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恩來的新聞思想,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思想結晶的“毛澤東新聞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新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恩來新聞思想的許多內(nèi)容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結晶的“鄧小平新聞思想”的源頭。用恩來從宏觀層面上提出新聞工作的作用、原則,從微觀層面上提出了新聞隊伍的建設問題。轉型時期的中國新聞工作,仍然要堅持周恩來新聞思想的精髓,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周恩來 新聞思想 新聞文風 新聞隊伍 新聞事業(yè)
周恩來早已化為了象征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文化符號,并在人們的記憶和傳頌中得以沉淀。在提及周恩來的豐功偉績時,人們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冠以其“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等頭銜,卻鮮有人會從“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或“新聞理論家”這一角度對其進行評價。事實上,周恩來一生與新聞工作結緣長達62年,持續(xù)時間之長,是包括馬克思、列寧在內(nèi)的中外任何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難以企及的,而他瀝盡畢生心血,由無數(shù)次新聞實踐中萃取而來的思想精華,更是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chǎn)經(jīng)過了歷史的驗證。在周恩來新聞思想誕生以來,以筆者拙見,學術界對它的研究是不夠充分的,僅僅發(fā)掘了相關資料,出版了部分學術論文,梳理了周恩來的新聞實踐,歸納了一些理論。這些研究,僅僅是對于具體問題、具體觀點的探討,而對于其思想的宏觀把握是比較薄弱的。雖然沒有人懷疑周恩來新聞思想內(nèi)容宏富,但是在對周恩來新聞思想體系本身的認識上,卻缺乏有說服力的見解。而這又正是全面、深入地認識周恩來新聞思想的關鍵所在。周恩來的新聞思想,是對毛澤東個人的新聞思想的必要補充和修正,從而構成了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思想結晶的“毛澤東新聞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新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恩來新聞思想的許多內(nèi)容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結晶的“鄧小平新聞思想”的源頭。
周恩來是新聞寫作大家,長期的新聞實踐經(jīng)驗,加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對馬列新聞思想的學習,為他新聞思想的生成提供了沃土。
一、新聞工作的作用
周恩來認為,出版報紙、辦廣播、出刊物的作用非常大,黨的新聞事業(yè)應當成為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重要陣地,新聞工作在黨的整個事業(yè)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宣之眾者,動員輿論,指導監(jiān)督政府。周恩來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聞觀點,這些觀點大致有:報紙的作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推動社會進步。周恩來重視報紙的作用,出于兩方面的考慮:其一,報紙是黨實行領導的重要宣傳工具,黨主要依靠報紙傳達政策和政令;其二,報紙可以發(fā)動群眾,推進社會的發(fā)展。
五四運動期間,周恩來先后撰寫了《說報紙之利益》、《(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發(fā)刊旨趣》、《(校風)報傳》、《再問(益世報)》、《“覺悟”的宣言》等文章,充分闡明創(chuàng)辦報刊,占領新聞輿論陣地的重要性。《(校風)報傳》是周恩來第一篇新聞學論文。論文開篇給報紙下了定義:“傳聞記實,宣之眾者,謂報也?!薄斑@個定義抓住了報紙的主要特征,可謂言簡意賅。周恩來在主辦《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時,旗幟鮮明地揭露了反動軍閥賣國求榮、充當?shù)蹏髁x鷹犬的猙獰面目。他還倡議各學生報刊聯(lián)合組成“天津學生報社聯(lián)合會”,達到“介紹現(xiàn)在最新思潮于社會;對于政府的政策有指導同監(jiān)的責任”。
