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p>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鉞[注]鎮(zhèn)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shù)月也,以溫生為才,于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zhí)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yè)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必M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nèi)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后所稱,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選自《古文觀止》)
[注]■鉞:刑具,古代天子賜大臣鈇鉞,使掌生殺大權(quán)。這里指掌權(quán)節(jié)度使。
■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取一人焉,拔其尤(特別優(yōu)秀的)B.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官員的代稱)
C.愈縻于此,不能自引去(浪費)D.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表達)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①以■鉞鎮(zhèn)河陽之三月②于是以石生為媒
C.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yè)焉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②求人可使報秦者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私怨于盡取”觀點的一項是()
A.①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②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
B.①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
②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
C.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
②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D.①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②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韓愈擔任河陽縣令時為送處士溫生赴任而寫,聯(lián)系寫作背景和內(nèi)容,體裁應視之為古代特有的贈序。
B.文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伯樂比做大夫烏公,把千里馬比做溫生,稱頌烏公的知人善用和溫生的品德才學。
C.作者用“私怨于盡取”反襯烏公“為天子得文武適于幕下”的難能可貴,似怨實頌,且比正面稱贊更有力。
D.烏公雖然慧眼識賢者,但隨之也產(chǎn)生了一些副作用,給東都洛陽帶來了種種不良影響,從而使作者不禁扼腕嘆惜。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