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凝視”是多麗絲·萊辛的小說《屋頂麗人》中的一個重要母題。本文從男性通過對女性的凝視,以規(guī)范其所謂的社會行為和女性對男權(quán)社會的解構(gòu)出發(fā),闡釋了凝視中的權(quán)力對抗。
關(guān)鍵詞:凝視;權(quán)力;反抗
中圖分類號:I10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2—0061—02
引言
多麗絲·萊辛的《屋頂麗人》發(fā)表于1963年。作者通過在屋頂上干活的三個不同年齡和經(jīng)歷的工人觀看一位在自家屋頂進行日光浴的近乎裸體女人時的思想言行,揭示出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男女間的沖突。沖突主要圍繞“看”與“拒絕被看”展開。體現(xiàn)女性的獨立意識和追求自由的性格,也挖掘了男性人性中的復(fù)雜性和多樣性、意識和潛意識,尤其是表現(xiàn)了兩性互動的艱難與錯位。故事發(fā)生在倫敦,一個女人在屋頂上曬日光浴,引起近處三個修房工人的注意。他們想方設(shè)法要與她搭訕,但無論吹口哨、跺腳、謾罵,她都置之不理,無動于衷。作品情節(jié)簡單,寓意卻十分深刻。小說的主人公,曬日光浴的女人躺在屋頂上,成為觀賞和覬覦的對象。萊辛通過這一細節(jié)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中女性成為男性凝視物的現(xiàn)象。小說從女主人公對凝視的反抗、屈服、反抗,揭示了現(xiàn)代女性對男權(quán)社會的反抗意識。
一、凝視中的權(quán)力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斷章》中的“看”展現(xiàn)的是一個優(yōu)美如畫的風(fēng)景和一種濃郁雋永的情思。可并不是所有的“看”都是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法國著名學(xué)者薩特從心理學(xué)角度論述了他人的“注視”對作為本體的自我所起的作用。這位存在主義大師認為,他人的“注視”可以使人產(chǎn)生羞恥感,從而導(dǎo)致自身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和限制。在??驴磥?,“看”更是一種權(quán)力的體現(xiàn)。觀看者被權(quán)力賦予“看”的特權(quán),通過“看”確立自己的主體位置,被觀看者淪為“看”的對象的同時,體會到觀看者眼光帶來的權(quán)力壓力,通過內(nèi)化觀看者的價值判斷進行自我物化。他在《規(guī)訓(xùn)與懲罰》中提到了邊沁的圓形監(jiān)獄(panopticon):四周是一個環(huán)形建筑,中心是一座嘹望塔。這種監(jiān)獄最大的好處就是被囚禁者可以被無條件地被觀看,而在中心嘹望塔的人可以無條件地觀看,而不被其他人觀看。其結(jié)果是: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種有意識的和持續(xù)的可見狀態(tài),從而確保權(quán)力自動地發(fā)揮作用。監(jiān)視具有持續(xù)的效果,即使監(jiān)視在實際上是斷斷續(xù)續(xù)的。(???,1999:224-226)女主人公也許是出于對男權(quán)社會的反抗意識,而把曬日光浴的地點選在了屋頂上,正如小說中的裝修工哈里所言,“要是她結(jié)了婚,她老公不會喜歡她這個樣”。斯坦利則用一種一本正經(jīng)的口氣說,“我老婆要是象那樣躺著給人看,我就立刻制止她。”哈里戲笑說斯坦利的老婆也許此時此刻也正在曬太陽呢。斯坦利非常肯定地說:“決不可能。決不可能在我們家屋頂上曬?!泵慨斎齻€工人到屋頂上去干活,他們都會忍不住地去看看那個女人在不在。女主人公在無形中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圓形監(jiān)獄”。她無時無刻不處于來自對面屋頂?shù)谋O(jiān)視中。由于她的行為偏離了社會“行為準則”,那么男權(quán)社會就會對她的行為做出制約。
