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大排檔稀松平常的炒河粉,在美國卻成為炙手可熱的餐桌明星。美食專家認為,炒河粉簡單、美味,是不錯的家常便飯。
據(jù)了解,關(guān)于河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多認為這種粉最早出自清朝末年沙河鎮(zhèn)一個叫“義和居”的小店。
在清朝末年,位于廣州北郊的沙河鎮(zhèn)上有家“義和居”小食店,店主是客家人樊阿香夫婦。他們善良又勤勞,每天起早貪黑,早上賣白粥油條,中晚賣家常飯菜,生活過得還算安穩(wěn)。一天早上,店門口出現(xiàn)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翁,有氣無力地倒在門前的青石上。阿香不禁起了憐憫之心,趕緊叫妻子送一碗熱粥給老人吃。老人推說身無分文不能白吃,阿香便道:“本店雖小,但對老人家您來說,這白粥是免費的,您就放心吃吧!”沒想到,從此之后老人每天都來店里吃白粥,阿香夫婦沒有嫌棄,一直熱情款待老人。不久之后的一天,阿香得病后茶飯不思,臥床不起。這一天中午,老人又出現(xiàn)在店里,當(dāng)他知道阿香的病情后便說:“阿香粒米難進,病自然難愈。他是一個好心人,今天就讓我做碗好吃的給他開胃吧!”老人說完,就用白云山的清澈泉水浸泡大米,然后熟練地磨好米漿、燒好開水,再把米漿舀進竹匾上薄薄地攤了一層再蒸。一會兒工夫,米漿變成了粉皮,老人揭皮切條,加上蔥、鹽、香油,炒好后送到阿香床前。阿香聞到特殊的香味,頓時胃口大開,幾碗下肚后,病情果然好轉(zhuǎn)。他再三向老人道謝,也終于知道了老人的來歷。
原來,老人是宮里的御廚,只因性格耿直得罪了慈禧太后,僥幸逃出京城,從此隱姓埋名,四處躲藏追緝。老人說:“此粉出在沙河,就叫河粉吧!我在這里已經(jīng)停留多日,再不走恐怕就要連累主人家了!”說完就走了。從此,義和居開始售賣河粉,并且很快遠近聞名,生意興隆?,F(xiàn)介紹兩款河粉的食用方法,以饗讀者。
★蝦仁炒河粉
原料:河粉500克,蝦仁200克,雞蛋3個,蔥3根切成小段。
腌料:麻油、胡椒粉少許,鹽1/6茶匙,生粉半茶匙。
調(diào)味品:生抽1茶匙,鹽1/3茶匙,油1湯匙。
芡汁:生粉1茶匙半,水7湯匙半。
制作過程:
1,蝦仁洗凈,瀝干水,加腌料腌10分鐘;在漏勺里,瀝干水和油。
2,雞蛋加調(diào)味品打散,加入蝦仁。
3,將河粉挑松,往鍋里加2湯匙油燒熱,放入河粉,加鹽1/3茶匙,加水2湯匙炒至河粉熟,盛在碟里。
4,往鍋里加油2湯匙燒熱,勾芡煮開,立即把雞蛋、蝦仁倒入炒熟,盛起鋪在河粉上即成。
★牛腩湯粉
原料:牛腩500克,河粉適量,蔬菜適量,蔥適量(切碎),姜一大塊(拍松),紅蔥頭4粒(去紅衣)。
調(diào)味品:八角1粒,老抽2湯匙,生抽3湯匙,料酒1湯匙。
湯料:上湯6杯,鹽適量,糖半茶匙,胡椒粉少許,將這些湯料燒開。
制作過程:
1,牛腩放入開水中煮10分鐘,取出洗凈。
2,鍋下油2湯匙燒熱,爆香姜及紅蔥頭,加水3杯或適量燒開,放入牛腩燒開,慢火煮1小時,加入調(diào)味品慢火煮至牛腩軟透,約需1小時,煮的過程要翻動,使牛腩浸在汁中。
3,將河粉放入開水中燙熱,撈起盛入碗內(nèi),加入上湯及蔥花。將蔬菜燙熟也放入碗內(nèi)。
4,取出牛腩,切成片,放在河粉上,倒入少許牛腩汁即成。余下的牛腩仍放回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