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飲食原則:少喝牛奶,多吃肉食、海鮮,適量飲茶、咖啡,蛋白質攝入重新分配。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后發(fā)病。其癥狀表現(xiàn)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患有帕金森病,中國目前已有170萬的帕金森患者,超過全世界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
帕金森病與年齡老化、遺傳、環(huán)境毒素(工農業(yè)污染、室內裝修污染、手機、電腦輻射)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20%患者因環(huán)境污染或受化學毒素侵蝕“中招”。患帕金森病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遺傳背景,他們之所以會早發(fā)病,是因為基因突變,而不只是單純缺乏多巴胺而導致腦組織逐漸被破壞。最近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知識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
據(jù)悉,帕金森病作為一種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已與老年癡呆癥、腦卒中一起被公認為直接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殺手”。而指導病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飲食,則可大大地提高治療效果。為此,我們給廣大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的飲食原則是:少喝牛奶,多吃肉食、海鮮,適量飲茶、咖啡,蛋白質攝入重新分配。
有研究報道,牛奶可增加尿酸通過腎臟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飲牛奶易導致帕金森病的發(fā)生。而每天喝超過2杯牛奶的男性患帕金森病的風險,較每天不喝牛奶者多2倍。反之,由于肉食、海鮮中富含增高尿酸水平的嘌呤,因而,多吃肉食、海鮮者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少。
只要合理調配飲食,患者完全可達到口福與藥效兩全其美的目標。在確保每天蛋白質攝入總量的前提下,患者可安排合理調配原則制定菜單,即盡可能將一天所需要攝入的蛋白質并入一餐,并在臨睡覺前一次性攝入,其他時候的進食則以低蛋白飲食為主,如米飯、蔬菜、水果等。同時,服藥與進食的時間間隔很有講究,如若是服用美多芭、息寧的患者,要在空腹時(餐前或者餐后1小時)或晚上臨睡覺前服用,以避免藥物吸收與蛋白質吸收的沖突。而服用其它抗帕金森病藥物的患者,可選擇飯后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副作用。
對于帕金森患者用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進食速度非常緩慢、感覺疲勞的情況,我們建議,患者可一日多餐,而不必拘泥于三餐。對于患者進食時時常發(fā)生的喉頭發(fā)緊的窘境,建議患者嘗試在餐前打幾個哈欠放松喉部。而對于體重減輕的患者,其主要原因與震顫、異動增加額外消耗能量、食欲減退,因吞咽障礙而進食不足以及營養(yǎng)吸收差相關,而采取多進食高能量食物,如花生醬、肉等,并在正餐中間加餐點心的對策,便可有效改善。
同時,帕金森患者每天應攝入8~10杯的水,對病情尤其是預防和緩解便秘的發(fā)生有益處。當然,要記住下午5點以后,盡量不飲水或者食用含水分多的食物,以防止夜間尿頻而影響睡眠質量。
防治帕金森病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飲茶。在動物和細胞實驗中,已經有茶多酚對帕金森病有益的報道,每天飲一杯綠茶的中國人群患帕金森病的風險減少30~40%。近年來,也有人提出飲用咖啡可能對帕金森病有益處的觀點。至于“抽煙能夠減少患帕金森病的風險”的說法,目前我們認為,抽煙對健康帶來的風險,遠遠超過其好處,采用這種手段是得不償失的。
相關鏈接
“世界帕金森日”的由來
歐洲帕金森病聯(lián)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日”,以此紀念最早描述這種疾病的英國內科醫(yī)生詹姆斯#8226;帕金森博士,這天是他的生日。這一活動的宗旨在于,促使帕金森病患者、他們的家人、專業(yè)醫(yī)療人員共同努力,不僅讓帕金森病家喻戶曉,而且要提高公眾的關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