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年一次的鐵礦石基準價格設定體系而言,2009無疑是糟糕的一年。今年,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中國,拒絕了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礦商與日韓等國達成的2009-10合同年度33%的降價幅度,期求獲取更大優(yōu)惠。這種強硬態(tài)度實屬罕見,而11月16日,武鋼與委內瑞拉礦業(yè)集團公司達成了首個低于三大礦山首發(fā)價的鐵礦石協(xié)議,又為馬上就要開始的新一輪價格談判局勢,增添了一絲迷霧。在價格基本上由現(xiàn)貨定價機制推動的大宗商品世界里,有著40年歷史的首發(fā)價基準定價機制是否還有存在必要?中鋼協(xié)提出的鐵礦石“中國專屬價格”能否第一次推翻主導鐵礦石交易的三大礦山的既有利益格局?
拜文匯
山東華信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說到底,單鐵礦石市場最終取決于供求關系。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占全球鐵礦石貿易總量的比重可能達到60%,這是中國最大的籌碼——礦業(yè)巨頭無法離開中國市場。今年中國鐵礦砂已超量進口約5000萬噸,而10月份進口增長放緩表明,此前中國政府針對進口過量、港口庫存上升發(fā)出的警告已經奏效,鐵礦石買家的消化能力已近極限,鋼鐵行業(yè)的過剩產能削減力度正在持續(xù)加大。鋼鐵市場持續(xù)低位的震蕩以及中國的采購不積極會拉緊上游的資金鏈。在供應過剩的形勢下,沒有漲價的余地。而且中國對國內外鐵礦石項目的投資將有助于確保供應,礦石采購分流將促使中國有潛力與寡頭進行價格博弈。
姜謙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首席研究員
價格讓步是鐵礦石談判的核心,從供需態(tài)勢來看,雙方必須互相讓步。三大礦山加價30%至35%的要求顯然不合理,但價格上浮10%至20%仍存可能,畢竟他們占鐵礦石海上貿易總額的70%。賣方壟斷了資源,可以通過控制產量、調整供給為談判提供有力佐證,所以在信息成本方面優(yōu)勢更多,匯率、環(huán)保、自然災害、罷工等都曾成為漲價借口。另外,鐵礦石現(xiàn)貨價格自9月份以來一直穩(wěn)步上漲,目前較上次談判開始時已上漲近70%,如果中國爭取到更低價格,就會引發(fā)日韓等其他買家對原有定價機制質疑。鋼協(xié)過去那利,缺乏彈性的談判方式并沒有使中國鋼鐵得到更多。談判應該像蹺蹺板:針鋒相對且互有妥協(xié),一味堅持并不可取。
3D電視
隨著3D電影的流行,3D電視也隨之被視為了下一個金礦。
3D電視的立體顯示效果,是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將經過編碼處理的3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從而令用戶裸眼體驗到立體感覺。拋棄眼鏡觀看立體圖像,是3D技術誕生50多年來全球電視業(yè)者一直夢寐以求的理想。2003年,新西蘭的DVI公司首次展示了由其合作伙伴LG與飛利浦加工的15英寸3D樣機,而今年的CES大會上,除LG和飛利浦外,三星、索尼、松下、三菱等世界著名公司也都展出了他們最新樣式的3D電視機。韓國一家顯示器調研機構預測,未來七年立體顯示器將占整個顯示器市場的9.2%。
如同當初彩色顯示器代替黑白顯示器、液晶代替CRT一樣,3D立體顯示技術代替平面顯示也被這些廠商視為占據未來主導地位的關鍵點。比如在平板電視技術方面已落后于三星等韓國競爭對手的索尼,就承諾明年將要推出3D正式產品,其11月26日宣布,計劃在2013年3月的財年里,將所售電視機中的三分之一至一半配備3D功能,以搶占全球20%的液晶電視市場份額。
然而,3D內容和技術標準的創(chuàng)建則是阻礙3D電視成為主流的最大障礙。除此之外還有價格,目前其每臺售價預計1.2萬美元,專家分析,這使它的普及時間起碼需要四至五年。
智者見智
智能電網的熱潮已在世界蔓延,有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4年全球智能電表的安裝數量將增長三倍通過這種新型儀表,用戶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用電信息,并由此改變一些以前不良的用電習慣。行業(yè)領導者Enel公司的經驗,要想普及該應用,就要完全以用戶為中心,主要訴求簡單和高效。不過如同很多新技術一樣,這也造成了人們對隱私問題的擔憂,所以除意大利普及率已達到85%外,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持小范圍試驗的觀望態(tài)度。
五花八門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使人日益離不開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過猶不及的副作用,現(xiàn)在人們需要用新科技解決科技過多的問題了。最顯著的例子是開車時使用手機帶來的安全隱患,為了解放人們的雙手,微軟和福特公司已聯(lián)手開發(fā)出了一種用語音指令撥號的系統(tǒng)。但即使如此也不保險,因為它仍會使駕駛者精力無法集中。于是,諸如ZoomSath等一些新創(chuàng)公司干脆推出了電話阻止服務,其利用手機上的導航系統(tǒng)探測使用者是否在開車,然后直到其停穩(wěn)汽車后才接通電話。
即使是傳統(tǒng)的物流產業(yè)電開始希望搭上“智能”的快車。聯(lián)邦快遞今年11月中旬發(fā)布了一款帶傳感器的設備,能將關于包裹的去向、狀態(tài)以及其它實時數據向互聯(lián)網進行無線傳輸,同時還可收集并整合貨物的有關數據,從而監(jiān)控質量或對如何調配資源做出更佳抉擇。此項名為senseAware的服務將于明年春季推出,其原本計劃針對對時間要求極為嚴格的醫(y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產業(yè),但顯然這種“智能包裹”的應用范圍絕不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