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是教師德、識、才、學的綜合體現(xiàn)。無論是組織、講解、引導、點撥或評價,教師都要依靠教學語言表情達意的作用,達到預計的教學目標,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因此,教師精湛的教學語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是舉足輕重的,教學語言運用得好壞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這里,我從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教學語言在課堂中的妙用。
一、 教學語言要有準確度
語言的準確度是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規(guī)范和要求,合乎邏輯的表達內容,語音準確無誤,沒有語病和口頭禪,能說比較流利的普通話。這就要求教師說話要抓住關鍵,言簡意賅,忌重復絮煩,力求“言盡而旨遠,言簡而意豐”。一般來說,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教師講課,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教師語言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課效率。比如,我剛參加工作時,講讀課中經(jīng)常用詞不當,前言不搭后語,有時還把字音讀錯,弄得課堂亂七八糟,學生議論紛紛,這大大降低了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學生覺得我是一個“什么也不是的老師”。后來我意識到課堂教學語言準確使用的重要性,就下決心錘煉語言。首先,我做到對課前所授的內容認真準備,對于不清楚的概念、拿不準的字音我就找資料,查字典,或向老教師請教,絕不敢含糊半點。其次,我把課堂中要說的話,或在放學后的空教室中,或在走路中,或在家中先來個“自己給自己講課”直到表達得自己滿意為止。勤學苦練中,我養(yǎng)成了認真求實的好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今,我的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度也就很自然地提高了。
二、教學語言要有節(jié)奏感
現(xiàn)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大腦皮層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tài),會昏昏欲睡而缺乏興趣。小學生每節(jié)課的最佳狀態(tài),僅有二十幾分鐘,其余的時間稍不留意,學生就會走神,而抑揚頓挫,具有節(jié)奏感的教學語言能有效打破大腦的抑制狀態(tài),使之明快、振奮。因此,教師須加強語言的調控,講究對教學語言的精巧編排和合理組裝。一般來說,講解教材重點與比較深奧抽象的內容,應放慢語速,增強音量;如果是淺顯或本身節(jié)奏明快的內容,應加快語速,放輕音量;而表現(xiàn)急切、震怒、興奮、壯烈等基調,可用快節(jié)奏的語言;表現(xiàn)寧靜、優(yōu)美、沉郁、悲涼、沉思等基調的內容,可用慢節(jié)奏的語言……以上體會我通過教學實踐,都取得過令人欣慰的成效。
三、教學語言要有情趣美
根據(jù)學習的需要,教師充滿情趣的課堂語言,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營造良好的情緒氛圍。我教《海上日出》時,便以生活的實際感受做引子,先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爺爺?shù)哪贻p時寫的文章《海上日出》,我們班里,誰到海邊看過日出?
師:在海上看日出的確比我們在別的地方看日出有勁,那種期待,那種激動,沒見到過的人是無法體驗的。我見過海上日出,我在普陀——東海邊觀日出,我也到過北戴河——渤海邊觀日出,那太陽是從浩瀚的大海中躍出來的。瞧,這便是“我和太陽”!(請學生看海上日出的照片)
生:(紛紛走近,觀看照片。贊嘆、議論、詢問)
師:(取出一張)這是在北戴河海濱照的。北戴河有個看日出的名勝,叫鴿子窩。那天,我起床晚了點,路上看日出的人一批批地往前涌,根本不怕迷路。我生怕看不上,也匆匆地往前趕……
這個片段,我用藝術語言、親身經(jīng)歷、生活照片,列舉了普陀山觀日出、北戴河鴿子山觀日出,如拉家常一般,娓娓道來,似乎漫不經(jīng)心,其實卻是匠心獨運,深深地喚起了學生對日出之景的好奇,對日出之美的贊嘆,為研究課文創(chuàng)造了美的意境,形成了有趣的氛圍。
四、 教學語言要有啟迪性
有的課文比較淺顯,讀來明白曉暢;但有的韻意深遠,學生很難理解,教師諄諄誘導,但學生啟而不發(fā)。在學生思路卡殼時,教師就需要另找富有情趣的話題來引證比喻,旁敲側擊,使學生的困難迎刃而解。通常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運用富有啟迪性激情的引言導讀,能強化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增強課文語言的感染力。在課文引讀中,教師通過精心組織的教學語言,使課文語言文字的情感因素得到強烈的發(fā)揮,動人心弦,感人肺腑,比單獨讓學生自己朗讀效果好得多。
五、 教學語言要有幽默化
幽默是幽默大師的語言特色,實踐證明,在教學語言中偶爾插上一句幽默之詞,往往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比如我教《狐假虎威》一課時,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全班同學當導演。表演之后我問:“同學們,當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獸撒腿就跑,會怎么想呢?”有的學生說:“哎呀,百獸還真怕狐貍呢!”有的學生說:“哎?我沒犯錯誤,老天爺怎么沒叫我當大王呢?”這時,我插上一句:“再說又沒到退休的年齡!”逗得大家一起開心地笑起來。教學語言的亦莊亦諧,在這里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節(jié)奏。
此外,眼神是教師無聲的教學語言,良好運用眼神,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有這樣一個體會,課堂上學生不專心時,這時用嚴肅的眼神提醒他一下,他馬上就會明白老師的意思。他回答不出問題時,你用充滿活力又溫和的眼神鼓勵他一下,他就會受到感染,充滿自信,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眼神在教學中的效果有時要比單調的說教好得多,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經(jīng)常運用這種語言。
表情也是教師無聲語言的組成部分,教師面部表情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運用面部表情可以進行情感交流。如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運用面部表情來表現(xiàn)文章的內在情感蘊含,表達歡樂時,可以面帶笑容;表達悲傷時,可以面容凄戚;表達氣憤時,可以橫眉立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多使用肯定和鼓勵的表情,定能起到增強學生信心的作用。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還有很多種,語言藝術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緊密相連。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具備教學語言的內在修養(yǎng)和語言技巧的基本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逐步掌握教學語言的藝術特征,若如此,我們的教學水平自然就會不斷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