“她坐在那里抽煙。斯坦利挑逗地向她吹口哨,她連眼都不抬一下?!迸魅斯贸聊M行了反抗,可是“他(哈里一走),斯坦利和湯姆就來到他們所能達到的最遠端。偷看那女人。她已挪動過?!边@一“挪動”行為顯示了女主人公還是無法徹底擺脫來自男權(quán)社會的壓力。正如薩特(1987:346)所言:他人的注視和這注視終端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 在我能擁有的一切意識之外,我是別人認識著的那個我。并且我在他人為我異化了的一個世界中是我是的這個我,因為他人的注視包圍了我的存在,…… 這樣,我就沒于一個流向別人的世界、相對別人而言的自我。我們尖銳地體會到我們被看,我們和周圍萬物一樣,是他人注視的對象。他們根據(jù)表象對我們進行判斷,我們自由的存在和無限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我們成了映射在他人眼中的樣子,從“主體—我”淪為“對象—我”。
在三個裝修工人的注視下,屋頂麗人已由“自為的人”異化為“為他的存在”。這種異化在“ 那女人不在那兒。接著,矮墻那邊仿佛有個什么白色的東西飄閃了一下。那女人站了起來,穿著一件白色晨衣,系了根腰帶。她可能已在那里呆了一整天。那是另一個屋頂。她想躲開他們?!钡拿枋鲋斜憩F(xiàn)得更為顯著,她不僅規(guī)范了自己的衣著,還換了個屋頂??上攵汩_男性的目光談何容易?!熬驮谒氯r,斯坦利向她嘲弄地尖叫一聲。她嚇了一跳,差點摔倒?!薄暗诙?,……他們?nèi)齻€,甚至連哈里在內(nèi),在煙囪管帽間爬來爬去,越過短墻,到處找她。滾熱的鉛皮屋頂把他們的手指燙得很疼。可卻絲毫不見她的蹤影?!蹦腥说母Q視欲在這里體現(xiàn)得一覽無余。接下來的一天,“中午時分,他們默默地站著,看見那女人屋頂上的天窗打開來。她穿著白色長袍,慢慢出現(xiàn)了。手里抱著一床疊著的毯子。她沉著臉看了他們一眼,然后走到屋頂一處他們看不見的地方。”為了奪回自由,我們需要注視他人,以便把自己從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來,并反過來控制他人;而他人并不會輕易就范,于是我與他人相互“注視”、上演著權(quán)力爭奪,體現(xiàn)出“沖突是為他的存在的原始意義”。
二、對凝視中的權(quán)力的反抗
小說的主人公雖然不斷地受到男權(quán)社會的目光的注視,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予以妥協(xié),但在最后還是從不徹底地反抗走向了徹底地反抗。
伯格(2005:47)認為,女性的身體不是她可以自由支配的對象,而是一個囚禁她的監(jiān)獄,而她就是自己的看守。女性自身的觀察者是男性,而被觀察者為女性。因此,她把自己變成對象——而且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視覺對象:景觀。在西方裸體繪畫中,由于畫家普遍是男性,收藏者亦是男性,畫中裸女常常用溫順的誘惑的目光看著觀看者,她們所擺的姿態(tài)也不是自我舒展,而是為了更好的將自己呈現(xiàn)給男性。于是女性成為滿足窺視欲的客體,男性則是目光的擁有者。這就是為什么湯姆覺得她看起來很象一幅招貼畫,或一本雜志封面,而產(chǎn)生“坐在那架起重機上工作,將那臂膀伸過去,抓起那女人,再穿過天空把她吊過來,落在他近旁。”的沖動的原因??墒桥魅斯穆懵缎袨椴⒉皇菫榱瞬┑媚腥说臍g心,而是出于一種“自為”的生活方式。在經(jīng)歷了對男性目光的屈服后,女主人公選擇了重塑自我的方式,對凝視的權(quán)力進行了解構(gòu)。
年輕的湯姆一直對屋頂麗人抱有幻想,“他爬上屋頂,離她幾碼遠。她坐了起來,兩只手將頭發(fā)向后攏了攏。那條圍巾緊緊地束著她的胸部,褐色的肌肉都凸了出來。她兩條腿曬成褐色,很光滑。她無聲地瞪著他?!蔽蓓旣惾擞只謴?fù)到了以前的那種穿者狀態(tài)。而且當湯姆和她搭話時,她的言行與湯姆對她的想象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你覺得看女人穿著比基尼很刺激,為什么不花六便士坐車去利多呢?你在那兒能看見成打成打穿比基尼的女人,用不著爬這么高?!边@種詰問令湯姆感到手足無措。直到現(xiàn)在故事中的主人公才開始說話。但正是她的有力的反駁使故事達到了高潮。曬日光浴的女人不為世俗偏見,堅持自己的行為舉止,正體現(xiàn)了萊辛作品中女人的女性獨立意識。女人不再為男人而活著,而是為自己,讓自己活得更灑脫,更自由?!暗诙焖褋頃r,天色灰蒙蒙的。他望著潮濕的陰天,心里惡狠狠地想:看,老天懲罰你了,怎么樣?老天狠狠地征罰你了!”“那些黑色的屋頂,因為下雨,滑滑的,再沒有人來進行日光浴,天很涼。”窺視對象缺失了,美好幻想破滅了,留給男人的是不是只剩下無盡的仇恨與空虛呢?
