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2009年底,雖然身患重感冒,但汪振武仍然非常興奮:他創(chuàng)立的廣州華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下稱“華康”)在這一年里,新單和續(xù)保保費超過10億元,并且實現了盈利?!拔覀儚南嘈炮厔莸阶C明了趨勢?!蓖粽裎淙缃窀訄孕牛瑝垭U營銷可以通過中介發(fā)展壯大,保險中介產業(yè)化是條正確的路。 僅僅四年之前,汪振武還不確定這條路能走通。那時他在保險公司工作,察覺到中介服務是個商機。只要從保監(jiān)會的信息或是新聞報道上了解到哪家公司在做這個事情,汪振武都會去看看?!皫缀跛械募倨诙荚诨疖嚭惋w機上。”汪振武說他每周都要拜訪兩家公司。在跑了20多個省的40多個城市,見過兩百多家保險中介公司,被幾十家民企、國企、天使投資人拒絕投資之后,兩位最初的合作伙伴都放棄了。畢竟,不是每個保險業(yè)的高管,都能習慣周末無休止的出差,住的還都是如家、七天這樣的小酒店。
雖然考察的中介公司大多生意冷清,但汪振武還是相信這個行業(yè)的前景,“不是因為市場不行,而是大多數公司還沒有做到位”。喜歡讀歷史的汪振武,認為凡事都要順勢而為。而中國的保險產業(yè)經過原始階段的積累,保險公司的數量在快速增加,對中介渠道的需求出現了爆發(fā)式增長。
一番思考之后,汪振武開始招聘公司的第二、三個員工。他選擇壽險作為代理的主要險種,雖然相對較難開展,但是壽險營銷的內涵價值最高,能為代理公司帶來持續(xù)數十年的續(xù)期收入,和客戶的關系也最為緊密。還是為了順勢,汪振武從國外引入了“第二代保險代理人制度”,這在國內還是首創(chuàng)。此前的制度是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簽訂業(yè)務代理合同,代理人按業(yè)績提取傭金,公司不為其提供底薪,不提供福利和保障。在這種制度設計下,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僅僅是一種松散的經濟利益關系。而汪振武給華康的制度起的名字叫“伙伴代理制度”:允許代理人在一定范圍內跨城市開展業(yè)務,給他們提供不同險種、不同類別的保險產品;代理人的續(xù)期利益和團隊利益屬于代理人個人所擁有,可以繼承和轉讓。
新制度實施后,華康的代理人續(xù)約率達到了驚人的75%。目前,華康在60個大中城市、200多個小城市有超過2萬人的銷售隊伍。不過隨后而來的是另一個問題,也是汪振武在2009年中最頭疼的事:效率?!坝行┦虑樽龅揭话刖筒灰娏??!蓖粽裎湔f, “有些事情找不到合適的人負責,問題沒法及時解決。”以采購為例,以前機構很少,需要幾臺電腦一目了然。現在機構太多了,一周都不一定能統(tǒng)計出需求。新產品的發(fā)布也是一樣,現在每次發(fā)布時,要先召集全國200多個講師,分成三班進行培訓,講師再去培訓銷售人員,整個流程需要一個月。
今年3月,華康開通了“伙伴網”,每個代理人都可以在網上學習、交流、反饋意見、看到最新的教材和資料。“即時信息一天內就可以發(fā)布上去,”汪振武說,“下一步我們準備讓每個客戶都能使用這個系統(tǒng)?!蓖粽裎溥€準備開發(fā)WAP網站,方便代理人通過手機查詢信息:保險業(yè),也不能錯過技術發(fā)展的潮流。
汪振武比任何時候都更堅定地認為,華康正處在一個龐大產業(yè)的前端,而且這個產業(yè)成熟的速度比他預料的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