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閱讀版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注]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選自《古文觀止》)
[注]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周武。
■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錄大辟囚三百余人(死刑)B.此豈近于人情哉(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來以冀免(希望)D.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殘害)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于茲六年矣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①若屢為之②若事不濟,此乃天也
C.①約其自歸以就死②木欣欣以向榮D.①乃罪大惡極②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認可的君王“施恩德”行為的一項是()
A.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
B.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
C.夫意其必來而縱之
D.縱而來歸,殺之無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本文歷來被認為是我國古代說理文的名篇,文章以觀點鮮明、邏輯嚴密、中心突出取勝。
B.歐陽修認為,唐太宗“縱囚”是“逆情以干譽”,是統(tǒng)治者博取好名聲的假仁假義的行為,不可為天下之常法。
C.在歐陽修看來,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能按期歸來,是因為他們估計到這樣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結果。
D.作者認為“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的舉動,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