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國勝原籍河北滄州河間人。幼年生長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淳樸,憨厚、踏實、潛移默化地融合在其處世為人和藝術創(chuàng)作里,在藝術研究中,他崇尚宋人工筆花鳥的精微、意境、余韻,高貴——諸多的文學語匯詮釋的中國畫睿智。研究生期間師從國內(nèi)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蘇百鈞先生。觀摩古人、遐思即往、鑒古而開啟。他的繪畫有傳統(tǒng)中國畫的深厚底蘊,也不乏當代藝術思潮的革新思路和風格演繹。
央美的承載,使其得國學的功底,古人講:“氣”“象”“妙”“意”“味”“神”“意象”“風骨”“氣韻”等理論語匯,“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在自然山水間得萬物之靈,而思萬事之理,深化為藝術表達生活的本體,在負載世態(tài)的同時,其融合時代與畫家個體的視野感悟,并形成繪畫語言的表達方式,這就是真正藝術家追求的。畫論曰:“度物象而取其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把大要,凝想形物”,“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等哲學領域的審美思辯,深刻地影響著國人文脈的延伸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摯著的藝術家深刻地理解著繪畫的哲學精髓。
翻開畫冊來看國勝的工筆畫,筆下的錦雞、鄒鴨、麻雀,草蟲描繪的精工入微,栩栩入神,線條的勾勒堅韌有力,高古游絲的暢快?;ɑ艿纳L規(guī)律、時節(jié)、品質(zhì)把握得準確而深入?;ɑ艿钠G麗與淡雅在工筆繪畫的獨立審美特征中生動表達,力求“意超物表”的畫之意境。畫面色調(diào)的把握統(tǒng)一和諧,在藝術表達中融入了對西方繪畫色彩的理解。在繪畫點晴之筆中,自信而準確地闡釋了藝術家對自然的謳歌和鑒賞。畫面的處理細到精微,表達文人繪畫的淡泊、寧靜,素樸,雅致,空靈、高寒的繪畫氣質(zhì)。在對田園題材繪畫中,生動深化了生活的細節(jié)而又囊括了藝術的魅力。對秋蔓殘露的表達愜意、安然、空靈、寧靜,不乏文人繪畫的幽情與淡然。
我在畫室欣賞好友的花卉寫生稿,量的積累成就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畫家,攤在畫案上的是苦守寒窗而步讀寫生的見證,一種力求完美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境。大小層疊的畫稿嚴謹不失“氣”,舒散而不失“真”?!熬罢?,情之景;情者,景之情?!蔽锵笈c情感的銜接,恰好是孜孜不倦的千百張寫生稿。“游于藝”,步履的游歷,構造了“采薇”的語境。繪畫的線條,筆墨的自由表達,源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莊子·知北漩》)的古之圣人之理,其而力求索。
漫談藝術,優(yōu)為雅致,國勝是個執(zhí)著追求的人,在生活的艱辛中大學畢業(yè),艱難選擇考研的路,幾年堅持下來好是艱苦。在讀期間,春節(jié)電話里說在云南西雙版納村寨寫生,聽來驚奇,不知者為奇,熟者早已習慣了,他是將藝術融入生活的人。數(shù)年熬過來碩實累累,求知道路的踏實與繪畫基本功的扎實,再是對工筆花鳥繪畫的熾熱與深度認知。他的多幅力作參加了諸多國內(nèi)重要的展覽并贏得榮譽(第十屆全國美展等)。相信實力和意志,一路走去,風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