結(jié)語
萊辛關(guān)心性別關(guān)系的小說多寫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婦女運動開展之時,她的小說被婦女運動者認為是女性主義的作品。不過,仔細品味萊辛小說中的女性,讀者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女性少了女性主義者所給人的直覺式霸氣,有的是從生活中得到的真實體驗與回應(yīng)。萊辛曾說過,人是慣性的動物,常會懶于思考,如果她的小說能讓人對自己及四周的社會現(xiàn)象重新思考,提出質(zhì)疑,如此就達到小說家應(yīng)盡的責(zé)任。
萊辛在場景設(shè)置上,使用了象征主義寫作手法,借此來詮釋性別的不同和由此而引起的沖突及他們截然相反的看法。故事發(fā)生在被熱浪襲擊的倫敦,上午10點鐘,氣溫已達華氏70多度,遠還不到中午,就已達華氏70度。“那是在六月赤日炎炎的一周里”,三個男人正在屋頂上修房子,他們“三人對這種炎熱極不習(xí)慣,都感到頭暈?!北砻嫔鲜撬麄兩眢w在忍受熱浪的煎熬,實際上當他們看見天臺上曬日光浴的女人時,這種“熱”也體現(xiàn)了他們身體里的“燥熱”。由于女人對他們的漠然的態(tài)度,這種燥熱很快變成了惱怒。那女人俯臥在距他們約50碼外的樓頂上,他們隔街盯視那個冷漠、健康、曬成棕色的女人。一個“隔”字把男人和女人分開,也隔開了兩性的相互溝通和理解。女人在做日光浴,他仰臥在那兒,使男人產(chǎn)生了性欲。但是當他們意識到她對他們的漠視時,他們變得惱怒了。男人們希望當他們關(guān)注女人時,那女人也應(yīng)該向他們獻媚,獻殷勤。但事與愿違,他們沒有得到回報。這也體現(xiàn)了女性與男權(quán)社會的抗爭。
參考文獻:
[1]米歇爾·福柯.規(guī)訓(xùn)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2]薩特.存在與虛無[M].陳宣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3]約翰·伯格.觀看之道[M].戴行鉞,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4]多麗絲·萊辛.屋頂麗人[J].吳煜幽,譯.當代外國文學(xué),1995,(3):66-71.
Analysis on Power of Gaze in a Woman on a Roof
ZHOU Xiao-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Abstract: “Gaz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tifs in Doris Lessing’s short story A Woman on a Roof.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wer of gaze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how man forces woman to accept the so-called social norms by gazing, and the other is how woman destructs this kind of power.
Key words: gaze; power; rebellion(責(zé)任編輯/ 吳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