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盡管清明的風俗是追思逝者,但新清明更應該是一個關心活人身心健康的節(jié)日,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不禁想起離去的親人、摯友,會十分感傷,感嘆命運無常,甚至產(chǎn)生悲觀情緒。所以,清明節(jié)出行,要做好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
氣溫無常注意保暖和休息
老人、孕婦和身體虛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清明外出時這些人可是重點保護對象。如果防護不慎,則會引起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所以出發(fā)的頭天晚上就應該準備好輕便保暖的衣物;因為清明時的活動多在野外,道路不方便的地方還需要步行,所以最好穿雙平底、舒適、輕便、透氣的運動鞋。
一般掃墓及踏青時都會一早出發(fā),所以早晨一定要吃頓熱乎乎的飯,以抵御低溫、長途跋涉等活動對體能的消耗。因為在戶外,人體的消耗會比較大,應該在背包里準備一些巧克力、點心等食品及熱水,以備路途中隨時補充能量。
此外,氣溫變化無常也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發(fā)生的誘因,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注意不要在清明的活動中過度勞累或傷心,否則容易誘發(fā)心?;蛑酗L。
寄托哀思注意傷情莫忘情
在很多人看來,清明節(jié)就是掃墓的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的心情是“路上行人欲斷魂”。尤其是對于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jié)很容易觸景傷情。老年人在掃墓的時候,很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聯(lián)想到自己的健康狀況,情緒會低落。對于獨居的老人來說,失去老伴,回想起對方種種好處,會過分悲傷,再次受到刺激,難以走出這種悲傷情緒。所以親朋好友要多給其安慰。其實,清明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是緬懷故人,也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它的節(jié)日精神是“將生死并置”。清明節(jié)的人文精神有兩個層面,一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二是維護新生。清明時節(jié),可以通過踏青,放松身心,讓身心得到愉悅,從而達到珍愛生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的目的。
春風拂面注意防過敏
春季,正是花草等植物吐葉揚花的季節(jié),梨花、桃花、杏花……都競相開放,所以,全家人趁著清明外出踏青,好景當然是美不勝收了。但春天也是過敏癥、皮膚病的高發(fā)時期。在微微的春風中,一些植物和花朵的花粉會隨風飄揚,過敏體質(zhì)及有皮膚病的人就要小心了。而春季暖洋洋的太陽中其實也有著強烈的紫外線,它對敏感皮膚的人也會造成傷害,如對紫外線敏感的人易患光敏性皮炎和蕁麻疹;而春天氣溫干燥,戶外活動一多,也極有可能產(chǎn)生皮膚干燥、嘴唇干裂等現(xiàn)象。因此,春季到野外掃墓、踏青游玩還應做好預防皮膚干裂、花粉過敏癥、紫外線輻射等的準備工作。
此外,到野外掃墓時還要小心防護草叢中的蚊蟲,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