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國
(四川省江油市蠶桑技術研究所,四川江油621712)
近20年來,筆者以優(yōu)質、高產和抗性為目標,從全國各地引進30余個桑樹新品種(品系)在江油試栽。經引種圃初選,中試園的多年比較,除已選出豐田2號、豐田5號、豐田16號、豐田23號、浙9202、金10、鄂桑2號和鄂桑3號等良種供生產配套應用外,還選出人工三倍體桑品種豐田10號。豐田10號的優(yōu)質高產性能突出。現將其中試成績簡報如下。
人工三倍體豐田10號和二倍體品種農桑14號從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引進。對照品種是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指定的桑品種審定(認定)試驗的標準對照品種荷葉白。
品種試驗桑園設在江油市蠶桑技術研究所的新春鄉(xiāng)蠶?;c內,試驗地屬丘陵梯地,寬約8 m,長30余m,土層較厚,但肥力低下。于2001年1月栽實生桑,行株距1.5 m×0.5 m,2002年1月用四川芽接法嫁接供試桑品種,小區(qū)面積約40 m2,每品種設3次重復(相鄰3塊梯地),隨機排列。按四川省桑樹栽培常規(guī)技術實行春伐和常規(guī)田間管理,即一致春伐,低干養(yǎng)成,免耕栽培,全年施復合肥1~2次。
葉質的生物鑒定試驗于2005年和2007年在本所內家蠶5齡期進行,每區(qū)5齡蠶200頭,每個桑品種設3次重復。供試蠶品種2005年夏和2007年早秋為碧波×洞庭,2007年春為871×872。
按“國家桑樹品種鑒定工作細則”的項目及方法進行。主要調查桑葉產量,田間自然條件下的抗性,枝條結構等農藝經濟性狀;養(yǎng)蠶的繭量、繭質等與桑葉質有關的經濟性狀。
第3~5年的成林期產葉量實績列于表1。表1可見,豐田10號2005~2007年每667 m2桑園平均產葉量為1909 kg,比對照荷葉白增產25.1%,與農桑14號的產葉量相仿。
2年3 期的平均養(yǎng)蠶成績列于表2。從表2可見,豐田10號的葉質極優(yōu),萬蠶產繭量,萬蠶產繭層量,和100 kg桑葉產繭量,分別比荷葉白提高7.0%,6.1%和10.9%。經鄧肯氏多重比較測驗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表略)。
按產葉量和養(yǎng)蠶成績計算,豐田10號的每667 m2桑園產繭量為157.1 kg,比荷葉白提高38.7%。與農桑14號比,雖然產葉量相仿,但由于豐田10號的葉質優(yōu),每667 m2的產繭量比農桑14號高8.6%。
2004年7月下旬,品試桑園發(fā)生黑枯型細菌性疫病,荷葉白被害率約17.2%,豐田10號和農桑14號未見感病。2005年春,發(fā)生較嚴重的紅蜘蛛為害,依梢枝中上部被害葉數和梢端嫩葉褐化程度看,荷葉白約為1/2葉片被害,且桑葉嚴重褐化,豐田10號和農桑14號約為1/3被害,且褐化較輕,恢復再生長時間也比荷葉白快一周。2006年春夏,江油發(fā)生百年未逾的大旱,參試品種桑的新梢全部封頂止芯,調查每一枝條的黃落葉數,荷葉白約為50%,豐田10號和農桑14號約各為34%,再生長也以這兩個品種為快,恢復生長開葉期比荷葉白早5 d。
表1 豐田10號2005~2007年每667 m2的產葉量
表2 豐田10號的養(yǎng)蠶鑒定成績
表3 豐田10號6年生桑2008年晚秋的枝葉
2008年因四川大地震,養(yǎng)蠶設施被破壞無法養(yǎng)蠶,沒有采秋葉,于10月2日調查了參試桑品種的枝條結構和枝葉性狀,如表3所示。表3可見,與荷葉白相比,豐田10號發(fā)條數多,枝條長勢旺,葉片肥厚,秋葉良桑率高,m條著葉數多,多數性狀還超過農桑14號。
據育種單位介紹,豐田10號由桂5×A9育成,其中桂誘5號為人工四倍體品種,A9是二倍體良種,豐田10號的試驗號為浙9620,是人工三倍體桑品種。豐田10號樹形高大稍開展,枝條較粗直立,皮色青灰,節(jié)距長中等,約4.2 cm,發(fā)條數較多,枝葉生長旺盛;葉色深綠,葉片肥厚,2.66 g/100m2,葉秋硬化遲,適用全齡用桑;成齡樹有少量雌花。推薦低矮干或中干養(yǎng)成,每667 m2種植750~1000株。
本品試桑園土質差,在免耕,少肥(年施肥1~2次)等省工管理的條件下,豐田10號成林期每667 m2產葉量達1503~2190 kg,比荷葉白增產20.3%~27.3%;加之葉質優(yōu),平均667 m2桑園產繭157.1 kg,比荷葉白增加38.7%,還超過農桑14號8.6%,達到了“種3畝桑產4畝繭”的桑樹育種目標。
人工三倍體品種豐田10號不僅高產優(yōu)質,且抗逆性強,不僅抗旱,還抗桑黑枯型細菌性疫病和紅蜘蛛等微型害蟲。在四川等地區(qū)現行桑樹栽培及管理水平下栽植應用該品種,更能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從四川試種的表現看,豐田10號桑樹品種應該也適應于長江流域等蠶區(qū)區(qū)域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