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善 楊向東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九年級下):“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教科書注云:“昳麗,光艷美麗?!?教科書第163頁)筆者認為此注欠當。
許慎《說文解字》注曰:“昳,日昃也?!奔础叭章洹敝?并據(jù)此引申為“光艷”(見《辭源》“昳”字條目)。由此看出,把“昳”釋為“光艷”是有章可尋的,但是如果用“光艷”一詞來形容“八尺”男兒的形貌,似乎給人不倫不類之感。
東漢高誘認為:“昳,讀曰逸”,他把“昳”看成“逸”的通假字,《辭?!芬喑姓J此說:“昳,神采煥發(fā),容貌美麗。東漢高誘注曰:‘昳,讀曰逸?!?/p>
其實高誘所注的“逸”也是通假字,本字應為“佚”。如《論語》“逸民”:《說文解字》引作“佚民”,“佚”有“美”之意;《離騷》:“見有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見《辭?!?
顯見,“昳麗”的“昳”是“佚”的同音通假字。那么,“昳麗”則為同義復詞,作“美麗,漂亮”講。故全句可翻譯成:“鄒忌身高八尺多,身材魁梧,容貌漂亮。”
二、《捕蛇者說》(九年級下):“苛政猛于虎也”
教材注解“苛政猛于虎也”為:“苛酷的統(tǒng)治比老虎還要兇啊!”
注文把“政”訓為“統(tǒng)治”,筆者以為不恰當,因為此注與全文主旨不符。
全文是采用“蛇”、“賦”對照,運用逐層深入的對比來闡明主旨的。文章先以“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來點明賦毒甚于蛇毒,接著分別以蔣氏三世生活與六十年來鄉(xiāng)鄰生活、捕蛇免賦之樂與悍吏逼賦之苦、暫免與常免、后死與先死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具體闡明賦毒甚于蛇毒,并在此基礎上,借用孔子說的“苛政猛于虎也”作佐證,從而得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結(jié)論。
柳宗元本身也是封建統(tǒng)治階層中的一分子,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是在于“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他希望封建上層建筑能夠體恤民情,輕徭薄賦,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由于作者的時代性和階級性所局限,他不可能全盤否定封建統(tǒng)治。如果釋“苛政”為“苛酷的統(tǒng)治”,那就是望文生義,有人為拔高作者思想認識之嫌。故筆者認為此處“政”應注為“征”。
在《簡明古漢語字典》、《古漢語常用字詞典》中都收有“政,通征,賦稅”的義項。賈延柱先生編著的《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也認為:“政與征上古同屬章紐耕部,同音同假?!庇枮椤百x稅,徭稅”。
其實,“政”作“征”解的在古代典籍中并不鮮見。如:
1.《周禮·地官·土均》:“土均掌平土地之政。”鄭玄注:“政,讀為征。地征,謂地守,地職之稅也?!币馑际?土均要掌管合理征收土地的稅收。
2.《左傳·哀公十一年》:“事充,政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意思是:徭役繁重,賦稅又多,在高位的不能謀劃,戰(zhàn)士不能為他拼命,用什么治理百姓?
3.晁錯《論貴粟疏》:“勤苦若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币馑际?如此疲勞辛苦,還要遭受水旱災害,官府緊急征收兇暴,不按時征收賦稅。
綜上所述,“苛政猛于虎也”應翻譯為“苛重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三、《曹劌論戰(zhàn)》(九年級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教科書注“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為:“衣食這類養(yǎng)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安,有‘養(yǎng)的意思,弗,不。專,獨占。”
教科書注“安”為“養(yǎng)”是有根據(jù)的,唐孔穎達疏:“公意衣食二者,雖所以安身,然亦不敢專己有之,必以之分人?!钡c情理有悖?!耙率尺@類養(yǎng)身的東西”,絕不是莊公獨自專有,人們也決非要待莊公分而后有之,應該說,只要能生存下去,人人皆有,只不過有好壞之別罷了。所以清人俞樾在《群經(jīng)平議》中批評孔穎達的觀點:“傳文但言所安,不言所以安,孔義非也?!庇衢型馊龂f昭給“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晉語》)句中的“安”字的注釋:“安猶善也?!钡挠^點他認為:“此謂雖己之所善,而必以分人”。筆者亦同意此觀點?!鞍病贝_實有“善”的意思,《中華大字典》中“安”字條目第16義項就是“善也”?!稘h語大詞典》也認為“安”可以釋為“善”、“喜歡”,并且例句就是“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這一句。莊公這句話是說,自己感到好的衣食,不敢專享,必以之分人。也正因為衣食中的精美者數(shù)量有限,分的面不可能廣,所以曹劌說:“小惠未偏,民弗也?!比绱私忉尲群锨楹侠?上下文銜接自然。
全句可譯作:“衣食之中好的,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分一些給臣子。”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