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禹康
在當代卓越的政治領(lǐng)袖中,毛澤東屬讀書大家。別的不說。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萬言,他不僅通讀了一遍,而且對重點史冊、篇章反復(fù)讀了三四遍。他強調(diào),研究中國歷史,“必須扎扎實實地把《二十四史》學(xué)好”。毛澤東讀書,一是興趣使然,二是為現(xiàn)實計。他在閱、批史書的同時,常常把從中獲得的史料連同自己的心得繪聲繪色、富有哲理地運用到他的談話、演講、報告以及著述中去,借史喻今,借史明理。
“我黨干部應(yīng)學(xué)韋睿作風”
在讀《南史·韋睿傳》時,毛澤東被韋睿的事跡深深吸引,在該卷濃圈密抹,文字批注達25處之多。
據(jù)《南史·韋睿傳》載:韋睿,南朝人,初為齊末太守,后從蕭衍起兵,成為梁之名將。他“多建策,皆見用”,是梁武帝征伐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韋睿率兵攻打北魏小峴城,在久攻未拔的情況下,韋睿“巡行圍棚”,環(huán)城悉心查看了解地形和敵情,親自制定作戰(zhàn)方案。攻克小峴城后,繼而進討合肥,又是久攻不下。韋睿親臨前線,“案行山川”,再次環(huán)城悉心偵察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破城辦法。毛澤東在這兩處分別加了旁圈,地角天頭分別批注:“躬自調(diào)查研究。”
傳記對韋睿合肥之戰(zhàn)中的事跡記載較詳,毛澤東批注亦詳。這一段傳記中這樣敘述:“睿素贏,每戰(zhàn),不嘗騎馬,以板輿自載,督勵眾軍。魏兵鑿堤,窖親與爭。魏軍卻,因筑壘于堤以字固。城潰,俘獲萬余,所獲軍實,無所私焉。初,胡景略與前軍趙祖悅同軍交惡,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嚙其齒,齒皆流血。睿以將帥不和,將致患禍,酌酒自勸景略日:‘且愿兩虎勿復(fù)私斗。故終于此役得無害焉。睿每晝接客旅,夜看兵書,三更起張燈達曙,撫循其眾,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爭歸之。所至頓舍,修立館宇……”毛澤東對此很感興趣,在文旬旁密加旁圈。說到韋睿每戰(zhàn)“以板輿自載,督勵眾軍”和“魏軍鑿堤,睿親與爭”,毛澤東分別在天頭地腳兩處批注:“將在前線?!闭f到攻克合肥“所獲軍實,無所私焉”,毛澤東批注:“不貪財?!闭f到韋睿團結(jié)部下,親自調(diào)解胡、趙矛盾時,毛澤東批注:“干部需和?!闭f到韋睿治軍,通宵達旦,操勞各種事務(wù),設(shè)立法度一段,毛澤東批注:“勞謙君子。”
《南史》對韋睿一生評價頗高:“睿雅有曠世之度,蒞人以愛惠為本,所居必有政績。將兵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被服必于儒者,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zhí)竹如意以麾進止?!泵珴蓶|對此極為推崇,揮筆寫道:“我黨干部應(yīng)學(xué)韋睿作風?!?/p>
一部《二十四史》,人物紛紜,論地位,韋睿說不上顯赫。但毛澤東如此不惜筆墨地批注,原因何在?首先,在韋睿身上,體現(xiàn)著作為領(lǐng)導(dǎo)干部的種種美德與素養(yǎng),諸如謙遜樸實、率先垂范、節(jié)儉廉潔、團結(jié)同事、勤奮工作,還有毛澤東素來推崇的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等等。這些,在今天乃是涉及到黨風、政風的大問題,所以為毛澤東十分看重。
“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這是毛澤東讀《史記·高祖本紀》寫下的批語。
關(guān)于項羽的敗因,司馬遷在《史記》中總結(jié)了幾條:一是放棄關(guān)中,心懷楚地;二是放逐義帝,自立霸王;三是自恃有攻伐本領(lǐng),不知師法古人;四是欲以武力平天下。對于劉邦的取勝,司馬遷認為他能夠?qū)τ泄Φ膶⑹亢椭\臣給予應(yīng)得的獎賞,而項羽則輕視有功的人,特別是對一些有建樹的謀臣時常猜忌并予打擊,致使將士和謀臣離心離德……劉邦當皇帝后,自己總結(jié)成功之道是善用了張良、蕭何、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得天下也。然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毛澤東在談到劉項的成敗時,傾向于劉邦的自我總結(jié)。他說:“漢高袒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后來,他在此基礎(chǔ)上又作了更深層次的探討,認為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這些總結(jié)中包含著他對劉邦這一歷史人物的肯定評價。
毛澤東最為稱贊劉邦的是善用、善納,他在讀史時對劉邦和項羽的批注:一個政治家,一個非政治家,大抵區(qū)別主要在這里。讀《史記》后,他在1962年1月30目的中央工作擴大會議上大談劉邦從諫如流的故事:“從前有個項羽,叫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另外一個叫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夠采納各種不同的意見。有個知識分子叫酈食其,去見劉邦。初一報,說是讀書人,孔夫子一派的?;卮鹫f,現(xiàn)在軍事打仗時期,不見儒生。酈食其就發(fā)了火,他向管門房的人說,你給我滾進去報告,老子是高陽酒徒,不是儒生。管門房的人進去照樣報告了一遍。好,請。酈食其進去后,劉邦正在洗腳,連忙起來歡迎。酈食其因為劉邦不見儒生的事,心中還有火,批評了劉邦一頓。他說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為什么輕視長者!……劉邦一聽,趕忙向他道歉,并立即采納了酈食其奪取陳留縣的計謀。