1919年7月,他主編的《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明確指出:“我們當知道,我們所持的,是群眾運動。”在《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日刊發(fā)行旨趣》里,周恩來這樣寫道:“我們學生聯(lián)合會在求社會同情的時候,不能不有兩個利器:一個是演講,一個是報紙?!葜v、報紙’,全是表現(xiàn)我們學生思潮的結晶?,F(xiàn)在學生的演講,已經(jīng)實行兩個多月,報紙還沒有組織,求社會同情的利器終久不算完全。”當時,國人還沒有一本新聞學著作出版。直到1919年12月才出版了被稱為我國新聞界的“破天荒”之作——徐寶璜著的《新聞學》。周恩來早期的新聞思想所顯示出來的特色,是中國新聞事業(yè)的思想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新聞工作的寶貴財富。
1945年8月,周恩來主張“立即建立《群眾》及《新華日報》上海版”,占領上海的新聞輿論陣地,發(fā)揮新聞工作的作用。周恩來非常重視廣播的作用。從1940年黨中央成立廣播委員會起,周恩來就任主任,他親自領導創(chuàng)建了解放區(qū)第一座人民廣播電臺。1947年2月10日,他致信時任新華通訊社社長廖承志、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范長江,要求“多聽各方面意見,辦好專播節(jié)目”。1971年,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停播10年之久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數(shù)民族語言廣播恢復播出。
周恩來對新聞工作作用的認識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從早期1915年強調(diào)“開通民智”作用,到五四運動把報紙同革命斗爭聯(lián)系起來。黨的“七大”提出“毛澤東思想”之后,周恩來把報紙的作用升華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選集》的出版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手段,周恩來親自指導了《毛澤東選集》外文版的翻譯和出版,作了許多具體的指示。周恩來也不是一味地夸大新聞工作的作用,而是強調(diào):“宣傳只能起原則啟示和一般推動的作用,最主要的還靠群眾自己切身經(jīng)驗來證明?!?950年9月,周恩來《在全國政協(xié)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大會上的報告提綱》中專門指出,要“擴大報紙廣播出版事業(yè)”。1951年8月4日,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致李克農(nóng)并告金日成、彭德懷電要求:我方記者多寫幾篇關于中心問題的報道,“以動員輿論”。
鄧小平的“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的觀點與周恩來的報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新聞事業(yè)應當推動并鞏固革命及建設事業(yè)。周恩來認為,要政治家辦報。要創(chuàng)辦“無產(chǎn)階級報刊”,為無產(chǎn)階級所進行的社會解放事業(yè)服務。
周恩來為《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撰寫發(fā)刊詞,提出了改造社會、改造思想的主張?!短旖驅W生聯(lián)合會報》明確提出,要“集世界大事,作有系統(tǒng)的記載,引著國人注重世界大局的潮流”、“選擇各種有關世界新潮的討論同主張,供給現(xiàn)在正求解放的中國”?!短旖驅W生聯(lián)合會報》的社論和主要文章,大都由周恩來主筆。
為最后出臺的共同綱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新中國大政方針的確立作出了獨特的重要貢獻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草案初稿中,周恩來專門就新聞事業(yè)作了描述:“新民主主義的新聞出版事業(yè),是服務于國家的一般政策。并推動及鞏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及建設事業(yè)的?!?/p>
