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對于一個城市的聯(lián)想,往往來自于一句詩。一朵花,一個人名,一種習(xí)俗。揚州便是。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笔⑻茣r的好時光,豪情萬端李白的詠唱,孟浩然滿懷期望地順流而下,直奔江南。就這樣一次文人相送。三月。一個明媚如畫的春天,獨獨讓個揚州占了先機,春色無邊。此時的揚州城,有清風(fēng),細雨、桃紅、柳綠,春煙如綿,花好月圓,一個被唐風(fēng)宋韻勾畫過的,浸淫過的春天,堪稱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正好適合人們乘著詩詞的翅膀,去踏青,去追夢,去尋幽,去讓心花怒放,美夢成真……
詩詞歌賦,千古同一夢
隋唐以來,文人墨客們總是無比神往揚州,總把揚州視作一幅曼妙鮮麗的圖畫,編織在他們長吟短嘆的杯盞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代散文……慫恿著,誘惑著,臆想著,穿過春花兼秋月,掠過長亭更短亭,撥開歲月的風(fēng)煙,只為那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下?lián)P州。他們中有一代君王,一世霸主,一群鼎盛詩家,一批錦心繡口的文章太守。
隋煬帝,堪稱是“成也揚州敗也揚州”:為了一個瓊花夢,開鑿了一條大運河,雖然成就了南來北往水運通途惠及后世的天下大事,卻落得個殺身亡國走黃泉。千年之后,從康熙到乾隆,皇帝祖孫倆每下江南一次,揚州的詩夢便膨脹很多,擋不住的誘惑,止不盡的傳說,流傳在大運河邊,瘦西湖畔、楊柳曉岸,一如青草春生,歲歲年年……
而更為吸引人,且令揚州變?yōu)橐惶幬幕艌龅?,是那些才高八斗、倜儻風(fēng)流的“文章太守”:杜牧、韓琦、王安石、歐陽修、蘇軾……他們在揚州主事期間,理政事少,閑情事多,一個個不是“青山隱隱水迢迢”,便是“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揮毫萬字,一飲千鐘?!焙貌磺逖抛栽?,無愧為真名士者自風(fēng)流!
無需再一一列舉,就分明看見煙花夢里的揚州,月明橋下的揚州,淺深紅處的揚州,“青樓薄幸”的揚州,已然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在的豪情、溫情和柔情。這里的飛檐古巷,這里的墨竹綠楊,這里的清風(fēng)明月,這里的流水畫舫……所有的美,在別處一樣可以尋到,卻又不盡相同——
揚州的溫和柔媚,蕙質(zhì)蘭心,恰如一位多情女子的款語消愁,慰藉了他們對仕途的期盼,對現(xiàn)實的失落,對人性的迷惘,以及對兒女情長的深切眷戀。遠遠近近地奔赴揚州而來,他們不止是圓了一個繁華富庶的江南夢,還可以松弛一下追名逐利的浮躁心,“忍把浮名,換了低酌淺唱。”因何低酌?為誰淺唱?為知己,也為自己——就這樣白話自說,自游自在,張開全身心自然而然蕩滌塵埃的血脈,放達徜徉,無拘無束,做一個天大的美夢。所有這些,可領(lǐng)略,亦可沉湎;可灑脫紅塵,亦可鐘鼎山林。
他們來了,揚州留下了他們共同的詩夢,夢囈的對歌。揚州的一草一木,一塵一土,都成了他們詩詞雅韻中一個個幽幽難訴復(fù)又擊節(jié)慨嘆的音符。他們走了,生命的活體雖然消失殆盡,精神的風(fēng)貌卻在詩文中永恒。
而揚州,也不曾忘記他們,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一道道人文地標(biāo),至今仍在那一卷卷詩文,一處處石碑,一個個船娘導(dǎo)游繪聲繪色的解說中,留存下來,即為不朽。
揚州,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顆朱砂痣,亦是白月光下思故鄉(xiāng)的塵世花苑……
瘦西湖,清媚一格
