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中國獨特的經濟結構,使得經濟的好轉難以擺脫通脹之憂
2009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持續(xù)回升,“保八之戰(zhàn)”勝利在望。然而,經濟刺激計劃的巨量貨幣投放代價不菲,其潛在的通脹威脅,始終是高懸在中國經濟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至于在經濟剛走出低谷之時,“管理好通脹預期”又成政策焦點。中國經濟非平衡式復蘇之后,中國政府面臨一道新的考題——實施怎樣的“消費新政”,才能讓中國經濟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
技術反彈還是可持續(xù)復蘇?
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22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2009年三季度中國GDP增長8.9%,前三季度累計增長7.7%。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李曉超在當天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以很肯定的語氣說,2009年,中國經濟實現(xiàn)“保八”是“沒有懸念的”。
此前的10月19日,在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聯(lián)合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改委產業(yè)協(xié)調司巡視員熊必琳也曾表示,今年初提出的全年GDP增長“保八”基本沒有問題。
今年一季度起,中國GDP增速持續(xù)回升;至三季度,GDP增速已經接近2008年同期,即危機伊始的水平。但是,中國經濟的復蘇是否可持續(xù),經濟學家之間存在不同意見。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中國三季度GDP加速,確認了中國經濟V型復蘇。他預測,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將分別高達11%和13%。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在其10月22日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同期基數較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GDP可能出現(xiàn)較高增速。按其預測,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將達到9.8%。2010年全年GDP增速更是有望達到10%左右。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卻認為,經濟復蘇是一個周期性的、長期的發(fā)展趨勢,不能把經濟技術性反彈看做復蘇。
10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三季度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好于年初的預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不過,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仍充滿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wěn)定、不穩(wěn)固、不平衡”,“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
“如果明年經濟能夠持續(xù)走強,就可能是又一輪上升周期的開始?!敝袊缈圃航洕暧^室主任張曉晶說,“不過,由于外需的巨大不確定性,以及政府投資之外的經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明年經濟是否會下滑,還有待觀察?!?/p>
最大的短板在外貿。盡管降幅較前兩個季度明顯收窄,今年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仍下降16.5%。前三季度,出口下降21.3%,進口下降20.4%,貿易順差同比減少26%。
出口疲弱對今年經濟增長的拖累非常明顯。前三個季度,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為負3.6個百分點。而最終消費和投資分別為4個和7.3個百分點。
而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由于美歐的就業(yè)狀況很可能繼續(xù)惡化,國外市場的需求在2010年仍難有明顯反彈,加之近期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舉措不斷抬頭,2010年中國出口前景仍不樂觀。
10月22日,芝加哥聯(lián)邦儲備銀行行長埃文斯(Charles Evans)稱,美國失業(yè)率將超過10%,并且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較高的失業(yè)率。此前,美國勞工部的就業(yè)報告顯示,今年9月美國的失業(yè)率已上升至9.8%,創(chuàng)1983年以來的新高。
另一方面,投資的強勁增長是否還能在2010年持續(xù),仍難判斷。
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4%,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33.3%和33.6%。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2.6%,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長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個百分點。
“當前的投資,主要靠銀行貸款和財政資金推動的基礎建設,不具備可持續(xù)性?!鄙虅詹吭块L助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黃海判斷。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卻認為,投資在房地產拉動下快速增長,正成為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經濟增長的堅強后盾。他預測,2010年經濟有望改變單純倚賴基建投資拉動,結構更為合理和均衡。另外,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進一步加快,也是宏觀經濟繼續(xù)向好的依據之一。
哈繼銘還預測,2010年,消費對GDP貢獻將與投資媲美,二者均為4個百分點左右,再加上凈出口貢獻0.5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8.6%。
通脹預期來臨
刺激政策的一大代價是,經濟好轉總是伴隨著通脹隱憂。對通脹的擔心,已經重新排上決策層的議事日程。
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判斷,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逐季加快,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同時提出,今年后幾個月,要將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而這是自金融危機加劇以來,決策層首次明確提到關注通脹風險。
“決策層將保增長與控制通脹預期相提并論,表明控制通脹的相對重要性在提高?!钡乱庵俱y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
“從當前的現(xiàn)實來看,不存在通脹問題,”李曉超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不過,CPI和PPI環(huán)比都已出現(xiàn)上漲,存在通脹預期,對通脹預期要給予高度關注。”
今年前三個季度,CPI同比累計下降1.1%,PPI累計下降6.5%。但CPI自從7月環(huán)比持平之后,8月、9月都出現(xiàn)了環(huán)比上漲。截至9月,PPI環(huán)比連續(xù)七個月上漲。
同一時期,資本市場復蘇明顯,資產價格也有大幅回升。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均快速上漲。 截至9月,上證綜指漲幅相比于去年最低點,已接近1倍。而今年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已經超過2007年同期的峰值水平,也超過2008年全年的水平。
