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的女友過生日,小王請她吃壽司,飯才吃到一半,女友感覺頭痛、頭暈、惡心。小王認為女友是食物中毒,于是跟壽司店老板爭執(zhí)起來。
事后才知道,小王的女友不是吃壽司中毒,而是由于她這段時間咳嗽,正在吃止咳藥右美沙芬。吃壽司時,小王給她點了一些含有沙丁魚、金槍魚的壽司,女友吃后引發(fā)了藥物的毒性反應(yīng)。
我們常說,吃中藥時要忌口。其實,有些西藥在服用期間也要忌口。小王的這場壽司之爭,根源就是女友在吃藥期間沒有忌口。
那么,為什么止咳藥右美沙芬和魚不能“兼得”呢?
▲組胺與魚
這個問題要說清楚,首先要弄明白一個名詞——組胺,因為組胺和魚密切相關(guān)。
組胺是人體內(nèi)千千萬萬化學物質(zhì)當中的一種,在自然界分布極廣。食物中,比如一些魚的體內(nèi)也富含組胺。
正常情況下,組胺“心平氣和”地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的顆粒中休眠。當人體受到理化刺激或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時,它變得不再“安分”了,從細胞顆粒中脫落進入血液循環(huán)。過量的組胺在體內(nèi)“興風作浪”,人就會表現(xiàn)為中毒癥狀,特別是過敏體質(zhì)的人,癥狀尤為明顯。
組胺中毒的特點是癥狀輕、恢復快,快者5分鐘就可出現(xiàn)中毒表現(xiàn),慢者4個小時左右才發(fā)作。
組胺中毒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潮紅、結(jié)膜充血,似醉酒樣;通常有頭暈、頭痛、心跳加快、胸悶和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癥狀,有時還會出現(xiàn)蕁麻疹,個別嚴重的會出現(xiàn)哮喘,一般體溫不高。
組胺中毒,“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般一兩天癥狀就會消失。
▲關(guān)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另一個名詞——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因為止咳藥右美沙芬,就屬于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包括眾多藥物類型,治療的疾病多種多樣。要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這個名詞解釋清楚,還得從單胺氧化酶說起。
單胺氧化酶在人體內(nèi)分布極廣,除紅細胞之外,幾乎所有的細胞內(nèi)都有單胺氧化酶。它專門對付單胺,而組胺也不放過。
前面講到,過量的組胺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具有很強的毒性作用,是個“危險分子”。但在正常情況下,組胺一旦進入胃腸道和肝臟,便遭到單胺氧化酶的“圍殲”,迫使它們失去活性,無法進入血液循環(huán)。如果沒有單胺氧化酶及時滅活這些單胺類物質(zhì),單胺類物質(zhì)就會“肆意橫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單胺氧化酶對人體是有保護作用的。
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是專門抑制單胺氧化酶的。單胺氧化酶一旦受到抑制,組胺便又可以“興風作浪”了,可謂“一物降一物”。
現(xiàn)在我們看看,小王女友在服用止咳藥右美沙芬后吃魚,是如何發(fā)生毒性反應(yīng)的:富含組氨酸的魚肉進入她的胃內(nèi)消化后,產(chǎn)生一定量的組胺,由于她體內(nèi)的右美沙芬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組胺便不能及時地被單胺氧化酶滅活,從而導致其在體內(nèi)蓄積,產(chǎn)生毒性反應(yīng)。
▲哪些藥碰不得魚
因此,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這類藥物,最好離魚遠一點。
那么,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有哪些藥物呢?
抗生素類藥物,抗結(jié)核藥物異煙肼,治痢疾的呋喃唑酮,抗真菌類藥灰黃霉素,治療抑郁癥的嗎氯貝胺,治帕金森病的司立吉蘭,治高血壓的優(yōu)降寧,抗腫瘤藥甲基芐肼。
值得注意的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停藥約兩周后才從血液中消失,因此停藥后也要避免馬上吃魚。
除了上述藥物,經(jīng)驗表明,可待因、嗎啡、右旋糖酐等,能促進魚肉中的組胺釋放,也可能引起毒性反應(yīng),因此服用時也要忌吃魚。
不過,并非所有的魚都會帶來風險。以下這些魚,請列入上述藥物的用藥黑名單中:鮐魚、青魚、秋刀魚、鰹魚、沙丁魚、竹莢魚、金槍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