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芬
根據(jù)“30年解密”原則,英國國家檔案館日前公布了一份1979年的檔案。檔案顯示,由于不想接納越南難民,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向澳大利亞提出請求,希望澳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能幫助從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購買一個島嶼,用來安置越南難民。但在各方的強烈反對下,該方案最終流產(chǎn)。
越南產(chǎn)生“船民潮”
1975年,西貢(今胡志明市)解放后,許多原南越政府的官員、軍人和受到反共宣傳影響的人,紛紛籌劃逃亡海外。這些人通過各種方式離開越南,有些人集體出資購買大船,另一些人則組成小規(guī)模逃亡組織。大多數(shù)船只都出海東行,因為往東240公里處是繁忙的國際航道,幸運的逃亡者會被貨輪營救,帶往2200公里遠的香港。也有一些人在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上岸。沒有這么好運的人則轉(zhuǎn)乘搖搖晃晃的小船,開始兩周到6個月不等的冒險旅程。調(diào)查顯示,這些“船民”時常在南海遭到泰國海盜襲擊,海盜搶走了他們所有的財產(chǎn),謀殺案和強奸案也屢見不鮮。
“越南船民”的困境引發(fā)了國際人道危機。聯(lián)合國難民署在越南周邊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中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建起了難民營,以便妥善安置這些“船民”。不過,“船民”回憶說,有些難民營的條件相當惡劣。1979年,美國制定了一個“有秩序離境方案”,幫助“船民”移居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這場所謂的“人道主義行動”使很多以前為南越政權和美軍工作的人受益,華盛頓認為他們在1975年南越政權垮臺后遭到了“迫害”,所以被優(yōu)先考慮移居美國。有美國血統(tǒng)的混血兒、南越軍人后代也被允許同他們的母親或養(yǎng)父母一道移民海外。
據(jù)統(tǒng)計,從1979年起,西方國家陸續(xù)接納了上百萬“越南船民”,其中美國接收了82.3萬人,終止“白澳政策”的澳大利亞接納了20萬,法國和德國分別收容9.6萬和4萬,英國接收了1萬。其實,1979年5月剛上臺的撒切爾夫人一開始是極力避免接納越南人的。
擔心移民沖擊國內(nèi)社會
最新披露的檔案顯示,撒切爾夫人起初不同意接納“越南船民”,她在和外交大臣彼得·卡靈頓、內(nèi)政大臣威利·懷特勞的密談中說:“為那些移民建造簡易住宅是個極大的錯誤,要知道還有很多白人公民無家可歸?!碑攽烟貏诒硎舅盏搅撕芏嘈偶?,支持收容更多的“越南船民”時,撒切爾夫人對兩位內(nèi)閣重臣強調(diào),那些越過政府機構來幫助“越南船民”的人“應該把難民接回自己家”,他們不能簡單地把難民“從香港的一個倉庫遷移到英國的另一個倉庫中”。在最初的小范圍密談結束后,撒切爾夫人警告內(nèi)閣部長們,“如果為這些‘船民營造簡易住宅,就會引起街頭暴亂?!?/p>
文件顯示,在接納了一船越南難民后,撒切爾夫人敦促身邊的大臣們想方設法讓英國不再接收更多的越南人。撒切爾夫人除擔心“街頭暴亂”外,還擔心越南人的擁入會從文化上沖擊英國社會。所以,她表示寧愿接受羅得西亞人(這里指津巴布韋白人)、波蘭人和匈牙利人移民英國。英國《衛(wèi)報》的一篇評論文章稱,這份文件所披露的撒切爾夫人的種族偏見言論使世人震驚,因為之前她從未在公眾場合發(fā)表過類似言論。
撒切爾夫人還發(fā)表演說,譴責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她表示正是由于“共產(chǎn)主義暴政”導致“越南船民”出逃。但當聯(lián)合國給英國定下接納1萬人的指標后,撒切爾夫人又猶猶豫豫,這讓她在國際舞臺上十分尷尬。
試圖打造“第二個新加坡”
經(jīng)過多次協(xié)商,撒切爾夫人還是不愿意接納“越南船民”。于是,她向澳大利亞總理弗雷澤發(fā)出請求,希望能通過澳大利亞政府的幫助,向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購買一座島嶼,來安置這些“越南船民”。撒切爾夫人表示:“那里不單單是中轉(zhuǎn)站,而應該打造成居留地?!备鶕?jù)撒切爾夫人的打算,這個島嶼不僅能解決移民問題,屆時還能自成“島國”,發(fā)揮意想不到的作用。然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不久便聽到了風聲,他擔心“南越島國”將來會成為新加坡在商業(yè)上的競爭對手,因此極力反對英國政府這一計劃。
幾天前,澳大利亞前總理弗雷澤在接受澳洲廣播公司專訪時,聲稱已經(jīng)不記得撒切爾夫人向他提出過協(xié)助購買島嶼的請求。弗雷澤說:“如果發(fā)生過的話,(請求)可能在我獲悉前就已經(jīng)撤回了……對于澳大利亞政府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大事!”弗雷澤承認“越南船民”問題充滿著爭議和變化無常,而且英國政府當時很不情愿幫助促進難民問題的解決?!坝烁静幌胧杖荨侥洗瘢故俏覈幽么?、美國、法國一道接納了大批移民?!?/p>
購買島嶼的計劃落空后,為了配合宣傳,撒切爾夫人寫了一封“動情”的信給一個“越南船民”家庭:“我知道你們所經(jīng)歷的痛苦遭遇,這就是為什么我第一個提議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召開國際會議,來切實有效地幫助你們。我們將在國際會議上努力進行斡旋,并且已經(jīng)決定接納1萬名難民進入英國?!比欢?,私底下,撒切爾夫人卻敦促內(nèi)閣部長們再想辦法減少英國的“船民”配額。隨著聯(lián)合國大會的日益臨近,撒切爾夫人最終勉強同意在3年內(nèi)接納1萬名“越南船民”,但要求優(yōu)先選擇會說英語和沒有疾病的“船民”。
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
正如《衛(wèi)報》專欄作家馬克·曲恩在“越南人不應感謝撒切爾夫人”一文中所說,撒切爾夫人“動情”的信曾讓抵達英國的越南難民們感激涕零,但是30年后,事實很清楚,他們不必感謝撒切爾夫人,真正要謝的應該是卡靈頓和懷特勞。撒切爾夫人最終不得不接納“越南船民”,是屈于卡靈頓和懷特勞兩人施壓的結果。卡靈頓本人曾親自前往香港的難民營視察過,他認為要是按照撒切爾夫人的意見拒絕接受任何“越南船民”,那么英國的國際形象將變得非常糟糕。懷特勞則明確向她指出,大多數(shù)的保守黨黨員都贊成接納“越南船民”。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撒切爾夫人還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甚至直接寫信批評撒切爾夫人的做法。
“南越島國”未能建成,香港反而成為了“第一收容港”,到1979年7月,有超過6萬名“越南船民”進入香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而且以每月500人的數(shù)目遞增。眾多“船民”的擁入使香港不堪重負。到2000年為止,香港共接收多達20萬“越南船民”,是英國的20倍?!霸侥洗瘛眴栴}影響到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生活,黎明、周海媚和邵美琪在上世紀90年代曾拍攝了一部名為《今生無悔》的電視劇,里面就有不少“越南船民”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