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科學,從博士論文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初步形成。馬克思實現了對黑格爾的思辨的人的超越,通過對勞動和異化勞動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問題,為科學的人本主義歷史觀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自由;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2—0001—03
人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在創(chuàng)立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過程中,批判的繼承和發(fā)展了歷史上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等人學思想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豐富的人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從“現實的人”出發(fā),以廣闊的視野、辯證的思維方式考察了人、人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人在這種關系中的地位、價值、自由和解放等問題,形成了以現實活動的人為中心,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目標和價值標準的馬克思主義人學。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經歷了形成、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從博士論文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初步成型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用費爾巴哈的觀點批駁黑格爾的思辨的人,通過對勞動和異化勞動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問題,為科學的人本主義歷史觀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
一
早在中學時代,馬克思就已經開始探索關于人類的幸福和人自身的完美的問題。他在中學畢業(yè)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就寫道:“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盵1] 上大學后,馬克思受到了黑格爾思想的影響,加入了青年黑格爾派。這時他開始意識到實現“人類幸福和自身的完善”的前提是人必須獲得自由。他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的,自此,人的自由的合理性的證明就成了馬克思在大學時代的重要任務。1841年馬克思在他的博士論文《德謨克里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明確的表現了對于人的問題的關心,他把自我意識看成人的本質,把自我意識原則作為自由的精神,把自我意識看成是自由的象征和體現,對人的自由進行了一次自然哲學的論證。大多數理論家都忽視了德謨克里特和伊壁鳩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原子本體論的自然唯物主義者之間的差別,認為后者是前者的復制。馬克思敏銳的發(fā)現了伊壁鳩魯的原子偏斜運動和德謨克里特的直線運動之間的差異。他明確指出,“德謨克里特注重必然性,伊壁鳩魯注重偶然性?!瘪R克思否定了德謨克里特的機械決定論,認為德謨克里特哲學導致了對人的自由的否定。同時,他也看到雖然伊壁鳩魯強調偶然性的潛在意義是肯定了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的作用,但是伊壁鳩魯哲學將人的自由抽象化了,脫離了任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來加以考察,必然無法實現自由。因此,他認為,必須將人的自由和他周圍的環(huán)境密切聯系起來加以考察,自由的問題才有可能解決。
二
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深深感受到了普魯士專制制度對人的自由的壓抑,開始直接將矛頭對準封建專制制度。在這一時期的文章中,馬克思仍然把理性、精神作為世界的本質,他從黑格爾的理性自由觀點出發(fā),認為人的理性是自由的,“沒有一種動物,尤其是具有理性的生物是帶著鐐銬出世的”[2] ,“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類的本質” [2] 。雖然馬克思在這一時期信奉的是黑格爾的理性自由的觀點,但是當他用理性自由萊衡量現實時,卻陷入了無法解決的矛盾困境之中。他無法用這種觀點說明現實中存在的普魯士的書報檢查制度對出版自由的扼殺,無法用它來解決當時馬克思面對的“物質利益”問題。這時,他開始轉向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開始人的類本質出發(fā)來衡量、理解和說明現實的一切。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標志著馬克思跨越了黑格爾的思辨的人,在人的問題上開始和黑格爾劃清界限,自覺的從唯心主義立場轉到了唯物主義立場。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把人都歸結于自我意識的觀點,要求使人回到感性的、現實的人,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自身”[2] ,“人是人的最高本質”[2] , 把人本身看作是人的最高本質。馬克思還借助于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把被黑格爾顛倒了的國家和人的關系重新顛倒過來,國家不是人的存在基礎,“國家的職能等等只不過是人的社會特質的存在和活動的方式”[2]。馬克思還批判了將人的自然屬性看成是人的本質屬性的觀點,對人的本質作了解釋,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性?!薄叭瞬⒉皇浅橄蟮臈⒃谑澜缫酝獾臇|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2]自此,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人的社會性,為其后來的人學理論的科學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沿著唯物主義的道路不斷的前進,在對黑格爾思辨的人的批判的基礎上,把人理解成為真?zhèn)€歷史發(fā)展的主體,提出了不同于政治解放的“人類解放”,認為人的真正徹底解放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馬克思認為,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消滅奴役人的社會關系,而無產階級是這一歷史使命的承擔者。
三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文
獻。它通過對勞動和異化勞動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問題。馬克思在《手稿》中闡述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是以勞動和異化勞動為出發(fā)點的。在馬克思之前,黑格爾就已對勞動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他認為,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勞動,動物在活動中總是通過吃掉或消滅對象來滿足自己直接的需要,而人則是通過勞動來利用并改變自然界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通過勞動使人意識到了自我的獨立性的存在,因此,人是他自己勞動的結果。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在《手稿》中,馬克思對黑格爾把勞動看作是人的本質的思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指出,“黑格爾的《現象學》及其最后成果——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性的辯證法——的偉大之處,首先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失去對象,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 因而,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盵3]同時馬克思對黑格爾這一思想的唯心主義進行了批判,指出了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指出:“黑格爾唯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勞動”[3] 。