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慢差費”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很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急需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fā)興趣。教師備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才能使“百草園”的天真純樸和智慧靈光盡情流露。語文教學要徹底擺脫“文本位”的束縛,健全“開放型”教學模式。淡化教師的表演欲,強化學生的表演欲,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以此為動力,開拓出一條創(chuàng)造性的自學之路,也就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效率 激發(fā) 樹立 興趣 自信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75(2009)09-084-02
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效率是最高的,學生希望每堂課都是精彩的,沉甸甸的。提高課堂效率,關鍵在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誘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為達到這個目標,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地探討、摸索。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運用教育這門藝術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關鍵要處理好“設疑”和“解疑”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這方面,很多名家的教學就是最好的注腳。如魏書生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檢測——復讀”的六步教學法,寧鴻彬先生的“通讀——質疑——理解——概括——實踐”的五步教學法。我們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搬抄名家的方法,而是在領會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靈活、變通地運用,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教法,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下面就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體會。
一、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是關鍵
據(jù)一份抽樣調查顯示:在100名學生中,最喜歡學語文的占17%,最不喜歡學語文的占9%。(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在農(nóng)村,不喜歡學語文的學生遠遠不止這9%,為什么呢?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學生缺乏自信,興趣的火花沒有被激發(fā)出來。這類學生的共同點是:不會讀課文,也不喜歡讀課文,更談不上以聲傳情;寫字不工整,涂鴉嚴重;作文篇幅短小,干干巴巴,毫無生氣;每當考試,閱讀題總是慘不忍睹——一路紅“×”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從樹立學生的自信入手。對這類學生來說,上語文課幾乎是受煎熬,尤其是千篇一律的分段、概括段意。教師急需摒棄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上出新意,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老師要笑對每一位同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當成教學相長的伴侶,讓他始終覺得你心地純正,具有一種人格美。其次,在他遇到困難時,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應及時真誠地幫助,讓他感到你是非常在意他的,特別是因自信不足而心理脆弱的同學,我們更應小心呵護。再次,要在課堂上喚醒、激勵他們潛在的自信,讓他們完成一些確實有能力干好的事,如板書生字,講個成語故事,唱支歌等,讓他覺得自己還“行”。鼓勵他把課堂上的收獲寫進日記,對寫作中一個恰當?shù)脑~語,一個貼切的比喻都給予肯定,就從這樣的細微處入手,天長日久,他的自信心開始復蘇。但此時的自信還是很脆弱的,經(jīng)不起風吹雨淋,更不能接受暴風驟雨的考驗,因此,即使我們怒發(fā)沖冠也不能“一吐為快”,而應以“忍”字為先。當他自信心足了,興趣就會萌動。此時,我們要善于捕捉他興趣的火花,給他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在教學語法知識動補短語、形補短語時,讓他來充當解決問題的先鋒——做幾個簡單的動作,如走、跳、等。其它同學則對這些動作的特征加以概括如“走得快”、“走得慢”、“跳得高”、“跳得遠”、“笑得開心”;再讓同學們概括出他形體的特征,如“高得很”、“壯得很”、“可愛得很”、“精神得很”。此情此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最容易被激發(fā)出來,自信最容易樹立起來,課堂就會出現(xiàn)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局面,這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開發(fā),就能收到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如此長期堅持,就逐步幫助他們樹立了信心,培養(yǎng)了興趣。
二、實行多層目標,教學變“一維”為“多維”是基礎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明確規(guī)定教學要達到統(tǒng)一的結果,講授內容強調教師自己的標準,把學生塑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圖的產(chǎn)品。這一種目標,一種結果的“一維性”教學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主體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壓抑了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瑢е聜€性被扼殺,創(chuàng)造能力被抑制。
對此,我們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主動參與教學目標的擬定,自己提出學習的策略、方式,為自己的目標盡力而為。如識字教學中,根據(jù)他們識記品質的優(yōu)劣,逐次降低要求;在文言文教學中,語感較好的同學則要求他們全部背誦,基礎薄的同學則要求他們熟讀就行。切不可讓所有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強烈他們的厭學情緒。只有這種多種目標,多種結果的“多維性”教學,才能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更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幽默的語言,活潑的形式是支柱
