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們的娛樂關(guān)鍵詞
●郭敬明
“90后”聽到這三個字會有兩種表情,興奮不已說明他們正在讀郭教母的書,嗤之以鼻說明讀完此人的書已過三月。
●《最小說》
“85后”讀《萌芽》和《STORY100》,“90后”讀《最小說》。郭教母在恰當?shù)臅r機拋出一個《小時代》,說,“90后”的孩子們啊,你們以后都跟我混吧!教母會給你們庇護!哈雷路亞!
●百度貼吧
70混天涯,80混貓撲,“90后”都愛去貼吧湊熱鬧,嘿!那兒沒人管呀!
QQ簽名、QQ空間、QQ相冊、QQ秀、QQ家園……這個網(wǎng)絡(luò)大頭一直在無所不盡其極地為“90后”提供蜜糖體和火星文的展示平臺,他們?nèi)諒?fù)一日地重復(fù)幾乎相似的主題:“今日明媚憂傷,快來踩我空間。”
“90后”的QQ簽名檔
1.我以后生個兒子名字要叫“好帥”,那別人看到我就會說“好帥的爸爸”。
2.工作,退一步海闊天空;愛情,退一步人去樓空。
3.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看著別人上班,領(lǐng)著別人的工資。
4.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5.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
6.大師兄,你知道嗎?二師兄的肉現(xiàn)在比師傅的都貴了。
7.如果多吃魚可以補腦讓人變聰明的話,那么你至少得吃一對兒鯨魚……
8.我身邊的朋友們啊,你們快點出名吧,這樣我的回憶錄就可以暢銷了。
9.不要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
10.農(nóng)夫三拳有點疼
11.只有在火車站大排長龍時,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是“龍的傳人”。
12.有情人終成家屬
13.吃自助最高境界:扶墻進,扶墻出。
14.上Google上百度一下。
15.你的丑和你的臉沒有關(guān)系。
●湖南臺
不論是超女快男還是臺灣偶像劇,不管你為這些節(jié)目掉了幾斤的雞皮疙瘩,基本上這些都是90后最愛看的節(jié)目。別去嘲笑他們吧,當初您不是也為瓊瑤劇心疼抹淚的么,現(xiàn)在還不是當喜劇看?
●勁舞團
這個游戲見證了“90后”的無知無力與青春欲望激烈沖撞后的結(jié)果,這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Cosplay
當年輕的COSER穿上精心剪裁的服裝,在熟悉的動漫音樂中踏起排練過無數(shù)次的舞步,不論是臺上的還是臺下的“90后”都覺得這一刻他/她不是一個人!
●火星文
這是多么土的東西啊,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前90后玩剩下的,后“90后”不屑于玩的玩意兒。
●肥豬流
“非主流”已經(jīng)變成一個連90后提起也要牙齒泛酸的死句,“90后”也開始覺得“肥豬流”比“非主流”叫起來更親切和朗朗上口。
●點卡
沒有點卡怎么充Q幣?沒有Q幣“90后”的QQ秀豈不是要沒衣服穿了?!這簡直太可怕了!
●大頭貼
拍大頭貼重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小小的一板照片背后,是“90后”們對于無窮變幻的卡通背景與花樣百出的可愛動作的無限追求。
●200萬像素的攝像頭
只要有它在手,任何時候都可以滿足“90后”的自拍欲。還不趕快把今天拍的照片傳到QQ空間里!
●內(nèi)八字
不知道誰說的內(nèi)八字比較天然呆,于是“90后”的裝可愛和內(nèi)八字從此撇不清關(guān)系。據(jù)說內(nèi)八字搭配平底鞋加黑色小腿襪還可以大幅增加可愛效果呢。
●光影魔術(shù)手
想要讓皮膚白皙?按“磨皮”吧!想要朦朧感?按“影樓效果”吧!一鍵傻瓜式的操作讓“90后”徹底拋棄了工序復(fù)雜的Photoshop,也讓網(wǎng)絡(luò)上一夜之間多了成堆的“非主流美女”。
●蜜糖體
“偶素乖乖滴糖糖,偶粉稀飯、粉稀飯小叮當?shù)闻丁《.數(shù)文樂蹐A粉圓滴好口愛捏,八過糖糖滴臉蛋也素粉圓粉圓滴捏!”——看不明白這段話嗎?看來你已經(jīng)out了,直譯就是“我是乖乖的糖糖,我很喜歡、很喜歡小叮當,小叮當?shù)哪樅軋A很圓好可愛,不過糖糖的臉蛋也是很圓很圓的呢!”
無語了吧?總之,不甜到你發(fā)酥誓不罷休。
●美瞳
眼睛不夠大不能出門,眼睛不夠黑不能出門,戴上美瞳,現(xiàn)在我是“90后”清純大眼小美女!
●大黑框眼鏡
你的黑框眼鏡不夠大、不夠粗、不夠黑、不夠可愛、不夠拽、連半個臉也遮不住怎么能和“90后”的大黑框眼鏡相提并論?
●甜美假發(fā)
原生頭發(fā)永遠不夠立體,貼上假發(fā),馬上就會有甜美的蓬松感覺喲!
