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習情感,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反思與研究是有效教學的升華;有效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四個方面分析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 有效教學前提必要手段升華新要求
有效教學是每一位在一線工作的教師所追尋的目標和境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教師的理念和行為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首先教師要解決有效備課的問題,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有效備課要正確處理課標與教材、預設與生成、使用與開發(fā)之間的辯證關系,抓住課標基準點,保證教學大方向,抓住教材的關鍵點,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精心設計有效問題,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習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另外,教師還要不斷反思,研究,再實踐,再總結,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一、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首先是要解決有效備課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思考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的“教教材”轉變?yōu)樽灾鞯亻_發(fā)教材“用教材教”;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變?yōu)樘峁W生發(fā)展的機會。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關心教學效益,注重教學實踐,注意教學反思。
1.確立適宜、適度、適當?shù)慕虒W目標,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目標要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目標的達成要適合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處于最佳興奮點。如果目標的制定和達成不相符合,未達標的教學就是無效教學,高目標需要大視野,小目標需要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知識目標強調理解,能力目標強調運用,情感目標強調感悟,創(chuàng)新目標強調變通。一句話,只有明確了三維目標的地位和作用,教學才會有明確定位,學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2.設計有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有效備課的關鍵是以設計教學活動為核心,解決教學問題為重點。教學問題形形色色,有效備課要拋開無謂問題,講授理解問題,引導感悟問題,設計探究問題,抓住核心問題,解決主要問題,把問題解決融合于課堂活動與學習思考之中。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習情感,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
創(chuàng)設情境,主要是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激發(fā)興趣、補充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人說知識可以檢測,方法可以提煉,只有情感價值觀難以體現(xiàn)。其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于喚醒情感共鳴,引起情感共振。在課堂上,感染學生情緒的是情,打動學生心弦的是情,調動思維的是情,震撼心靈的仍是情,只有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學生才會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才會興奮,才會充滿激情。
三、反思與研究是有效教學的升華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思才會有想,有想才會有悟,有悟才會出真知。每一個教師都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在反思和研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教學是狹隘的教學。他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對于教師自身來說,經(jīng)驗與反思尤為重要,特別是課后要立即記錄,否則這靈感的火花就會稍縱即逝。教師課后不僅要反思教學,更要反思學法、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機會和有效的幫助,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是否有效,是否每個學生的價值都得到了開發(fā),潛能都得到了釋放。教師通過撰寫教學反思,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教學悟性,使自己的的數(shù)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課堂的活性得到弘揚。
四、有效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入深化的階段,有效教學的建設問題成為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重點。但是建設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除了課堂教學本身外,還不能忽視課堂教學之外的一些作用的發(fā)揮。
1.提高教師教學素養(yǎng)是建設高效教學的前提。
每位教師都想使自己的教學高效,但為什么有的教師教學效益卻不理想呢?問題不僅在于教師的業(yè)務知識水平不同,還在于教師對高效教學的理解不同,缺少提高教學效益具體可行的方法。每一所學校都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師生情況,主管教學的領導要深入一線,準確把握校情,根據(jù)校情制定科學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引領教師進行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和補充,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認識水平。許多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深厚,業(yè)務能力較強,但是由于課程改革的變化很大,使得教師以往的經(jīng)驗不再適應形勢的發(fā)展,教師在原有慣性下的教學導致教學低效。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引領教師進行學習,特別是學習新課程理念及相關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其樹立新型課程理念,掌握課堂評價的知識與方法,不斷提高教學素養(yǎng)。教師在進行集體備課時要充分發(fā)揮智慧,匯合全體教師的力量研究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難點,研究學情,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授課之前形成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教學的重心前移,進行課前準備是高效教學建設的重點。
當前,教師更多關注的是上課本身及課后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后滯的。要進行高效課堂建設,就要使教學的重心前移,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預習就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先學習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的問題,這樣在教師授課時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就更強了。教師可以每節(jié)課都安排預習作業(yè),以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下一節(jié)課前進行預習檢查,讓學生形成預習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如數(shù)學教師可以出一份課前作業(yè),將最基礎的公式、例題列出,出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上課時檢查學生的練習就知道學生會了什么,什么還不明白,學生已經(jīng)學會的就不再詳細講,學生不明白的可以在課上詳細講。這樣課堂的針對性就會更強,教學的效益就會提升,從而發(fā)揮作業(yè)的反饋、評價、補充的作用,達到使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目的。
3.做好學困生轉化是高效課堂建設的基礎。
教師要使課堂高效,就不能忽視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如果學生的整體層次相對接近,一節(jié)課的效益就會更高,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另外,教師還要進行高效課堂建設,在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心理健康輔導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要教師遵循教學規(guī)律、研究學生心理,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深刻挖掘知識的內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質量與學生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視課堂教學的途徑,使課內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麗.追求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江蘇教育研究,2006,(4).
[2]董裕華.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研究與思考.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