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新首富的推手
2010年5月6日,隨著中小板新股海普瑞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海普瑞實際控制人李鋰躍上了中國財富榜的巔峰。中國大陸首富再次易主,與此同時,幕后的資本大鱷、資深華爾街“做市”商高盛集團,則因此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nèi)獲利66.30億元,投資收益率達到218倍。
以海普瑞上市首日收盤價175.17元計算,李鋰夫婦以約50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內(nèi)地新首富。而三年前就進入海普瑞的高盛集團顯然也是這場IPO盛宴的主要受益者。當時高盛集團子公司GS PharmavR491.76萬美元持股海普瑞1125萬股,經(jīng)分紅和送股之后,持有股份增加到450079\"股,每股成本0.677元,對比148元的發(fā)行價,投資收益率高速218倍。
作為一家2009年度營業(yè)額僅有約22億元的公司,海普瑞股票市值卻高達700億元,被稱為股市“吸血鬼”。而像鞍鋼股份這樣的巨型航母,2009年度營業(yè)額700多億元,市值也不過630億左右(5月6日收盤價)。
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吸納財富,顯然是乖高盛集團高超的做市水平分不開的。低價進入,精心包裝并把爛資產(chǎn)賣出好價錢,從中獲得巨額回報,正是高盛多年修煉的華爾街式忽悠之道。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正是這種“賣拐大法”,導(dǎo)致了次貨危機和此后的連鎖經(jīng)濟危機。也是這次歐美各國對高盛群起而攻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