揚州是一個令人懷舊又叫人嘆息的地方。每次去那里,總是放棄公交,刻意尋了人力車前往。這是我打?qū)W生時代開始,自以為漫游老城的一種最輕便也最經(jīng)濟的玩法,南京是,蘇州是,杭州亦是,晃晃悠悠慢吞吞的車痕履跡和那空氣中彌漫的懷舊氣息,十分相宜。
滿大街蓊蓊蔥蔥的綠蔭,使人力車的黃蓬布就格外顯眼。雖然破舊的車身有些年頭了,好在師傅年紀(jì)不老,揚州城也不大,從車站拉過去,一路吱吱呀呀,間或師傅按動車鈴的叮當(dāng)聲,再加上三步一搖五步一晃的感覺,就像在老電影里尋找一個遺落的舊夢:一簇簇深濃淺淡的樹葉間不時閃過一些仿古建筑,翹起的飛檐一角看上去是那么優(yōu)柔,婉約,不太高的住宅樓將天空劃出大段大段的留白,想必是杜牧癡情目光逗留過的那片吧……我的心便倏然歡喜起來。
就這么一路遐想著,瀏覽著,不覺到了瘦西湖,走進揚州最著名的風(fēng)景里。
瘦西湖很秀美,有道是“天下西湖三十六,獨一無二瘦西湖”。這可能也是除了杭州西湖之外,獲得詩文贊譽最多的天下名湖了。這條隋唐開挖的最初名為“保障湖”的人工河道,由于乾隆年間的錢塘詩人汪沆留詩而改名:“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币粋€“瘦”字,奇象獨開,神韻頓出,既傳形得神,又妥貼妙趣。瘦西湖因詩易名,名噪天下后,每一個來此游賞的人都會下意識地把她與波光瀲滟的西湖比照。人們看慣了西湖的蒼茫大氣,豐沛圓潤,再凝視面前這條清瘦的湖道,不覺莞爾:不僅是“瘦”得狹長曲折,如繩似練,還骨格清秀,風(fēng)姿綽約呢。
瘦西湖上橋很多,也難怪,水多的地方自然橋多。其中,有一座被橋梁專家茅以升稱為“中國最秀美的橋”的五亭橋,因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橋,是瘦西湖的標(biāo)志之一。傳說也是借了北京北海五龍亭的妙思,分之五亭,聚之一橋,橋基巍然沉厚,亭廊纖致精巧,石階則既寬又淺,如履平地。估計乾隆下江南時,隨行的妃子宮女即便裹了小腳穿了滿清的高跟鞋也很容易走。
就這般施施然登高遠望,瘦西湖的旖旎風(fēng)光盡收眼底。想必當(dāng)日一派嬌語巧言的贊譽之聲很令皇心受用,所以也就難怪乾隆只要一下江南,就聲色飲啖皆惟揚州是問了。有趣的是,因從不同的角度數(shù)橋洞會有不同的數(shù)目,便繞著那橋數(shù)來數(shù)去,竟然每回都是不一樣的數(shù)目。是心理暗示?還是不夠自信?或者,干脆就是小小的淘氣吧?導(dǎo)游說得很明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變著法子逗你玩兒,大約這也就是造橋人的心機與意趣所在吧。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和很多人一樣,到了瘦西湖,便想去尋訪詩歌里的二十四橋,想象著這座比頤和園十七孔橋還要長的一橋,是如何凌水臥波,如虹似練,風(fēng)光氣派!結(jié)果游遍了虹橋五亭橋到紅藥橋,最后到達一處喚作“二十四橋景區(qū)”的水域才發(fā)現(xiàn),眼下的二十四橋并不是一座橋,而是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和吹蕭亭組合而成。船娘則一邊載著我們繞過橋洞,一邊介紹著各種版本的傳說。其實,這究竟是一座橋還是有二十四座橋,抑或是隋煬帝船載二十四名宮女來此橋頭吹簫而得名,已經(jīng)不重要了。二十四橋,漫布在一片波光瀲滟的水域之上,恍如人心中一個永遠的夢,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詩家意境罷了。
揚州慢,比江南還江南
曾幾何時,白居易一詠三嘆的《憶江南》,把個江南水、江南城、江南的風(fēng)光物態(tài),江南的蘇杭天堂,以白描的形式一一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描畫出一個江南勝境的無尚美景。殊不知,晚年的他,居住洛陽城里,卻也對著揚州訴著《長相思》,且是一貫的悠長婉約,朗朗上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
