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廣告是個吹牛的事業(yè),隨便吆喝,不管是什么產(chǎn)品,盡管吹個天花亂墜,只要不吹出人命來,就沒關系。
《水滸傳》里,楊志也是這么想的。只是他沒想到,由于廣告做得太邪乎,消費者要求驗明真?zhèn)危傉娴娜浅鋈嗣鼇?
青面獸楊志一直是個郁郁不得志的主兒,剛剛失了生辰綱,流落街頭之際,又偏遭橫禍,一時失手,當街殺人,被綁縛收押,成為配軍,從此開始了人生的轉折。
有些看官認為,楊志實在是命途多蹇,若非碰上牛二這個潑皮無賴,雖說時運不濟,卻也不至于面刺金印、達配充軍。
此種說法,其實是大錯特錯。楊志的牢獄之災,始于賣刀時廣告策略的失誤,引致牛二步步緊逼,由是,人生悲劇的大幕一點一點拉開。
看官們都知道,楊志故事的核心,在于他窮困潦倒之極,想賣掉隨身的佩刀,以便籌措路費。與現(xiàn)在的許多商家心態(tài)相似,楊志自己也清楚,要想把此刀賣個高價兒,就得搞所謂的“藍海策略”,進行產(chǎn)品差異化。楊志把自己的佩刀定位為高端刀,當然價格也得高,三千貫的高價非一般消費者所能消受。
“潑皮”消費者牛二自然是不干了,喝道“什么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牛二說得沒錯。我在藥房里也買退黑素,含藥量還比你什么“黃金白金”的高,憑啥你的價錢比退黑素高出好幾十倍呢?如果史玉柱是楊志,相信《水滸傳》的這段故事,絕對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比如,他會先給這把刀起個非同凡響的名字,叫“屠龍刀”,就像給退黑素摻點其他成份再起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腦白金”一樣;然后告訴牛二,這刀在遠古時代殺過飛龍、翼龍、獨角龍,是惟一一把存世的遠古屠龍刀,絕對稀缺。
但一介武夫楊志,不會從文化附加值上為他的“寶刀”編個云山霧罩的故事,而是根據(jù)產(chǎn)品特點,當場制作了一條理性訴求傾向明顯的廣告語:砍銅剁鐵,刀口不卷:吹毛得過:殺人刀上沒血,
牛二依照消費者的通常習慣,要求楊志一一地剁鐵、吹毛、殺人,卻被楊志告知:不能殺人。既然不能殺人,為何在廣告中明確地打出“殺人刀上沒血”?這樣的廣告,豈不是信口胡說?
從廣告學上來看,楊志制作的廣告語把自己置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來違反法律;=來有違公序良俗;三是不可驗證。從產(chǎn)品性能上來說,楊志的廣告無可挑剔;但是這個只知舞刀弄槍的糾糾武夫,卻忽略了“殺人”是一件法律所禁止的事情,社會道德也不允許隨便殺人,更不用說是用殺人來驗證一把刀的鋒利與否?!皻⑷恕焙汀皻⒐贰保蛔种?,卻有著天壤之別。
從楊志的角度看,他的刀確實殺人無血,而殺狗有沒有血,他倒不一定知道;但從牛二的角度看,殺狗有無血,他是見過的,但殺人后狀況如何,他則不知道。
兩個人互相有著認識上的盲區(qū)。楊志覺得不必試,而牛二卻認為一定要試。否則,楊志就是在做虛假廣告,這當然與騙錢無異。
殺人?還是不殺?這是一個問題。當這個經(jīng)典的思考留給楊志的時候,青面獸是多么地無奈且無助啊。
一場生與死的利益博弈,在廣告語上轟然展開??上У氖?,誰也不是最后的贏家。一個把商品弄成了殺人的試驗品,另一個則把營銷活動變成了犯罪事件。
還拿退黑素與腦白金來說事。史玉柱比很多保健品企業(yè)廣告策略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不說腦白金能治病,而只說是“年輕態(tài)”,年輕,是可以從多方面驗證的,心態(tài)上的,感覺上的,行走上的,沒有標準可以衡量,所以,也就不會有牛二等來質(zhì)詢。
一些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保健品企業(yè),動轍說自己的產(chǎn)品可以治癌,比藥還靈,就犯了和揚志同樣的錯誤,結果,廣告出了問題,企業(yè)也跟著受牽連,有些巨無霸企業(yè),就因廣告策略的不得當,一朝崩塌。
楊志的故事過去了數(shù)百年,但愿他的悲劇,可以讓許多忽視廣告策略的廣告主們警醒:吾刀雖好,也要吆喝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