“文化大革命”搞得學校全部停課。周恩來親自邀請北大校長周培源寫了一篇義章——《理工科大學教育革命的幾個問題》。后來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該文刊登在《光明日報》。這一登不要緊,在知識分子、在學校起了很大的作用,為穩(wěn)定當時的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黨的報刊要敢于和善于說出真理,敢于和善于進行斗爭?!缎氯A日報》創(chuàng)刊號上,刊登了周恩來寫的題詞:“堅持長期抗戰(zhàn),爭取最后勝利?!?2個字的題詞占簡意賅,既表明了《新華日報》的重任,也宣告了我們黨領導抗日戰(zhàn)爭,爭取最后勝利的決心。抗日戰(zhàn)爭兩周年時,周恩來要求重慶《新華日報》社的同志,敢于說出真理,善于說出真理;敢于對敵進行斗爭,善于對敵進行斗爭。
周恩來1938年在武漢對夏衍說:“你們這張報(指《救亡日報》,筆者注)辦成像國民黨的報紙一樣當然不行,辦得像《新華H報》一樣也不合適,總的方針是宣傳抗日、團結、進步,但要辦出獨特的風格來,辦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歡看的報紙?!敝挥腥藗兿矚g看,才能發(fā)揮作用。
周恩來的著名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正是其通過《新華日報》與國民黨頑固派就“皖南事件”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有力武器。
周恩來關于黨的報刊要敢于和善于說出真理、敢于和善于進行斗爭的論述,雖然是對當年重慶《新華日報》說的,但其基本精神適用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職責,就是要通過新聞報道,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與一切有礙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勢力作斗爭。
第四,輿論有轉移全世界之能力。周恩來非常注重輿論導向的作用,雖然沒有提出議程設置論,也可能沒有看過議程設置論,但由于他長期的新聞實踐,他的工作思路不自覺地吻合了議程設置論的理論假設。他深知報紙不能直接告訴讀者怎樣去想,卻可以告訴讀者想寫什么。
周恩來指出:“足未出戶,而地理均明。道吾人之所不能道,知吾人之所不能知。一字之褒貶,勝于斧鉞。數(shù)版之文字敢比春秋?!薄拔崧勚畾W美,其執(zhí)政者恒視輿論之可否,為行政之方針。故總統(tǒng)大臣,常退為報館之主筆。非文豪、政治、教育等博士,不能為主筆。其嚴格如此,蓋誠恐不學之徒,借以為其信口雌黃,顛倒黑白,以淆人聽聞也。故泰晤士輿論,有轉移全世界之能力。雖議院議員之發(fā)言,其效力尚不如是速。影響之大,利益之廣,可謂偉哉!”
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方式和渠道有許多,但是直接、迅速的方式和渠道首推新聞媒體,創(chuàng)辦國外人能直接閱讀的報紙效果最佳。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赴瑞士日內(nèi)瓦參加國際會議,代表團歸國途中,周恩來說:“我們應當有一本自己的英文刊物,及時地向國外介紹我們的革命和建設成就,闡明我們的內(nèi)外政策?!敝芏鱽碓谟⑽陌妗侗本┲軋蟆烦霭嬲埵緢蟾娴奈淖峙耘ⅲ骸艾F(xiàn)已決定每周一次,定名為《北京周報》。”
周恩來站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高度,從黨的建設和國家發(fā)展的全局出發(fā),考察和論證新聞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論述雖然不多,但言簡意賅,有很強的震撼力和影響力,這也是周恩來新聞思想的當代價值所在。
二、新聞工作的原則
新聞工作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遵循下列各項原則。
第一,黨的新聞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周恩來認為,“黨報是我們的喉舌”,是“人民向導”。1943年9月1日,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社論《記者節(jié)談記者作風》中提出,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是“真理的信徒,人民的忠仆”。1947年,他為《新華日報》創(chuàng)刊9周年題詞“為人民喉舌,為人民向導”。周恩來強調(diào)黨報必須成為黨的得心應手的思想斗爭武器。
1947年1月11日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編輯部文章《檢討和勉勵——讀者意見總結》中說:“新華日報的最高度的黨性,就是它應該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呼聲和感情、思想和行動?!?/p>