這個在詩詞歌賦里風(fēng)光了千年,被李白、杜牧、金庸們一再稱做“江南”的淮左名城,實際上的地理位置卻真的在長江以北,因而也引起了一場場曠日持久的南北之爭,最終還是由《中國國家地理》在一期名為“江南”的專輯中,作出了比較合理的權(quán)威解釋:“把揚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揚州與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說揚州曾經(jīng)比江南更江南。大運河畔、長江邊上、東海之濱的揚州,她的繁華、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臺,她的詩詞歌賦、她的琴棋書畫都和江南的蘇杭相通、相似、相媲美?!?/p>
是的,一個地區(qū)的區(qū)劃歸屬有自然區(qū)劃、行政區(qū)劃和文化區(qū)劃三種,由于歷史的原因,三者往往很難重合——揚州地處江北,卻被理直氣壯地喚作江南,無疑是文化對自然區(qū)劃的超越,是古往今來文化力量的體現(xiàn)與張揚。
從李白孟浩然到杜甫白居易及至杜牧徐凝的傾情詠嘆,一派盛唐時的迤邐景象,給了我們太多的夢幻啟迪和誘惑。誠如“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盛名之下難免引起朝代更迭諸侯紛爭的烽火連煙。福禍相依,盛極而衰,揚州,承載了太多富貴飄零興旺夢。
婉約派大家姜夔也來到這里,一曲《揚州慢》,卻道盡萬般凄涼——繁華富貴的揚州城在遭受金兵的鐵騎踐踏之后,空留下“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自此,南宋的維揚不同于盛唐時的俏麗模樣,曾經(jīng)風(fēng)情萬種的揚州城,似乎就如同那蕩漾在水中的冷月一般,隨波飄搖,寂寂無聲。姜夔的空靈靜遠,是另~種面貌上的揚州,仿若古意深邃的月下清夢,蛾眉淡掃的玉人橋邊吹簫,橋身苔痕青青,橋下春水潺潺,詩詞里的揚州恍然若夢,沉淀在每一個有月光的夜里……
無論是萬丈豪情,抑或慢酌淺斟:不管是意氣風(fēng)發(fā),還是徘徊低吟——都因著詩詞的魅力,激起了無數(shù)后世人對這個城市綿綿不絕的向往。而揚州的存在,也確實對于外表端然,骨子里卻浪漫無比風(fēng)月無邊的中國文人,極大地引發(fā)其縱情山水神游江南的意念,即便是沒去過,亦可從前人的詩句里,不乏對她的動人想象。這在文化的引領(lǐng)里,從詩經(jīng)楚辭到漢賦,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凡是史上記載過,吟哦過,戲說過的名山勝川,無不令千百年后的我們一一翻看,一一尋訪,故紙堆的黯淡,依然掩飾不了那一道道昔日的輝煌。
1 揚州新開的景點有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汪氏小苑、隋煬帝陵,西郊森林公園等。
2 交通揚州火車站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武漢的火車。揚州到上海為兩個半小時車程,到南京則只需一個多小時。
3 揚州工藝品以漆器,玉器、剪紙,絨花,宮燈。水墨繡最為著名。
4 節(jié)日:每年4月18日~5月18日“煙花三月經(jīng)貿(mào)旅游節(jié)”,每年9月8日~10月8日“二分明月文化節(jié)”,主要活動有游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游,運河夜游,美食節(ji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