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淡而無味咸中香”。的確,鹽是百味之王,食物中一定要放些鹽,顯出咸味,才能使食物醇香,可見鹽在食物中的重要性了口鹽不可不吃,卻也不能多吃,為什么?
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
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體內(nèi)大約有150克鹽,血液中含鹽5%左右。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鈉在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如細胞的水分、滲透壓和血液酸堿平衡都受鈉的影響。食鹽中的氯是合成胃酸的主要原料。氯還能活化唾液中的淀粉酶,促進食欲。如果長期缺鹽可使人全身疲乏無力、頭暈、神志淡漠,再嚴重些可引起惡心、嘔吐,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昏迷。
血鈉升高鉀不足
食鹽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多吃,飲食宜淡不宜成。長期食鹽過多血液中鈉的濃度必然升高,造成鉀不足。人的腎臟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酶,分解血液中的蛋白質(zhì),形成一種升高血壓的物質(zhì),從而使血壓升高。據(jù)調(diào)查,日本東北部的秋田縣居民,普遍喜歡吃得過咸,每人每天吃鹽量達20克~30克,因此人們的高血壓發(fā)病率很高,平均壽命短,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地區(qū)。世界許多地區(qū)的調(diào)查都說明了這個問題。日常吃鹽量越多血壓越高。每天吃鹽不超過10克的人,50歲時血壓的高壓不到140毫米汞柱(18.662千帕);而每天吃25克鹽的人,50歲時高壓可達160毫米汞柱(21.328千帕)。
另外,長期食鹽過多會增加細胞外液量,引起水分潴留,加重心臟負擔。鹽的排泄主要依靠腎臟,食鹽過多必然加重腎臟負擔,特別是嬰幼兒、青少年腎臟發(fā)育還不完善,沒有足夠的排泄能力,吃鹽過多對健康影響更大。
吃鹽過多還會引起冠心病、腦出血,甚至癌癥。
少食鹽緩解經(jīng)期頭痛
為了身體健康,飲食宜淡不宜咸。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yīng)該限制在5克~10克;從事重體力勞動和夏季高溫下作業(yè)的人出汗較多,每天食鹽攝入量應(yīng)該不超過15克;嬰幼兒每天食鹽量,不應(yīng)該超過3.5克,水腫、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病人,更要少食鹽或不食鹽:孕婦,特別是妊娠高血壓,妊娠中毒癥、腳和全身浮腫的孕婦更要少吃鹽或忌鹽。婦女月經(jīng)前10天盡量少食鹽,會緩解經(jīng)期頭痛、易激怒、無端悲泣的癥狀。
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飲食宜淡不宜咸的習慣,應(yīng)該從小開始養(yǎng)成。因為人對成味的感覺是在乳幼兒時期開始形成的。一個人一生對成味的感受力,或者口輕,或者口重,往往和在乳幼兒時期接觸食鹽量有關(guān)。
已經(jīng)喜歡吃咸食的人,應(yīng)該逐漸減少食鹽量,但是一時適應(yīng)不了,可采用下列措施,加強對食鹽的排泄。比如多吃青菜和海帶,特別是胡蘿卜和裙帶菜;或多吃黃瓜,用羊棲菜和大豆一塊兒煮著吃也可以。此外,多吃卷心菜、橘子、柚子、檸檬及醋等也可以幫助鹽的排泄。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鉀,鉀有對抗鈉的作用,促進鈉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