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巴蜀人特安逸特好吃,所以這里不光是重慶火鍋的發(fā)源地,折騰出的“川菜”也躋身“八大菜系”之列。就連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尋常小吃也多如牛毛,漸漸將個“麻婆豆腐”和“夫妻肺片”鬧騰得各門各派各家菜譜都可見,麻辣得全國山河一片紅。于是乎,“吃在中國,味在四川”全民皆知。這不,重慶成都均號稱美食之都,因而也成為各路美食各領(lǐng)風騷的江湖聚集地。名聞遐邇的“花卉大餐”,就置身在重慶一家名叫“熱帶雨林”的餐廳里。
雖然獵獵江風裹挾著料峭春寒令人哆嗦,但一到門廳,一個個身材曼妙氣質(zhì)高雅的花仙子,一襲輕紗滿面笑容移步近前,霎時感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一家將花卉養(yǎng)生,花語寄情與美食研發(fā)融為一體的餐廳,將各種食用花卉有機組合,與山珍海鮮及畜禽野菜搭配,精心烹制出一道道“春天的盛宴”:那紅艷艷的玫瑰,白皎皎的玉蘭,粉嘟嘟的芙蓉,金燦燦的菊花,除了白灼、入湯、煮粥外,還可經(jīng)過一番溫柔的煎、炒、炸、拌、涮、但“赴湯蹈火”后的鮮花,依然會楚楚動人齒頰留香。諸如“玫瑰花香草芽”“海菜花爆肉花”,以及為了滿足不同口味的酸辣咸鮮四味的花芯面,都受到廣大食客尤其是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顏的女性同胞的喜愛。
既是來赴春天的鮮花盛宴,自然少不了迎賓待客的禮儀:一字排開12位服務(wù)小姐均以梅花,玉蘭,杜鵑等12個月的鮮花命名,領(lǐng)班是個芳名喚作芙蓉的高挑女孩,笑語盈盈地端來一盆撒滿玫瑰花瓣的玻璃盞,說是凈手,卻美其名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接著又一位皮膚稍黑的薔薇仙子捧上一株葉色碧綠蘭花樣的植物來,囑咐我用手握住葉子使勁捋一下,日“沾花惹草” ,我不舍那芊芊草葉被虐待,也不喜這樣的媚俗,只覺得那暗香盟盈的清氣很好聞,便不動手,卻忍不住一嗅再嗅。
燭臺的擺設(shè)很有情調(diào),水晶碗里落英繽紛,一點火苗躍動在紅燭上。這是午餐,想必夜色迷朦的晚間,一定別有一番心動的感覺。還有小巧別致的茶碗茶杯,既突出了花朵般優(yōu)美的形態(tài),又和花卉餐廳的主題十分吻合,翠綠的色澤似有琉璃的品質(zhì),淡黃的茶水上漂浮著幾朵馨香的茉莉,氤氳著,舒展著,仿佛又回到夏天,又活了一般……
等到另外兩位花仙子手托餐盤、伴著音樂,一路曼舞地旋轉(zhuǎn)到我的桌前,我已忘了自己到底是看表演還是來就餐的,好在吱吱作響的“花葉莖金蟬”頃刻問就令我口舌生津胃口頓開——粉綠相間的花葉成了碧玉盤上的另一道花盤,里面居然是被油炸得通體金黃透明的蟬蛹,圍在拔去枝葉的葉牡丹莖的四周,仿佛躲在一把袖珍小花傘下呼呼春眠呢。我依然不敢下箸,先夾起一粒放到鼻前聞聞,很特別的香味,輕輕一咬,頓覺酥脆,粉爽,滿口奇香——這是一道高蛋白的昆蟲花宴,依據(jù)是烹飪時溫度達到60℃,花的香氣就釋放出來,而蟬蛹也就充分吸收了香氣,吃的時候就算不吃蟬,吃花也非常香,且菜品造型格外賞心悅目,獨到的創(chuàng)意令人叫絕。
曇花多寶魚的烹制原理也是這樣,讓人稱奇的并不是魚肉的鮮嫩和花葉的脆嫩吃起來富于層次感,而是如果不被提醒,我們壓根就不知道這是海鮮與鮮花的結(jié)合,興許是花的香氣蓋住了魚的腥味兒,我們第一次嘗到了沒有腥氣的多寶魚。
接下來,是我極愛吃的鵝肝,被一朵朵粉玫瑰的花瓣輕裹著,底下襯著片片生菜,看上去清新淡雅,吃到嘴爽口爽心。正猶豫著該不該再點一份,花仙子又翩翩而來,起舞弄影間,端來的是“花根菌鵝掌翅” :碩大的蘿卜對切開,挖去中間便成了盛放菜肴的器皿,將苦菜花、雞油菌,金耳和灰天鵝掌及鵝翅釀在蘿卜心里燜熟,口感嫩滑柔綿,回味悠長。還有一盅鮮人參加蟲草花的滋補湯,湯味淡爽,清毒敗火,正好和麻辣重油的重慶火鍋平衡一下。
賣相極好口感也是一級棒的,該是那道外白內(nèi)紅的雞蛋花里放蟹子,看上去就像花蕊一樣嬌艷逼真。主食也是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有花芯面、桂花八寶飯,花根菌粥湯,還有金瓜葵花蒸粉糕,我則對那由晚香玉、小土豆、紅皮紅苕、松仁、香米和苞谷(也就是玉米)拌在一起的燜飯十分看好——看起來色彩誘人,聞起來眾香莫辨,仔細想想,做起來一點也不復(fù)雜,不覺信心大增,便道回頭也去超市去花店里買些五谷雜糧和花葉莖來當回“煮婦”,才不枉把春天的鮮花宴帶回家呢。
考慮到我們倆人的食量很小,卻又很想多嘗幾道,領(lǐng)班的芙蓉仙子非常善解人意地和廚師商量,將所有飯菜的份量一律減半烹制,呵呵,我這才得以多點一些品嘗而不至于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