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一位老人,剛退休不久,準備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為了享受天倫之樂,她把外孫接到家中,并讓女兒女婿都回家來吃飯,年前由于準備年貨過度勞累,有天晚飯后感覺不舒服,拖著沉重的雙腿坐到沙發(fā)上,對老伴說:“我有些……”可能是“暈”吧,這字還沒出口,便倒在沙發(fā)上,再也沒能醒過來。生命真的像蛋殼一樣脆弱,死神的手指輕輕一碰,便會破碎。
人到老年,對生活的認識和年輕時有了很大不同,往往步入“輕重顛倒”的誤區(qū),這對于提高生活質量,益壽延年十分不利。老年人應該破除過去“重積累、輕消費、重子女、輕自己”等傳統(tǒng)觀念,多關注自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安度晚年。
輕自身,重子孫。父母對孩子的投入,是從不求回報的,這雖然是中華傳統(tǒng)之美德,可也不能太委屈了自己。有些家庭中,白發(fā)蒼蒼的老兩口生活拮據,先是為兒女結婚操辦婚事,隨后又為接踵而來的孫子孫女買這買那;逢年過節(jié),子女媳婿、孫子孫女回家來,還要買菜燒飯,準備一大桌酒菜,忙個沒停。其實,傳統(tǒng)父母的“輕自身,重子孫”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為人子女者,應該更多地照顧老人而不是加重老人的負擔。老人也要扭轉傳統(tǒng)思維方式,兒孫們自有兒孫福,關注自己的晚年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輕健康,重娛樂。老年人退休后,天天都是星期天。業(yè)余時間多了,娛樂活動本應豐富多彩,但有些老人卻迷戀上了“修長城”,本想娛樂,結果卻有損健康。張老師上班時還經常早起鍛煉身體,退休后反而沉湎于打麻將,白天“戰(zhàn)斗”了一天,晚上還要接著干,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結果搞得疲憊不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等身體垮了,才想到健康的重要,為時已晚。所以平時就應該牢固樹立“重健康、輕娛樂”的觀點,多多鍛煉身體,讓娛樂為健康服務。
輕消費,重積累。老年人多是從艱難歲月中過來的,生活節(jié)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點錢就往銀行里存,至于存錢日后派什么用場,則沒有目的,從不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不科學的,凡事應該想開一些,該吃的就吃,該用的就用,有條件的還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外出旅游,以調節(jié)身心,也有利于健康益壽。
輕科學,重迷信。許多老年人都有迷信心理,在農村這種現象則更為普遍。有些人大禍臨頭甚至身患重病時,竟還執(zhí)迷不悟,相信“天”會救自己。有些為求子女生下小孫子,成天燒香拜神,甚至不惜體力鈔票,到處求神拜佛求簽。還有些老人則信奉仙方,以至讓騙子騙走錢財……老年人應該相信科學,不要迷信,才能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人的退休期正值下一代的成熟期,小輩不再如從前一般依賴自己。這不僅帶來家庭的空巢,也讓孤單感、失落感相伴而生?,F代社會日新月異,老年人的知識更新速度不比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狹窄,在強化“自己老了”的觀念同時,也容易越發(fā)覺得身體功能下降。要面臨全新的社會環(huán)境、融入全新的社會交往群體,更要重新定位早已習慣的社會角色,因而,退休也被看作是人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轉折。而真正實現安全“著陸”,必然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和調適時間。
退休并不代表有意義生活的結束,相反可以視作另一段精彩人生的開始。子女離開身邊給了自己自由生活的空間,在重新自由支配生活的這段日子里,定位新的生活焦點,找到興趣所在,在自我價值的增值中,避免過度關注自己的年老無力,從而為退休后的順利“軟著陸”提供有力緩沖。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自覺克服和抵制不良的生活方式,過得充實有意義,過得樂觀向上,做一個健康文明、有益于社會的老人。退休老人首先要樹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驛站”的觀念,克服“無為無聊”的自卑心態(tài),積極向上,精神充實,努力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夕陽映出漫天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