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烏克蘭文尼察市政府邀請,對外友協(xié)組派廈門藝術(shù)學校少兒藝術(shù)團一行27人,于5月7日至12日參加了在該市舉辦的第五屆“巴爾文諾克”國際少兒民間舞蹈藝術(shù)節(jié)。這是我會繼2008年之后又一次組派代表團參與此項活動。本次藝術(shù)節(jié)有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摩爾多瓦等國的10余個藝術(shù)團體的少年兒童,一別兩年,大家再次歡聚,共敘友情,倍感珍惜。
文尼察市市長弗拉基米爾·格羅斯曼出席藝術(shù)節(jié)開幕式和閉幕式,并會見各國少兒代表,歡迎大家相聚文尼察,并衷心希望孩子們以舞會友、加強溝通、促進友誼、共同進步。
初識
文尼察寧靜而安詳。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伴隨著枝頭鳥兒的呢喃灑入房間,拂去睡夢里的倦容。依舊惺忪的雙眼透過略顯斑駁的玻璃窗打量起這座小城來:小樓、街道、三三兩兩的行人都掩映在一片盎然的綠意中。薄霧留念著夜的靜謐,久久不肯離去,微風里偶爾送來電動火車的叮當。
7日上午,藝術(shù)節(jié)在各國少兒們的歡呼聲中拉開帷幕。各代表團都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呈現(xiàn)給觀眾,孩子們看著,笑著,不時同自己的團員交頭接耳,相互討論著,似乎想弄明白什么,看看剛從舞臺上下來的演員,他們躍躍欲試。
相知
藝術(shù)節(jié)第二日上午,主辦方巴爾文諾克藝術(shù)學校學生匯演。各國代表團受邀觀看演出,演出進行至一半時,場內(nèi)傳出熟悉的旋律,那是演員們獻給中國代表團的禮物,用烏克蘭傳統(tǒng)樂器演奏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激動的團員們立刻起身,和著節(jié)拍哼鳴揮手,音樂穿透空間和語言的障礙,將臺上臺下的心靈緊緊相連。
當日晚,巴爾文諾克藝術(shù)學校內(nèi)。簡陋的校舍與上午學生們朝氣蓬勃、精彩紛呈的表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維持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政府資助,由于經(jīng)費有限,不得不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即便如此,學校仍然對學生免費開放,力求讓更多的孩子學習本民族的傳統(tǒng)舞蹈。盡管條件并不優(yōu)越,本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舞蹈藝術(shù)的追求,孩子們在這里勤學苦練,藝術(shù)之花在這里綻放。
第三日,市中心公園公演。為展示中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多樣的特點,代表團特意安排演出漢朝宮廷舞《桃夭》、傣族舞《邵多麗》、新疆舞《南疆舞蹈》及頗具唐山皮影風格的《阿婆的幸福生活》。這些舞蹈形式多樣、內(nèi)容各異、造型服裝別具風情,讓觀眾目不暇接、連連稱奇。公園里的露天演出臺前匯集了幾千名觀眾,大家紛紛表示沒想到中國的文化如此豐富多彩,引人入勝。越來越多的觀眾競相涌向后臺,要求與演員合影留念。場地有限,不能擠進來的觀眾著急地大喊“CHINA, CHINA”。讓我們著實感到烏克蘭人民對中國的熱情與喜愛。
藝術(shù)節(jié)組委會主席彼得羅·布瓦可先生倡導通過舞蹈藝術(shù)這個平臺,讓烏克蘭了解世界,也讓世界了解烏克蘭。基于此,組委會特意安排各國代表團參加烏克蘭一年一度的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5月9日)慶典活動,以更多了解烏克蘭歷史和文化。各代表團向二戰(zhàn)英烈敬獻花圈,銘記歷史,倍加珍惜和平。隨后,我團參加盛大的游行活動,讓更多市民見識中國藝術(shù)的風采。
游行結(jié)束后一位攝影師滿頭大汗跑到我們下榻的賓館前。原來他是當?shù)匾晃挥忻臄z影師,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今天本來在外地工作,他的朋友看到中國代表團演出后興奮地給他打電話后,他便立即趕過來希望能給代表團拍照,作為他即將舉辦的公益畫展的素材。演員們非常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留下一刻刻珍貴的瞬間。
惜別
藝術(shù)節(jié)最后一日。能容納800人的薩多文斯基劇場座無虛席。整個劇場已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演員們的一顰一笑、或搖曳或動感的舞步總能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與喝彩。這里不再是演出、而是來自遠方朋友的一場聚會。你方唱罷我登臺,深怕錯過了自己最佳的表現(xiàn)。當掌聲漸漸逝去、帷幕徐徐落下、燈光緩緩暗淡時,相聚已進入尾聲。朋友明天就要遠行,就讓我再多看一眼親愛的臉……
坐上大巴,仍有一群觀眾戀戀不舍站在窗外,使勁地揮動雙手,淚水橫流。小演員們趴在玻璃窗上,再也無法掩飾內(nèi)心的不舍,或嚎啕大哭、或掩面而泣,這一刻我們的心緊緊相連。大巴無情地開動了,將我們的心狠狠地撕扯開來,窗外的觀眾開始跑起來,越來越快,一條街又一條街、一個路口接一個路口。 大巴終于停在紅綠燈口,一個小女孩追到了我們。喘著粗氣的她還來不及站穩(wěn),趕緊用手畫出一個大大的心,送給我們。那一刻,稚嫩的臉龐綻放笑容,哦,原來她是怕來不及告訴我們她的愛……
后記
終于還是到了分別的時刻。藝術(shù)節(jié)主席布瓦可先生攜夫人前來送行。當我們提起小女孩那一幕時,他微微一笑,告訴我們,多年前也有這么一個小男孩,中國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難舍難分的離別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今天,這個小男孩帶著烏克蘭人民的友情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前往中國,學習舞蹈,傳遞著中烏人民之間的友情,延續(xù)當年的那段不了情。這個男孩就是他的兒子。
多年后,再回首,也許藝術(shù)節(jié)已在記憶里模糊,只留下那一個微笑,一次揮手,一份感動。請將這份感動珍藏,為不變的友誼,為再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