馬克思認為,勞動不僅包括精神勞動,而且包括現實的物質生產勞動。他批判的改造了黑格爾以精神勞動為基礎的唯心辯證法,代之以物質生產勞動為基礎的唯物辯證法。在《手稿》中,馬克思以物質生產勞動為基礎闡述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發(fā)現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全部秘密。首先,勞動使人從自然存在物上升為“人的自然存在物”。馬克思指出,“人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說,是為自身而存在著的存在物?!?[3] 人要生存和發(fā)展 ,必須通過生產勞動,獲取一定的生活資料。人在勞動過程中,不僅改變了自然對象,同時也改變著人自身,使人成為人。其次,人自身全部的豐富性在勞動過程中得以客觀的展開。在生產勞動中,人的各種潛能素質才能得到喚醒、運用和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展開的豐富性,主體的、人的感性的豐富性,如有音樂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總之,那些能成為人的享受的感覺,即確證自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覺,才一部分發(fā)展起來,一部分產生出來?!盵3] 最后,人通過勞動不僅改造了外在世界,同時也發(fā)展了自身。馬克思認為,勞動產品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和現實化,它使人認識自己的本質,同時,通過人對產品的消費,促進了人本身的發(fā)展。
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的實現,而在私有制社會,人的勞動是被強制的、不自由的,是勞動的異化。馬克思在《手稿》中認為,異化勞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否定性關系,異化勞動阻礙著人的發(fā)展。馬克思指出,“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成為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盵3] “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chuàng)造了貧民窟。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并使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產生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產生了愚鈍和癡呆?!盵3] 在馬克思看來,如果勞動產品表現為異化,那么勞動活動本身必然是異化的活動,“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盵3]由于勞動產品、勞動本身和勞動者相異化,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變成了單純維持勞動者肉體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還使得人和人相異化,產生了階級對立的關系。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同這個勞動的關系?!盵3] 產者不被看作是人,而是被資本家看作創(chuàng)造財富的力量進行役使,從而喪失了全面發(fā)展的權利。
馬克思認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必須是具有自由個性的人。馬克思在《手稿》中通過批判空想共產主義揭示了共產主義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聯系。他認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人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3] 這表明共產主義要通過對人的自我異化的揚棄才能獲得,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馬克思認為,作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會的存在物的人,他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因此,人的發(fā)展首先是人的“自然力”、“生命力”的充分發(fā)展。但和自然屬性相比,馬克思更重視社會屬性。他認為,“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存在對于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3] 因此,他認為,天賦的素質的差別在人的發(fā)展問題上并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為此,馬克思曾舉例說:“就天賦的才能和智慧來說,哲學家和搬運夫之間的差別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獵犬和鶉獵犬之間、鶉獵犬和牧犬之間的差別要小得多?!盵3] 由此可見,他認為,在人的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環(huán)境而非人的先天素質。
馬克思還認為,要維持人的生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還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界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他說:“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也就等于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 這段話說明了要保證人的全面發(fā)展,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保護好自然。
總之,這一時期馬克思關于人的理論雖然并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他的唯物史觀尚未確立,尚未有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這些問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以后才逐漸得以解決。但《手稿》奠定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勞動基礎,馬克思在勞動發(fā)展中找到了理解人的發(fā)展乃至理解全部社會歷史的鑰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人的發(fā)展理論已經初步成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7-46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0-163.
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of the Human Theory of Marxism
——from doctoral thesis to the “1844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ZHANGZhong-fei1,2
(1.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 China)
Abstract: We think that Marxist philosophy is a science on the realistic man andtheir development.From the doctoral thesis of the “1844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marks a Marxist who thought of shape. Marx transcendedhegel’sthoryofspeculativeperson,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Labor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revealing the person’s freedom, liber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humanism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 free;human nature;the all-round development(責任編輯/李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