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我的身體不是很好,感覺很煩躁,對什么都沒興趣,也不愿意做什么,看什么都不順眼。有時候,還會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妻子都忍著不說我。有一次,妻子對我說:“你身體不好,我們都知道,身體不好我們就去看醫(yī)生,慢慢治療,你這樣的心情,對身體恢復也沒好處啊!你每天不高興,我和孩子能高興嗎?那咱家里的氣氛能好嗎?這樣的生活你感覺有意思嗎?”被妻子這么一說,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了。想想也是,家庭的氣氛一直不好,即便是好一點時,也會被我無故發(fā)脾氣而破壞,妻子和女兒成了我的出氣筒。
我們知道,心情,是一種難以道明、很難說清的非常微妙的心理狀態(tài)。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了心情,那個時候,餓了就哭,心情完全表述到臉上,沒有絲毫的隱瞞與掩飾。等長大以后,就知道了心情是可以掩蓋的,也是可以調節(jié)的。
按說心情是自己,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高興的時候,高聲歌唱,生氣的時候,就發(fā)泄出來,應該說并沒有什么不妥。
其實,心情不只屬于自己,還是別人的。因為你的心情會影響家庭,影響別人的心情,在這個意義上說,心情就是別人的,這是確定無疑的。如果你能把心情當做是別人的,也許就會多一份責任,少一份任性;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固執(zhí);多一份關愛,少一份自私;多一份和諧,少一份紛爭。
心理學專家認為,心情的好壞來源于自己,出現壞心情的時候是因為自己沒有很好或及時調整過來,這時特別要學會把壞事看成好事。比如,錢丟了,你可以想錢乃身外之物,心情會盡快好起來,就不會長時間想:我怎么不小心,我是怎樣丟的,我為什么那么沒有用,等等。能夠把壞事看成好事,辯證地看問題,你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消除心中的不快。即便是遇到悲哀之事,只要調整好,也會很快恢復自己的心情。
心情的調節(jié)除了依靠家人或朋友的幫助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調節(jié)。知道了心情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就會更努力地去調節(jié)自己,讓自己始終處于一個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享受生活,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與歡欣。
低調是一種智慧
陽功慶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他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我這最大的收獲?!薄芭?怎么講呢?”富蘭克林用手捂著額頭,疑惑地問。
“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p>
富蘭克林很是贊賞老人的機敏與智慧。在以后的歲月里,他記住了,也成功了。
“低頭”者,乃是指人于日常生活中低調處事、謙虛為人的行為。低調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tài),一種風度,一種修養(yǎng),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tài)。
欲成事者必要對人寬容,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贊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而低調為人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tài)。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與人們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yè)。
所以,純粹的低調行為,就是不喧鬧、不矯揉、不造作、不無病呻吟、不假惺惺、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妒??v然你才華滿腹,能力超凡,也要試著學會藏鋒,收斂銳氣;而那種感嘆懷才不遇、抱怨造化弄人的舉止,只是一種十分可笑的膚淺行為。人際關系復雜多變,與人相處,只要稍有點處理不當,就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更要學習低調處世的哲學。
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世間萬物。唯有如此,才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道德經》中曾論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寡陨跏恰?/p>
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匯聚于世人厭惡的低洼之地并不怨恨,這便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