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泰山十八盤上必不可少的是挑山工的身影,他們彼此之間幾乎從不交談,像一尊尊活動的塑像,靜默無語地穿梭在如梭游人的夾縫中。生活在這里的人知道,攀登就是在心中與大山對話。
2010年5月初正式開演的大型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開篇就選取了這群最親近也最熟悉泰山的人。一隊挑山工拾階梯而上,沒有音樂、沒有號子,裸露的背脊在巨大的臺階背景里移動。他們走到象征著中天門的景區(qū)平臺上,放下肩上的擔子,閑散地點上煙。其中,年長者盤腳踞在巖石上,緩緩地講起泰山的故事,從遠古的先民祭山所點燃的第一堆火開始……
“梅家班”解讀泰山
封禪是泰山歷史的一部分。封禪大典的執(zhí)行者一般都是當時的帝王,“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處,用土筑成圓壇祭天; “禪”則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壇祭地??偛邉澝穾浽\用高科技搭建了一個21世紀的封禪演藝臺。
所謂實景演出就是要與自然山水相結合。這次他選在泰山的天燭峰景區(qū),舞臺依山而建,自然天成的山石為封禪大典劇場營造了先聲奪人的氣勢。整個場地總占地面積為8600平方米,側面呈“V”字形,舞臺最高為27米,觀眾席最高為16.5米,形成45度仰角。
主舞臺中央由獨立的1000多塊LED液晶片拼接而成,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開合式戶外LED屏,液晶屏總面積達567平方米,演出過程中配合劇情展現高達16次的高難度開合。與之相配合的40多個音響、200多臺電腦探照燈、近900盎LED燈,可根據樂聲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主演區(qū)的基本形態(tài)像是一個巨大的封禪臺,在演出燈光的作用與周圍山形林相背景的配合下,舞臺和巨大的LED顯示屏將依次呈現遠古、秦朝、漢代、盛唐、北宋和清朝幾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特色。
4月23日首演時,千名觀眾同坐在《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的現場,期待著梅帥元將他們帶去古老的夢境中。
在LED大屏幕中六幅黑白畫面的映襯下,幾名古代士兵沖上臺來,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在刀光劍影的搏殺中,一排排人從高處滾下,血流成河,把舞臺染成了紅色,此時“秦始皇”從舞臺中央緩緩走出。
與金戈鐵馬的秦朝不同,宋朝被定義為藝術王朝,舞臺中央,一張案臺,一幅紙墨,神似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古典韻味。與之相配合,LED大屏幕不時閃現出清明上河圖、瘦金體等宋朝藝術的代表作。對于首演的效果,梅帥元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記者留意觀眾席里不時響起的陣陣掌聲。
夢醒時,滄桑樸實的泰山挑山工再次出現,操著憨厚的泰安方言說: “皇帝老兒們都走了,秦始皇走了,漢武帝走了,唐高宗和武則天走了,宋真宗走了,康熙乾隆也走了,可泰山還在,泰山神還在,我們還在,每天都在這條路上走著……”
能賺錢的藝術
實景演出能盈利嗎?根據泰安市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5月1~3日,泰安市累計接待游客129.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4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1.2%和68.8%。僅“五一”3天,實景演出就接待總人數4246人,每天的上座率在五六成左右,創(chuàng)造營業(yè)額近90萬元。
《印象·大紅袍》上演時,張藝謀曾在接受電視媒體采訪時透露: “印象系列主要由我的兩個合作伙伴在做。他們給了我很大的空間,讓我少操很多心?!彪m說張藝謀的貢獻主要在于名氣, “印象”系列在王潮歌、樊躍的張羅下還是賺足了錢。巔峰之作《印象·劉三姐》總計辦了2000多場,觀眾約400萬人次,票房收入更是高達8億元人民幣。
大投資、大制作、大導演外加豪華班底,國內的實景演出會不會像美國的迪斯尼樂園那樣,走人自我復制的商業(yè)怪圈呢?張藝謀在鏡頭前表示: “招牌雖然都是印象,但是不同地區(qū)的內容各有不同,是復制也是創(chuàng)新。最關鍵的是觀眾認可?!?/p>
對于同樣的問題,梅帥元有不同的思路。他坦言,他與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鐵三角組合一起制作了《印象·劉三姐》之后,就各忙各的,他們的作品是“印象連鎖店”,而梅帥元則主要依靠手中的廣西生力軍,現在已經做出八個產品,泰山只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構思中,這八個產品可以聯合起來做成產業(yè)鏈,做成授權或延伸產品?!斑@樣就可以將品牌的壽命延長了?!?/p>
繼張藝謀、梅帥元之后,陳凱歌和馮小剛也不甘寂寞,分別與云南大理和廣西防城港合作,踏入實景演出領域。另據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guī)司的統(tǒng)計,自2007年起,全國各地投資百萬元以上的旅游演藝節(jié)目達200多個,幾乎遍布所有的風景名勝區(qū),一些省份還同時上了幾個超億元的項目。
毫無疑問,國內風景區(qū)的“大片時代”已經到來。
一枚印象存幾年?
目前為止,在梅帥元創(chuàng)作團隊的實景演出項目當中,《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從籌劃到演出歷時2年半,是他們遇到的最難的一個項目,也是資金投入最多的,總投入高達3億元。梅帥元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也多次用到一個詞:奢華。他希望人們在觀看《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的時候,能做一場最奢華的夢。
但是這一場夢到底能給泰山帶來些什么?隨著國內實景演出項目的不斷增多,創(chuàng)意策劃本身的缺陷和觀眾審美疲勞的加深,這一張造價3億元的旅游名片究竟能否吸引人呢?有學者對此抱懷疑態(tài)度。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實景演出的問題在于演出內容的模板化、同質化和過剩供給。他認為實景演出也是文化與旅游聯姻的一種好嘗試,但當務之急是如何創(chuàng)新節(jié)目形態(tài)。
山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魯仁認為,大型實景演出屬于品牌經濟,光憑炫目的高科技只能博得一時“眼球”,缺乏文化與特色的旅游演藝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觀眾不買賬將是大型實景演出未來的最大挑戰(zhàn)。 梅帥元對此的理解是:“我們的項目雖然做得非常好,它很賺錢,但實際上核心部分我們想做文化。我覺得只要做得好,文化一定是產業(yè)化的。”他認為梅家班的策劃實際上是為當地政府出謀劃策,如何做出城市的文化寓意。從這個層面上看,《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可能就不再是單純的演出,而是旅游產品的整體包裝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