此事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xué)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jié)果劉邦勝利了,項羽敗了,這不是偶然的。我們現(xiàn)在有些黨委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是有點像項羽。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是要垮臺的。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笑聲)。我為什么要講得這樣厲害呢?是想講得挖苦一點,對一些同志戳得痛一點,讓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最好有兩天睡不著覺。他們?nèi)绻弥X,我就不高興,因為他們沒有被戳痛?!笨梢?,毛澤東并非以史書論史書,其意是借古喻今,以史論政。
毛澤東讀史,最注重成敗經(jīng)驗教訓(xùn)的總結(jié),以期為我所用。他讀《史記》后曾總結(jié)項羽有三誤,其中之一就是楚漢訂立了鴻溝協(xié)定,項羽認真了,解除了應(yīng)有的軍事戒備,而劉邦卻不以為然,不久違反協(xié)定東進攻楚。由此聯(lián)想到1949年4月,解放戰(zhàn)爭如火如茶的時候,南京國民黨政府提出劃江而治,毛澤東對此回應(yīng):“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彼哉f,毛澤東讀史論政、古為今用,已達到信手拈來的境界。
“《三國志·郭嘉傳》可以看”
郭嘉,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人,早年投奔袁紹麾下,后經(jīng)荀或推薦,成為曹操的謀士,以多謀善斷著稱。
1959年間,毛澤東在一些重要場合多次談?wù)摴芜@一歷史人物,講得最多的是3月2日中央在鄭州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他把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的故事一股腦地講了出來。他說:三國時候,曹操一個有名的謀士,叫郭嘉……許多好主意就是他出的。比如,打不打呂布,當時議論紛紛……郭嘉建議先打呂布,有人說,打呂布,袁紹插進來怎么辦?郭嘉說,袁紹這個
人多端寡要,見事遲,得計遲,不要怕,袁紹一定不會打許昌。于是曹操就去打呂布,把呂布搞倒了。如果不先打呂布,呂布跟袁紹聯(lián)合起來夾攻,曹操就危險了。郭嘉這個計策很成功。然后又去打袁紹,袁紹渡過黃河,在鄭州與洛陽之間擺下戰(zhàn)場,結(jié)果曹操打勝了。接著引出是不是去打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的問題。郭嘉說不要打,我們回師,裝著打劉表,把軍隊擺到許昌、信陽之間,他們一定要亂的。果然,曹操的軍隊一搬動,幾個月,兩兄弟就打了起來。袁尚把哥哥袁譚包圍在山東平原,哥哥眼看要亡黨、亡國、亡頭,就派了一個代表叫辛毗的,跑到曹操這里來求救。曹操去救,乘勢奪取了安陽,消滅了袁尚的部隊,然后再去消滅袁譚。這個計策也是郭嘉出的……這個人很有名?!度龂尽す蝹鳌房梢钥?。
毛澤東反復(fù)談?wù)撨@一歷史人物,一方面與總結(jié)和解決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關(guān)。1959年7月廬山會議召開期間,毛澤東兩次召集他原來的秘書李銳、周小舟、胡喬木等人談話,當說到1958年經(jīng)濟計劃搞亂了以及將由陳云出來主管計委工作的話題時,他引用了《三國志-郭嘉傳》上的話:“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彼f,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吃了大敗仗,于是想念郭嘉。他還說: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余地?!度龂尽防铩豆蝹鳌泛苤档靡蛔x。郭嘉這個人是足智多謀。初在袁紹麾下不能得到施展,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說他“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轍成之。平定天下,某工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大躍進出了點亂子,不要理怨。毛澤東的這番談話,話里話外流露出一種心愿,就是希望身邊多出幾個郭嘉式的人物,為他出謀獻策。
毛澤東談?wù)摴危硪环矫婢褪窍胱審V大干部向郭嘉學(xué)習(xí),多謀善斷,掌握運用好的工作方法,以便做好各項工作。他在1959年3月2日中央在鄭州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過:“現(xiàn)在,我是借郭嘉的事來講人民公社的黨委書記以及縣委書記、地委書記,要告訴他們,不要多端寡要、多謀寡斷。謀要多,但不要寡斷,要能夠當機立斷;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點?!泵珴蓶|認為,做領(lǐng)導(dǎo)工作的,最忌諱者就是見事遲、得計遲,成敗關(guān)鍵在于抓住要害,當機立斷。1959年4月,他在上海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講了9條意見,5月又制定了工作方法十六條,其中第一條均為“多謀善斷”。所謂多謀善斷,重點在“謀”字上,要多謀,少謀是不行的。要與各方面去商量,要反對少謀武斷。謀是基礎(chǔ),只有多謀,才能善斷。多謀的目的就是為了科學(xué)決斷。要當機立斷,不要優(yōu)柔寡斷。在毛澤東看來,張良、蕭何、郭嘉、韋睿等歷史人物都稱得上是多謀善斷的高級秘書參謀。毛澤東之所以在各種場合大談這些人物和事跡,一方面反映了他能夠把自己從讀書中得到的東西恰當?shù)剡\用到指導(dǎo)現(xiàn)實工作實踐中來,另一方面則反映了他對多謀善斷的高級參謀秘書人員的渴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