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遲緩,反應速度下降、記憶力減退,盡管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自然衰老過程。然而,經常堅持體育運動和各種活動,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
為什么運動能延緩衰老?
“生命在于運動”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至理名言。
經常堅持運動鍛煉,人的骨骼血液循環(huán)會得到改善,使骨骼的新陳代謝得到促進,能防止骨內鈣等無機鹽成分丟失,改善其有機成分比例,使骨的彈性、韌性增加,從而預防骨折、延緩骨骼老化進程。
經常堅持體育運動,能提高關節(jié)的堅韌性和靈活性,對防治老年性關節(jié)炎。防止因為老化影響關節(jié)附近肌肉萎縮、韌帶硬化、滑液分泌減少及關節(jié)強直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經常堅持體育運動,還可以改善和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為肌肉的活動提供能量,從而使肌肉纖維變粗,體積增大,使肌肉發(fā)達而堅韌有力。這也就是“用進廢遐”,“超量恢復”之說非常適合肌肉的原因。相反,不進行體育運動,肌肉里的毛細血管開放就少,血液量也減少,肌肉就得不到充分的營養(yǎng)物質,就會萎縮松弛。
多運動、多鍛煉,可以使肌肉保持彈性,皮下組織豐滿,血液暢通無阻,組織細胞能充分得到血液提供的營養(yǎng),細胞也就衰老得緩慢,動作就靈活。經常用腦,使腦神經細胞處于活躍狀態(tài),也可以推遲神經細胞的衰老,保持生理年齡的年輕。
人的年齡大了,動作步履緩慢而不靈活。這種變化對于老年人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影響,感到自己老了。因而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信心也會削弱,這種心理狀態(tài)反過來又會促使人的衰老過程。而經常堅持體育運動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手腳靈活、動作準確、感到生命力旺盛、體力充足,并有“我還不老”的精神狀態(tài);尤其是老人從心理上增強信心,對增進健康、延緩衰老極為有利。
老年才運動是否還有用?
“老年后才開始運動不再有用”是一些人的認識誤區(qū)。年輕時忙于工作、生活,從未進行過體育運動,到了老年后才開始運動,同樣有效果。國外有一個統計資料,對20年~30年完全不參加體育運動,也不從事體力勞動的60歲~70歲老年人,進行為期8周的體育運動,結果發(fā)現他們的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工作能力增加,肌細胞內各種酶的活性也提高了。以往認為運動只在年輕人身上才能得到的效果,老年人身上也同樣能夠得到。
衰老的主要表現是各器官功能減退。而運動需要各種組織器官協調共同作用完成,也就使各種組織器官得到了鍛煉。這些組織器官的功能因此而得到加強,如心臟跳動強而有力、肺活量提高、大腦功能變得靈敏。這樣,自然就延緩了衰老的進程。由此可見,只要堅持運動就可以延年益壽,而不在于從什么年齡開始。
適合參加哪些運動?
老年人的身體,由于衰老而使器官、組織的功能都有所下降,如肌肉萎縮而力量減退、大腦細胞減少而反應速度變慢,血管硬化而彈性減弱,特別是速度、力量和靈活性比耐力下降更明顯。因此,老年人不適宜做速度快、強度大的沖刺、跳躍、旋轉,憋氣、倒立、低頭、滾等劇烈的運動,老年人也不宜參加技巧性強和對抗性強的項目,如器械操、足球、籃球等。
老年人應進行能改善大腦神經活動靈活性、提高心肺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游泳,打門球,練習太極拳或八段錦等。
體育運動要注意哪些事項?
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要注意從小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并要做好自我監(jiān)測。一般應在鍛煉3個月后,觀察自己的睡眠、心跳、呼吸、食欲、大小便情況是否有正常:還要關注自我感覺,如有無頭痛、疲倦,腰背,四肢酸痛等不適:此外,要注意自己是否保持著對運動的興趣。通過這些情況,老年人自身就對以往的運動是否有益心里有數了。
另外,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嚴格控制運動量。檢查運動量大小是否合適的標準,除去觀察運動后有無不適反應外,也可用心率作指標。一般以最高心率的60%~90%作為控制運動量標準,即最高心率為220減去年齡,再乘以80%。例如,60歲老人的最高心率是(220-60)×80%=128。運動時,如果他的最高心率能達到120次/分,一定會有效果;當然其體質要能夠適應才行,而且剛開始運動時可能達不到這個標準,運動一段時間后才可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