“喉舌論”是政黨報紙的產(chǎn)物。西方資產(chǎn)階級報人也講“喉舌”,在中國,梁啟超、孫中山等人講“喉舌”,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黨的領袖人物也講“喉舌”。黨的新聞輿論陣地的領導權“只能掌握在黨的手里”,黨必須加強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由此可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新聞思想受列寧辦報思想的影響,列寧關于黨報黨性原則的論述,關于報紙是無產(chǎn)階級總的事業(yè)的一部分的思想,報紙是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的思想,都直接影響我們黨的辦報活動;同時,我們黨的新聞思想也受中國近、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者辦報活動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十分關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單位的工作,修改、審定了大量新聞稿。他一貫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報道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
第二,新聞必須堅持真實性的原則。真實性,顧名思義指報道新聞時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全貌,不欺人、不造假、不虛夸。它是定位新聞基準的一把標尺,是開展一切新聞工作的前提及首要原則。周恩來的新聞思想與馬列主義新聞觀是一脈相承的,它承襲了后者理論上的精髓,同樣將真實性視為新聞的生命。周恩來認為,要“忠實于事實,忠實于真理”,要“為報道真實的新聞而奮斗”。新聞要“用事實服人,以理取勝”?!盁o產(chǎn)階級新聞同資產(chǎn)階級新聞的區(qū)別,就在于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币罢f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
周恩來十分注重細節(jié)的真實,差一公分也不行。1949年9月28日,新華社播發(fā)的《國旗制法說明》中,將國旗5種通用尺度的第一種播發(fā)為:“長二八八公分。高一九一公分?!敝芏鱽韺iT給當時的新華通訊社社長胡喬木寫信,指出“甲項高一九一公分為高一九二公分之誤。請報告更正!”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而假新聞如同新聞身體內(nèi)部的癌細胞一步步蠶食新聞的生命。面對時下日益大眾化、游戲化、娛樂化了的新聞傳播環(huán)境,如何杜絕搜奇獵異、還新聞真實一個本來面貌,成了當代新聞事業(yè)必須提上日程的一大問題。而在探索解決之道的過程中,周恩來新聞思想的真實性原則將如同暗夜的燈塔,始終為我們照亮前路。
第三,新聞必須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原則。周恩來認為,新聞要努力為人民服務;報紙集多數(shù)人之意見,發(fā)為公正之言論;報紙要著眼于群眾,不能老浮在面:要宣傳奮斗在各條戰(zhàn)線的人民群眾,要多登鼓舞人民前進的新事物:辦報要為群眾著想,為讀者著想。
1917年5月,周恩來在《校風》社論《本社之責任觀》中指出:要辦《校風》,必須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1946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刊登了周恩來的題詞:“新華日報應永遠為中國人民服務。”1947年1月12日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上仍然刊登了他的題詞:“為人民喉舌,為人民向導,繼續(xù)努力,堅持不屈,來迎接民族民主的新高潮?!?949年9月,在《新民報》創(chuàng)刊20周年之際,周恩來為之題詞:“依靠群眾,教育群眾?!?950年元旦,《文匯報》刊登了周恩來的一幅題詞:“努力為人民服務文匯報元旦增刊?!鳖}詞是思想的反映,這些題詞充分說明了周恩來心中裝著人民、裝著讀者。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的修改時,周恩來對第49條加寫或改寫為:“發(fā)展人民廣播事業(yè)。發(fā)展人民出版事業(yè),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書報?!?/p>
第四,新聞必須堅持講大局的原則。新聞工作者要堅持講大局。經(jīng)常地、自覺地以大局為重。1959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頭條位置發(fā)表了1月到10月全國工業(yè)生產(chǎn)情況,報道這10個月工業(yè)生產(chǎn)總值比1958年同期增長48.9%。周恩來得知后嚴厲地批評了這一做法,指出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組織上都是錯誤的。周恩來還聯(lián)系人民日報所犯錯誤指示說,檢討不要匆匆忙忙做,回去后好好想想再說,重要的是認真總結經(jīng)驗,接受教訓,避免重犯類似的錯誤,把工作做好。