“90后”沙龍
艾水水(女,18歲,“90后”新銳導(dǎo)演。):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擅長。
個人檔案:
巨蟹女,獨立電影導(dǎo)演。
獨居,多神論,患有強迫幻想癥。1/4印尼血統(tǒng)。
自負、自卑、兩面、幼稚、自我、情緒化、不安分。
電影膠片、相機、男人、少女、煙熏、奶茶、缺一不可。
曾任蘇格映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zhí)行導(dǎo)演。
被媒體稱為“亞洲最年輕的少女導(dǎo)演”“‘90后’導(dǎo)演第一人”“‘90后’女王家衛(wèi)”等。
代表作:
2006年導(dǎo)演《親愛的,某某某》
2007年導(dǎo)演《他叫蘇格》
“90后”女生很自我,是矛盾體。大多女生都是超乎實際年齡的成熟。但是大家用“腦殘”這個詞形容“90后”其實比較偏激。每個時代都有一個過渡期?!?0后”的概念剛剛出來也受到很多質(zhì)疑,而漸漸地也得到大家的理解。
小v(女,15歲,學(xué)生):我們“90后”是一場獨特的輪回
都是零碎的片斷交織在一起,極像在洗衣機里的衣服,彼此糾結(jié)絞纏,感覺不到疼痛。這就是我們“90后”的青春吧。
每個青春,都是一場輪回吧。可能是幫助我們成長,也可能是毀滅。
在我看來,“90后”的成長和毀滅是個同義詞。
我們的成長,因為寂寞無處發(fā)泄, 我們的毀滅,因為發(fā)泄過久而不能挽回。
這些詞語都是那么的殘酷, 就是屬于我們的過去。
那個時候,看著莉莉周,看著看著。就是有莫名的毅力和堅強,在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之后在大家面前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頭。 我真的就是這么的堅強。
記得莉莉周的片尾,寫著: 那么多的田地,走過春夏秋冬。
那么多的青春,走過春夏秋冬。
最后的答案是:我們誰也無能為力。
在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自以為是的救贖和那些一味批判別人的嘴臉顯得是那樣的可笑。
一葦(男,16歲,學(xué)生):我們“90后”狂得有資本
當我癡迷于“80后”這個新鮮的字眼時,“90后”已經(jīng)站起來,走在了時代的最前面。沒錯,我就是完完全全的“90后”小P孩。 在我爸媽還渴望這一個隨身聽的時候,我已經(jīng)把MP3之類的東西整壞好幾個了。在他們還在街上瘋跑的時候,我已經(jīng)在電腦前聊QQ了。在他們哼唱著幾句革命歌曲就心潮澎湃的時候,KTV已變成我寧可宅在家里也懶得去的地方。這就是我們——“90后”。
當然我知道,我們和那些兩歲就會PSP的小孩沒發(fā)比。但至少我們在吃了國家十多年的口糧后,終于拼到了時代的前端,我們?nèi)菀讍?,人到了我們這樣的年齡,總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妄。更何況我們有青春,這最重要的資本。
好吧,狂吧。初中開始考托福,高考后沒幾天GRE也綠燈通行。國內(nèi)大學(xué),不屑,就是麻省理工,也看看環(huán)境再說。
要中考的孩子:媽,我不去A校,我要去B校,B校足球場好。此兩校可都是城市中頂尖的學(xué)校。
很狂,是吧?有頭腦,我們努力,我們狂得起??赡阃瑯右溃谖覀兊陌謰寕冮e逛時,我們還在課堂上強行自我洗腦。在他們進入夢鄉(xiāng)時,我們還在燈下苦讀。當他們不讀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時,我們的時代中,過飽和的職場已經(jīng)導(dǎo)致大學(xué)生、研究生連小學(xué)教師都沒機會做。
對,我們狂,狂得起。“90后”的時代,正蓄勢待發(fā)。
林多(女,18歲,學(xué)生):我們到底惹誰了?
“90后”的我們到底是什么樣子?為什么別人談起我們這代人總會搖頭?我們90后到底招惹了誰?為什么抨擊我們的人會那么多?不經(jīng)意間“90后”已經(jīng)成為了非主流的代名詞,這是何其的悲哀。我們已經(jīng)長大,我們已經(jīng)從所謂的非主流變成了主流,為什么社會對我們的眼光不能變一變呢?“你們‘90后’能干什么?”每次我們犯錯誤,人們總會這樣說我們。以偏概全,我們中是有“腦殘”者??墒?,那畢竟只是一部分人。誰的青春又沒有犯過錯?父母們沒有過嗎?老師們沒有過嗎?
網(wǎng)上抨擊的“90后”各種丑陋的“門”事件,“90后”的情愛事件,通過手機視頻傳播,驚了幾代人,那只是因為發(fā)生在網(wǎng)絡(luò)如洪水猛獸的年代。難道60、70、80年代出生的人就沒有類似的事嗎,只是因為當時沒有網(wǎng)絡(luò),也沒有手機罷了。
身為“90后”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中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他們有夢想,有激情。再多的解釋只能是徒勞的, 讓我們一起來改變我們非主流的形象吧!