“少慢差費”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很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急需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這就是說,要改變這種癥狀的出路在于盡可能減少無效教學時間?!坝帽M可能經(jīng)濟的語言材料,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達到盡可能高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收到盡可能強的表達效果?!保◤堉竟Z)一堂課,從某種意義上說,猶如一臺戲,一部電影,一篇小說,有開端,有發(fā)展,有高潮,有結局。要想使課堂這部電影引人入勝,老師就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用興奮的情緒,蓬勃的精神感染人,以精彩的導語,懸念迭生的情節(jié)激勵人、鼓舞人。讓學生沉浸在自己用語言創(chuàng)設的情境里,充分釋放被惰性所封閉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帶著想要學的強烈意識投入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我引用下面的一段話作為導語:“一提到冬天,大家也許會馬上想到一幅白雪皚皚,冰雕玉琢的圖畫;也許會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佳句。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式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沒有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溫暖如春,給人以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呢?今天我們就隨老舍的妙筆一起去看看濟南的冬天?!边@樣的導語,就是好的開頭,它能高效的、全面的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在課堂的發(fā)展中也不應該是水平如鏡的,而應不時的投顆石子,激起興趣的層層漣漪。如識字教學時,同學們對“憖憖然”的“憖”,“闃無人聲”的“闃”,總容易寫錯。怎樣識記才又快又準呢?我把這兩個字各編了一句話:“來”了“犬”你可要小“心”啊,它會咬你的;“犬”已經(jīng)在“門”口閉上了眼睛(目),這說明已經(jīng)深夜了。很快,同學們既掌握了字形,也理解了字義。教學說明文《死海不死》時,許多同學認為,奴隸們被安然無恙的送回岸邊,這是神的旨意。真的是這樣?我做了雞蛋在鹽水中浮起的實驗,同學們豁然開朗:原來死海23%~25%的鹽才是奴隸們的救命恩人。用這種方式教學,既直觀又省時省力,也減小了理解的坡度。在教學《古代英雄的石像》時,學生對“石像摔了個粉碎,而下面的小石子卻露出了笑臉”覺得不可思議。小石子究竟想些啥呢?我讓學生齊唱“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靜靜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明天,迎接歡樂……”這首歌正好唱出了小石子的心愿:做人就應當實實在在,默默奉獻。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備課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更喜歡哪種教學方式,對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哪些內容不感興趣。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學,才能使“百草園”的天真純樸和智慧靈光盡情流露,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課堂45分鐘。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力保障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yōu)異成績是相輔相稱的。人常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滴水穿石,繩鋸木斷。這就是說,只要堅持到底,蒼天不負有心人。學習的最佳習慣莫過于堅持,再堅持,在堅持中積累,在堅持中豐富,在堅持中提高。對此,我要求學生每天積累三個成語,重點掌握在生活語境中的應用;或寫或抄一段話,堅持天天動筆,天天有點滴收獲。但不貪多求全,以致消化不良,產(chǎn)生厭食情緒。為了激勵他們形成相互監(jiān)督,相互競爭的氛圍,特設“每周一課”,讓學生匯報積累的收獲。德國教育學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妨面向全體,重點“扶持”,先推薦幾篇成功的習作,嘗試投稿。嘗試成功,則本班的創(chuàng)作愿望陡然強烈,創(chuàng)作興趣突然濃厚,成功者不忘曾經(jīng)的榮耀和擁有,后來者則奮起直追,決心要把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這樣,同學們的寫作便納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每天的積累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一種誘人的營養(yǎng)快餐,是一層層走向“小作家”的臺階。到目前為止,我已成功的推薦六篇習作,刊登在《民勤報》或《學生天地》上。正是我培養(yǎng)了學生堅持積累的學習習慣,才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有人說,習作沒有發(fā)表,咋辦?降低標準,把這些習作裝訂成冊,在校內發(fā)行,讓這些同學戴上校園作家的光環(huán),體會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這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習慣,也堅定了他們的信念——樂此不疲的去追求。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圍繞“設疑”和“解疑”這個核心,搞活課堂教學,開放學生思維空間,想法讓學生產(chǎn)生迫切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讓大語文和課堂教學有機的融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對學生不同的見解,我們則要贊成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橫看成嶺側成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并且語文教學要徹底擺脫“文本位”的束縛,健全“開放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身,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揮個性潛能,促進個性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淡化教師的表演欲,強化學生的表演欲,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以此為動力,開拓出一條創(chuàng)造性的自學之路,也就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