1963年5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劉少奇主席和陳毅副總理兼外長出訪印尼等四國歸來,受到熱烈歡迎的照片。用的是人民日報記者拍攝的照片,不是新華社提供的照片,且事先未送審,發(fā)表時裁去了一些民主人士和女同志的形象,并用剪貼的辦法移動了某些人的站立位置。周恩來對此非常生氣。他說:“《人民日報》任意裁去一些民主人士,缺乏政治敏感?!薄鞍雅静萌チ?,有大男子主義味道?!薄鞍言瓉碚掌懈魅苏镜奈恢蒙米耘矂?,甚至把人頭像剪下來挪動拼貼,這是弄虛作假,‘克里空’作風。”周恩來的批評鞭辟人里,尖銳深刻,使人牢記講大局的政治敏感和忠于事實是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職責,也是對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起碼要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背棄。
周恩來主張寫文章要在說理的同時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有主動權。留有余地的思維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有利于貫徹實事求是的精神,開啟真理的大門。
三、新聞隊伍建設問題
在新華日報工作時期。周恩來就很重視新聞隊伍建設。他主張編輯和記者要一專多能。1939年5月27日,周恩來致信重慶《新華日報》總編吳克堅、采訪科主任陸詒談《怎樣做好采訪工作》,對采訪工作提出具體意見。
周恩來非常關心記者的培養(yǎng)。在政治上和業(yè)務上嚴格要求,勉勵記者又紅又專。他經(jīng)常鼓勵記者“要積極活動”,“記者采訪就是要打聽,要了解情況嘛”,“要大膽創(chuàng)新,不要等現(xiàn)成的”。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聯(lián)合國第26屆大會代表團出發(fā),周恩來前往機場送行時,殷切地對新華社記者錢嗣杰說:“新的工作,新的環(huán)境。要把照片拍好?!?/p>
周恩來經(jīng)常告誡新聞工作者。記者要多向社會學習,因為記者的活動天地就是社會。他認為,記者首先要政治上堅定,但是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還要思想敏銳、業(yè)務過硬。而搞外事報道,還得通曉天下大事,能認識和掌握錯綜復雜的國際事務的規(guī)律。1957年5月21日。周恩來同新華社記者談話時指出:“要當好記者,就要干一行,學一行,精一行?!彼f:“作為一個記者,不能看見一個什么現(xiàn)象、聽了一句什么話就照寫照錄,而應該有所選擇?!边@是因為,“許多事情從現(xiàn)象上看是簡單的,但是它們卻常常包含著許多非常復雜的問題,有許多微妙的地方”。
周恩來還常常為記者創(chuàng)造采訪條件和學習條件。有一次。他會見外賓,見徐熊寫完消息就走了,當即通知秘書把徐喊了回去。送走客人后,他語重心長地對徐說:“你們在一旁聽聽,可以多了解一些情況,便于做好報道工作嘛?!敝芏鱽碚佌伕嬲]《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國外有史沫特萊、斯特朗這樣的知名女記者,國內(nèi)也有楊剛、子岡、浦熙修這些女記者,她們工作都很出色。你要好好向她們學習?!?/p>
周總理深知記者的甘苦。陳寰回憶說,1957年以前,規(guī)模不大的中型宴會一般沒有記者的席位。而在這類宴會上,常常有很重要的即席講話。記者如果站在屋子里聽記,實在有礙觀瞻,只能站在門邊或窗外聽記。這些情況周恩來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那以后,一般的中型宴會甚至小型宴會都有了記者席位,記者的工作就方便多了。
周恩來考察新聞業(yè)的視角不是著眼于行業(yè)化的新聞傳播,而是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政治性的宣傳。周恩來新聞思想從政治家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新聞傳播活動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其新聞思想的出發(fā)點首先考慮的是代表當時中國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的普通民眾的利益,從宏觀層面上提出新聞工作的地位作用、原則,從微觀的層面上提出了新聞隊伍的建設問題。既帶有“法”的特征,也帶有“術”的印記。如何站在當代中國的新聞傳播實踐科學地對待周恩來新聞思想,是當代每個業(yè)者和學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轉型時期的中國新聞工作,仍然要堅持周恩來新聞思想的精髓。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