懷舊不算老
“90后”的大多數(shù)孩子是伴著電腦長大的,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大多數(shù)“90后”們都建有班級QQ群和博客圈,大家經(jīng)常在群里討論消費風(fēng)向,比如新出的手機有什么功能,學(xué)校附近又開了哪家小吃店,哪個網(wǎng)絡(luò)游戲很好玩,周杰倫有什么新唱片,哪個品牌店哪款衣服很酷……
他們在享受高科技的產(chǎn)品帶來的新奇,享受他們覺得本應(yīng)如此的生活的同時,是不是也曾羨慕“80后”的童年?
“80后”們的經(jīng)典童年游戲
1.打彈珠(打波子)
打彈珠也被稱作打玻璃球、打琉璃彈,這是一項流傳最廣的兒童游戲,有些成年人也喜歡玩。打彈珠的“博弈”性質(zhì)非常顯著,贏者將得到“物質(zhì)回報”,這顯然區(qū)別于其他的僅有“精神獎勵”的游戲。
2.拍紙牌(拍公仔紙)
一頁作業(yè)紙或者一個煙盒都能成為兒童的“掌中寶”,拍紙牌游戲是課余的經(jīng)典之作。
3.滾鐵圈
如今這種游戲方式在繁華都市中已經(jīng)逐漸“失傳”,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游戲工具。 4.丟沙包
5.跳房子
這是一項最簡單易懂的游戲,只需要一支粉筆和一塊石頭,游戲者就可以享受運動的快樂了。
6.跳皮筋(跳橡筋)
7.打陀螺
8.踢毽子
新老游戲之最
最無成本的游戲
跳馬:這個游戲不需任何的玩具輔助,兩個人就能玩,所以是絕對的零成本。玩時,一個人蹲在地上把頭抵在胸前,別的人排隊依次從他頭上跳過去,每跳完一輪便升高一點也就是站起一點,直到這個人完全站起來,誰要是不能從這個人的頭頂上跨過去就輸了。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是先助跑再起跳的,因此跳不過去的人經(jīng)常把當馬的人撞得人仰馬翻,這個游戲是禁止胖子玩的,因為當馬的人誰都不愿意被泰山壓頂。姚明小時候肯定也是被禁止當馬的,除非有人練過輕功。
最容易被請家長的游戲
彈弓:孩童時代的男孩子們通常都是“尚武”的,而尚武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手里總得有家伙才行!男孩子們最常規(guī)的“武器”莫過于彈弓了。其主要包括三個部件,即樹杈、彈器、裹片。樹杈成本最低,兩個分叉均勻線條流暢的樹杈,橡皮筋或自行車內(nèi)胎做的彈器,加上車胎、涼鞋或塑料制成的裹片,裹上一粒碎石子作為子彈,瞄準目標,把彈器拉開,猛一松手,石子就發(fā)射出去了。目標除了小鳥,剩下的一小部分就是鄰居家的玻璃了,所以玩這個游戲通常要冒著被請家長的“危險”。
最鍛煉撞擊力的游戲
撞拐:撞拐在全國各地都很流行,但在各地的稱謂略有不同,大體有:斗雞、斗拐、撞拐和碰拐等。這項運動被譽為“最具男子氣概的戰(zhàn)斗”。最近這個草根游戲的比賽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中央五套了,開始還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想想也對,卡巴迪那樣的比賽都可以進多哈亞運會,那么撞拐上個央視有何不可?想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后,那些“臭小子”們不都以此為樂嗎?
最回歸自然的游戲
摔泥巴:這是大家小時候都玩過的游戲,主要裝備就是泥土,所以非常地回歸自然。找一些黃黃軟軟的泥巴,把它們反復(fù)地往地上使勁摔,當泥巴變得又軟又特別有彈性的時候,掰下其中一塊兒,捏成鍋的形狀。然后丹田運氣,全神貫注,眼瞧地上一點,嘴里喊著“新鍋破鍋大窟窿呀!”,把泥巴猛摔在地上,看誰的泥巴上漏的洞大,誰就贏了。記得小時候鄰家的小男孩,簡直絕了,每次都能把“鍋”摔得七零八落。后來,小朋友們給了他一個封號,叫“泥巴王”。果然,“泥巴王”后來成了一名職業(yè)鐵餅運動員。
最能和外國玩家同樂的游戲
魔獸世界:在“魔獸世界”中,玩家們都是為了力量和榮譽團結(jié)起來同敵人戰(zhàn)斗。因這款游戲是“大型多人在線游戲”,所以玩家通常能在這里交到不少全國各地的朋友,甚至是外國友人。一位“魔獸世界”的忠實追隨者,有一次居然遇到了一位冰島的玩家,雖然兩人相隔千里,但配合得相當默契。
最能鍛煉智力的游戲
魔方:四四方方六個面,要把六個面的圖案全部湊成,才算過關(guān)。孩子們很喜歡玩,記得還出過一個動畫片《魔方大廈》呢!一邊看一邊玩,真是不亦樂乎。為了讓自己的魔方以最快的速度湊齊六個面,很多孩子都有秘笈,不過,一分多鐘能對好六個面的人總能讓大家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