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回歸正常并不足夠,重建國際貿易同樣是解決國家災難的有效途徑
經濟出現的復蘇跡象和企穩(wěn)證據、宏觀經濟指標顯示經濟活動在進一步增加、金融領域的形勢好轉,這些都已成為老生常談。正因為此,我們更要審慎樂觀?,F在談全球經濟的全面恢復還為時尚早,這很可能只是經濟在一段時間內對新情況的適應。坦率地說,盡管有大量預測,細節(jié)性的分析和專業(yè)觀點其實很少。
全球GDP迅速下滑的趨勢被有效遏制住,這主要歸功于多個國家采取的經濟刺激計劃。財政和經濟舉措是其基礎。但必須理解這些計劃并不是為長遠目的設計的。它們已導致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國家出現財政赤字,同時增加了最發(fā)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
我們都同意,當全球經濟平穩(wěn),經濟刺激計劃應停止。我們還不確定這將是在何時,最困難的是這屬于各個國家自行決策的范疇。但應該就刺激方案的退出原則達成一致,并保證能對因過早或過晚的退出帶來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通脹壓力的增加,保持國家財政穩(wěn)定,這些對我們今天都非常重要。
這場危機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一再聽到的道理,各國經濟存在很強的相互依賴性,并且遠超預期。這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和對本國經濟系統(tǒng)和全球經濟層面的監(jiān)管顯得至關重要。
危機中,每個國家都有資格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并在衡量本國采取的措施時,也應考慮合作伙伴的舉動,因為我們實施的策略可能會被其它國家錯誤的經濟政策所中和,毫無效果。當然,衡量的標準不能強加于任何人。而應在經過全球經濟的參與者公開討論和充分闡述后,由享有信譽的國際機構來操作實施。
成功的經濟復蘇需要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金融市場回歸到在正常、規(guī)范的原則下運作。盡管它的實現可能并不簡單。
必須確保金融政策一般性和強制性規(guī)定在實施和規(guī)范過程中的透明度和高效性。顯然,對現有機制進行改進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這包括各國金融市場的特點、規(guī)模的差異性、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市場結構和發(fā)展程度的不同。我們在這方面的行動必須成熟穩(wěn)健,經過深思熟慮和測量。我們常談到金融和諧準則,這非常必須。但它的標準應該是理性和諧的,因為如果不是在共識和基本標準的基礎上設立,而是簡單的實施太規(guī)模的標準化,可能不但會起到反作用,而且將加重不同國家間金融系統(tǒng)的分裂。
正在形成的增長模式應確保全球經濟公平、持續(xù)的發(fā)展,掃除危機中影響發(fā)展的負面因素。我們之間的協作不能只停留在財政政策方面——這方面我們已經基本學會怎么做了,更應該在解決社會安定問題、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勞動流動性方面合作。危機在這些方面帶來了很多問題,國際勞工組織可以在這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我們認為社會支持是一項長期的投資,是在人類資本上的投資??梢钥隙ǎ墙洕€(wěn)定的一個關鍵要素。
恢復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重建國際貿易。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途徑。它是解決國家災難的有效途徑,比如說貧窮。
如果發(fā)展中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市場,它們就能繼續(xù)保持建設性的增躍勢頭?;诖?,應該清除各種國際貿易壁壘。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改善商業(yè)和金融基礎設施,健全法規(guī)的原則和標準,提高海關服務。我想特別強調,俄羅斯在這一時期可能采取的有針對性的、小范圍的保護性措施只能是短期的,并且在它的使命結束后是要移除的。
我不想總是老生常談,但這場危機對我們每—方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當然,教訓也是深刻的,去年底和今年初非常艱難。但得益于其它國家實施的措施,形勢有所好轉,首先來自于增加銀行系統(tǒng)的流動性,當然也來自于針對實體經濟領域的具體政策措施。
我們把經濟危機的爆發(fā)理解為結構調整和系統(tǒng)性經濟重組(緊迫性的標志,我希望各位也有相同的認識。我們希望我們的經濟更少的依賴于原材料。我們希望它是我們經常談到的“知識型經濟”。
無論是在過去一年里取得的進展,還是我們學會更好傾聽和理解彼此的事實,最重要的,是顯示出我們能做出共同努力的能力,這些使我深感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