潘祖遠, 劉維奇, 何云飛
中國是鼻咽癌高發(fā)的國家之一,其中又以廣東省中部的肇慶、佛山、廣州和廣西東部的梧州地區(qū)為高發(fā)中心[1]。鼻咽癌惡性程度較高,5年生存率只有39%~52%[2-3]。現總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收治的經電子喉鏡行鼻咽活檢確診鼻咽癌的1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鼻咽癌的早期診斷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
1.1 臨床資料
148例鼻咽癌患者均來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男96例,女52例。年齡18~82歲,其中年齡<20歲1例,20~29歲9例,30~39歲31例,40~49歲38例,50~59歲36例,>60歲33例。主要首發(fā)癥狀: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腫塊)58例,編為A組;以涕血或(和)后吸鼻時“痰”中帶血,咽鼓管閉塞癥狀,鼻塞為主要表現(耳鼻表現)共57例,編為B組;無原因的頭痛、外展神經麻痹(顱神經侵犯)共33例,編為C組。
1.2 檢查方法
1.2.1 MRI檢查 使用美國GE公司產,型號SIGNA EXCITE 1.5T GEMSOW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層距6 mm,層厚5 mm,矩陣512×512,FOV 220×220。
1.2.2 電子喉鏡下鼻咽腫物活檢術 本組所用電子喉鏡為OLYMPUS公司產品。鼻咽活檢方法:1%丁卡因、萘甲唑林滴鼻液表面麻醉,在鼻甲收縮后,置入電子喉鏡,檢查鼻腔、鼻咽至下咽部。明確鼻咽占位后,于電子喉鏡所在鼻腔側置入活檢鉗,多點咬取腫物。若考慮黏膜下型鼻咽癌可能,則咬取黏膜深部鼻咽組織?;顧z組織全部送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yī)院病理科檢查。
1.3 觀察項目
觀察A、B、C 3組患者的磁共振與電子喉鏡表現,3組患者的鼻咽腫物向鼻咽外侵犯的MRI表現。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3組的咽旁間隙轉移、頸動脈鞘轉移、顱底轉移的MRI檢出率分別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B、C 3組患者經電子喉鏡檢查加鼻咽活檢均確診為鼻咽癌。病理診斷:低分化鱗癌121例,高分化鱗癌9例,未分化癌18例。140例(94.5%)首次活檢即能確診,8例(5.5%)需2次或更多次活檢才能確診。
MRI檢查咽旁間隙轉移的檢出率3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鞘轉移的檢出率3組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顱底轉移的檢出率分別是36.2%、54.4%、60.6%,C組比A組的檢出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58 006,P<0.05)。詳見表1。
表1 3組患者MRI檢查提示咽旁間隙、頸動脈鞘、顱底侵犯的情況
鼻咽癌確診的金標準是病理學診斷,準確鉗取鼻咽組織是明確診斷的重要前提。電子喉鏡是由導光性能良好的玻璃纖維制成,具有細小、柔軟、輕便、隨意彎曲、光度強、視野廣等特點,從鼻腔直達鼻咽部并可上下移動,清楚顯示鼻咽腔內病變部位及范圍,并能在直視下進行活檢。整個檢查過程還能拍照、電腦存檔,不但能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且便于日后患者復診時對照觀察,方便臨床、科研工作。
本組148例患者在鼻內窺鏡下首次活檢確診率為94.5%。我們的體會是:(1)選擇鼻咽癌好發(fā)部位(頂后壁及咽隱窩)取組織活檢。(2)對于黏膜下型鼻咽癌,不要鉗取表面的壞死和炎性組織,盡量取其深部組織。(3)多點夾取可疑病變組織,盡量取脆性組織。(4)參照磁共振顯示的病變部位取組織。
鼻咽癌易頸淋巴結轉移,咽旁間隙及顱底等侵犯亦是鼻咽癌的常見擴展途徑。明確有無轉移及深部浸潤是鼻咽癌臨床分期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對此MRI有獨到之處。當鼻咽癌組織沿著神經或血管浸潤顱內,但未侵犯至顱底骨質時,可以利用MRI 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來顯示鼻咽癌浸潤情況[4]。以頭痛表現為首發(fā)癥狀的患者顱底侵犯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以頸部腫物為首發(fā)癥狀的患者,MRI檢查可以清晰顯示。
綜上所述,結合鼻咽癌好發(fā)部位及MRI提供的病灶信息,進行電子喉鏡下鼻咽部活檢,可以明顯提高一次活檢確診率。MRI可以精確判斷深部浸潤情況,有助于活檢前判斷腫瘤組織的所在部位,應該作為鼻咽癌的首選檢查。
[1] 王選兆,汪吉寶.臨床耳鼻喉科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389.
[2] Lee AW,Poon YF,Foo W,et 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37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during 1976-1985: overall survival and patterns of failure[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3(2):261-270.
[3] Erkal HS,Serin M,Cakmak A.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analysis of patient,tumor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ing outcome [J].Radiother Oncol, 2001,61(3):247-256.
[4] Chone VF,Fan VF. Maxillary nerve involvement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AJR Am J Roentgenol , 1996, 167(5): 1309-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