馬駿認為,決策層意識到,即使通脹的水平并不高,但只要通脹上升的速度較快(比如每個月上漲0.4個百分點),就可能導致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從而使一些消費者將儲蓄更多地投入股市、房市,甚至購買實物以求保值?!斑@種由于預期帶來的行為將加劇通脹的壓力。所以,即使通脹水平不高,也應該有預案來控制通脹預期?!瘪R駿說。
但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決策層對經濟走勢仍然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并沒有立即緊縮政策的跡象?!皣鴦赵涸谄浔硎鲋?,使用了‘通脹預期’而非‘通脹’,說明政府自身并不認為CPI通脹是2010年的主要風險?!睂O明春認為,在2010年3月之前,政府應該不會采用加息等緊縮政策。
不過,也有人認為,更明確的緊縮措施已經如箭在弦?;ㄆ煦y行中國經濟學家彭程認為,貨幣政策年內就會由寬松轉為中性。而央行可能在四季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在明年春季提高利率。巴克萊資本中國研究主管彭文生則認為,監(jiān)管當局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流動性管理手段,引導信貸增長速度,并于2010年下半年開始加息。
野村證券亞洲(除日本外)經濟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Tomo Kinoshita)告訴《財經》記者,中國資產市場已顯露出20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特點,中國政府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包含針對資產價格的內容,避免資產價格泡沫進一步膨脹。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日前表示,通脹可能不是很長遠的問題。中國目前貨幣投放增速,超出GDP增速20%左右。而歷史經驗表明,貨幣增速和GDP增速之間的差值超過一定程度,經過一年左右時間一定會在通脹上反映出來。
截至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9.31%,比8月末略升0.78個百分點。而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為7.7%。
10月20日,央行副行長馬德倫稱,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通貨膨脹壓力在逐步積累。在貨幣政策操作上要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防止流動性變化對資產價格和消費價格造成影響。
而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談到當前國內經濟中的矛盾時特意指出,“當前信貸結構不合理,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表明決策層有意增加流動性管理力度。
消費增長待“新政”
消費的強勁增長無疑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1%,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達到17%, 比上年同期加快2.8個百分點。
“這個增長速度是1978年以來第二高水平,僅次于1985年的17.2%?!秉S海說。不過,即使如此,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5.3%,與歷史最高點1981年相比,低17.2個百分點。而2004年世界平均居民消費率就達到了61.4%。
不過,有學者認為,當前的消費熱點,如汽車銷售和家電下鄉(xiāng),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財政刺激。在財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這些刺激手段明年是否還會持續(xù)推出,尚難判斷。而且,推動消費增長的根本之道,還是在提高居民收入增長。
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繼續(xù)落實、完善促進消費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項政策,積極推動最終消費”是今年四季度國務院工作的第一項。
收入增長無疑是消費增長的一大推力。前三季度,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4213元。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而農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
在勞動力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居民收入還能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長讓人費解。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李曉超解釋說,轉移性收入是今年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轉移性收入包括對農村的農資等補貼、城鎮(zhèn)居民離退休金、養(yǎng)老金和其他救濟。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22日發(fā)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轉移性收入分別增長15.7%和26.4%,超過其他類收入增幅。
李曉超指出,下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需要擴大就業(yè),而擴大就業(yè)則需通過經濟增長實現(xiàn)。
不過,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業(yè)彈性卻在下降,這是因為各級政府過于注重資本密集型企業(yè)投資,而不重視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投資;過于重視中小企業(yè)中規(guī)模較大的中型企業(yè),而不重視小企業(yè)。后者都是吸收就業(yè)人員主力軍。
王小魯建議,對于部分資源性和天然壟斷性行業(yè),可以降低門檻,擴大競爭,抑制壟斷。“不能給國有企業(yè)吃偏飯?!蓖跣◆斦f。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認為,造成居民消費過低的原因有二:一是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長期滯后于經濟增速;二是城鄉(xiāng)、地區(qū)和個人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制約了中低收入者購買力的提高。
2007年數據顯示,全國職工工資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17%降到2007年的11%,且65%的職工收入水平低于平均線。而中國全社會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在0.43以上,進入收入差距較大國家行列。
鄭新立認為,中國有必要借鑒日本上世紀60年代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用三年時間,把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從當前的45%左右,提高10個百分點到55%;把居民消費率從占GDP35%,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50%。
“這意味每年將有5萬億元以上的商品可以由投資和出口轉化為居民消費,”鄭新立說?!斑@可以使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的發(fā)展方式得以真正實現(xiàn)?!?/p>
鄭新立還建議,當前應該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別是農民收入。同時,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降低政府收入比重,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此外,將國有企業(yè)利潤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保基金投入。
王小魯稱,當前急需盡快實現(xiàn)基本社會保障全覆蓋。統(tǒng)一目前分割的社保體系,將1.4億農民工納入保障范圍,加快實現(xiàn)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白屵M城農民工能夠安家落戶、孩子能夠上學?!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