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講究作文的批改方法和講評方法,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作文批改 教師重點評改 互改作文 自我修改
當語文教師最怕什么?我們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同感,那就是最怕批改學生的作文。這一點連其他課任教師也知道其苦衷。如何把語文教師從“怕”中解脫出來,取決于我們語文教師自己,取決于如何批改和講評作文。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傳統(tǒng)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葉圣陶先生的作文評改主動論為我們語文教師批改作文指明了方向。
眾所周知,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評改文章的實踐中學習作文技法,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把學生寫出的文章作為每一次作文練習的終點,由教師獨家批改,這恰恰忽視了學生自己修改這一重要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久之成習,這種情況自然造成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一交了事,也造成了不少學生一提作文就頭疼,正如順口溜所說的:“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我心煩”、“作文作文憋死人”,這種作法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嚴重桎梏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葉圣陶先生的作文評改主動論,就是要改變古來已久的傳統(tǒng)評改法。這是經(jīng)驗之談,這是改革理論,這是語文教學改革思想在作文教學上的反映。只有明確這一點,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我們語文教師批改作文,大都有過“全批全改”的經(jīng)歷。批改時,改動繁密,滿篇紅字,有眉批又有總評,花了不少力氣??墒牵瑢W生拿到作文,卻往往是只看分數(shù)或者看一眼批語,就束之高閣,根本不去考慮教師要如此修改的道理。久而久之,學生由于得不到主動批改自己的作文的機會,也因為得不到進步而對作文失去了興趣,有的甚至視為畏途。這種做法,教師累得喘不過氣來,失去了教好語文課的旺盛精力。所以,要想進一步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就必須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下水鍛煉,在鍛煉中學會游泳。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那么,批改和講評學生作文,如何克服上述這個根本弱點呢?怎樣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呢?怎樣才能使學生避免“被動地位”而處于“主動地位”呢?葉圣陶先生認為,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能力,教師要給予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多年的教學生涯也使筆者深深體會到,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講究作文的批改方法和講評方法,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重點評改作文,激發(fā)學生興趣
批改是作文前指導的繼續(xù)和深入,是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輔導,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的關鍵。鑒于此,還有不少老師養(yǎng)成了習慣,每篇作文,勞心勞力,字斟句酌,從標點符號、錯詞錯句到中心思想等做細致入微的批改,用心良苦,但這種居高臨下的審判者的態(tài)度,只著眼于學生的不足,對學生作文大動干戈。這樣也會打擊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批改作文必須改變方法。
1.應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中學生社會閱歷少,觀察事物、理解問題不全面,寫篇作文并不容易,在他們看來,努力寫出來了,送給老師批改,希望得到肯定,如果教師修改過多,過多的否定,只能使學生喪失自信心,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選準修改點,認真修改。隨便或面面俱到的修改都不可取,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同,有的高有的低,拿一個最差的和最好的同樣批改,也不會有效果,好的作文修改就應該有所選擇:一是必須修改之處,二是有啟發(fā)價值之處,選準了,認真修改,力求讓學生看到修改的必要,使學生信服,受益。
3.從內心深處,把修改作文當成是和學生的交流,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欣賞的心情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的評估結果,使學生產(chǎn)生自信,提高作文興趣。
4.側重批改。批改時,選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作為本次的批改重點,概括出重點傾向,作為全班講評時的材料,使沒有得到重點批改的同學也能從中比較出自己的作文優(yōu)缺點,從而得到有益的啟迪,同時教師的批改還可以作為樣板,引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作文。
二、開展互評,學生互改作文,進步更顯著,效果更明顯
互評作文,我們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每學期作文題目一個接一個地布置下去,學生也便一篇一篇地做下去,一個學期完成了七八篇半生不熟的作文,算是教師和學生都完成了任務。殊不知,這種作文的教學方法收到的實際效果卻是不容樂觀的,學生能真正從中提高寫作水平的畢竟少得可憐。俗話說:“七篇八篇,不如七遍八遍。”這句話說得很好,寫文章不能寫一篇丟一篇,而要對原作進行反復的修改,不斷錘煉,不斷總結。否則,作文水平很難提高。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上更應該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方針,作文教學更不例外?!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所以要打破教師獨評的局面,開展互評,正如葉圣陶所說:“改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的手里”,學生互評作文,實際上是學生的“二度創(chuàng)作”。在他們著手修改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互評反饋是對自評反饋的補充。有時學生評學生的文章比教師評學生的文章更精彩,更到位。因為學生是以平視的態(tài)度而不是以俯視的態(tài)度進行評改的。
那么,怎樣讓學生批改作文呢?形式上,將學生按照優(yōu)、良、可、差、搭配,編成四人小組,優(yōu)帶差,構成評改集體,開展互評,對評改快而好的小組即時表揚,并要求每組作好評改記錄:優(yōu)點,缺點,優(yōu)美詞句,好題目,典型材料,并選出優(yōu)秀作文;內容上,從易到難,列出十條要求,批改上也要循序漸進。①格式是否正確。②卷面是否整潔。③錯別字多少。④病句幾處。⑤標點符號幾處錯誤。⑥中心是否正確鮮明。⑦題目是否新穎(現(xiàn)在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居多,命題也是關鍵),選材是否切題。⑧結構上有無題記,如果有,用得是否恰到好處;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⑨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中的議論是否恰到好處,議論中的記敘是否簡潔。⑩語言是否簡明。評語上要求學生根據(jù)批改內容作相應眉批、旁批、總批,評語要求多用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語言要委婉。
三、要求學生自我修改
一改文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二改文理不通的語句;三改文章的結構與思想內容。學生有了課上的評改鍛煉,又有同桌的指點幫助,大多數(shù)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都能抓住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自覺地反復修改。為了督促學生努力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教師還要進行檢查,評定成績,著重針對學生批改中的不足與遺漏之處進行補充。
這樣,學生的一篇作文,經(jīng)過教師提供的修改路子,又經(jīng)過學生互相評點的參考,再經(jīng)過自己的修改后,讓學生完成作文的第二稿。教師可以選擇第二稿后的作文進行批改,肯定修改好的部分,指出遺漏的問題,繼續(xù)讓學生完成第三稿,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經(jīng)過多次的批改實踐,反復練習,學生不僅準確地記住了寫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理解越來越深刻,他會知道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自然也增強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為使學生保持這種主動參與評改的熱情,教師要適時做些鼓勵性的工作。比如讓每位學生將批改后的作文與原作進行比較,從中獲得成就感;也可以將修改后的作文張貼在出來,讓其他同學模仿、學習借鑒;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寫作品集等等。這樣,學生從修改作文中嘗到了甜頭,知道其好處,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寫作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這也大大減輕了我們語文教師的工作負擔,同時也為語文教學爭回了主動權。
四、多種形式的講評,激發(fā)學生取長補短的上進心,激起寫作的欲望
一是綜合講評,這是基本方式,對全班學生進一步概括分析,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并舉例說明,盡量做到簡明扼要。
二是佳作講評,選出優(yōu)秀作文,印發(fā)到學生手中,以典型指導加深學生體會。
三是對比講評,可以將作文的原稿和修改后的作為對比,也可以把作文和所選的同題材的名家名作相比,或者與同題材的滿分作文相比(尤其是話題作文很容易做比較),用較少的語言講清作文的優(yōu)缺點,能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總之,作文教學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主動地學,主動地練,自然也就能寫出好作文,也就不會怕作文,老師也不會為作文水平提不上去而感到頭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