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體育運動進入體育課程,即課程化。課程化是保證陽光體育運動長效開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陽光體育進入課程有其必要性。
1.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1)生理成長的需要。體育課程從小學到大學,要貫徹十多年,這些年也是學生身體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段。要使學生對這門課程保持激情,教師除了使學生增強體質外,還要讓學生在健身鍛煉過程中感受到身心愉快,體會到參與其中的樂趣。也就是說,教師要注意健體和娛心的協同與聯系。運動娛樂競技可以作為健身的一種手段,運用得當可以使學生在健身鍛煉中體驗到樂趣,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進行健身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并逐步促使他們養(yǎng)成健身習慣,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2)心理成長的需要。除了要在鍛煉中體會到身心愉悅外,在激烈緊張的競爭社會中,人類需要一定的轉化和宣泄方式以求得心理平衡,最佳的方式就是現代陽光體育運動?,F代社會,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和繁忙的生活壓力,使人們背負越來越沉重的心理負擔,心靈空間也變得狹小和閉塞。適當參與陽光體育運動是調節(jié)心理的最佳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在情緒的低落時期充分利用體育運動的刺激性、放縱性、宣泄性和冒險性,使它成為學生宣泄情感、凈化心靈得最佳途徑之一,提高他們進入社會的抗挫折能力。
我們培養(yǎng)的是21世紀的建設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毙抡n標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切實開展體育活動,讓每一位孩子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康地成長,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未來社會需要體魄強健、心理素質好的一代新人。
2.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曾指出:“溝通和真誠地積極關注,這種關系是學生產生自信心,并能充分顯露自己的潛能?!痹趲熒嗷テ降?、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與生活,學生會更加輕松、愉快地成長,個性也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多年來,學校的體育課教學一直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很難有自己創(chuàng)造的機會和發(fā)揮的天地,能力和個性均受到束縛。因此在新的體育教學體系中,學生應該真正成為學習健身知識、掌握健身技能與方法的主體。從學生課堂學習的角度講,教師應該是一種服務性的客體,其主要職能是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學習條件。許多教學研究和實踐表明,注重學生個性的良好發(fā)展和培養(yǎng),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健身能力的形成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對于任何一種體育活動而言,并不是每一個參加者都會有濃厚的興趣,有人根本就不感興趣,但總會有人有濃厚的興趣。主動性的培養(yǎng)是以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為基礎的。素質教育是弘揚人的個性和主體性的教育,它強調教師要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陽光體育注重體育運動項目和組織形式的“百花齊放”。青少年在體育運動參與過程中可以從自身的興趣、體質等方面出發(fā),積極自由地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不但能體現了個性的健康發(fā)展,而且能帶動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的主動精神。可以充分弘揚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讓學生在這種寬松的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使學生的個性需要得到滿足和發(fā)展。
3.培養(yǎng)終身體育發(fā)展的需要
學校要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納入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形成制度;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育課程體系,積極組織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探索學生有興趣、學校有特色的群體活動,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進而增強廣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激勵他們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掀起校園青春健身活動的熱潮,真正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賽”的活躍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這是陽光體育的要求。
體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學生在校體育學習的時候“填鴨式”地、簡單枯燥地接受運動項目技戰(zhàn)術、運動規(guī)則的學習,而是學生在校接受體育教育的時候,除接受一般運動項目技戰(zhàn)術、運動規(guī)則的學習外,還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習和參加自己愛好的運動項目,并以學校體育學習的基礎為契機,使學校體育的健身效果、學習效果延伸到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使學生在學校接受體育教育的效果受益終身,即學校體育成為終身體育的基礎。陽光體育對在校學生每周鍛煉時間和應該掌握的運動項目都作了詳細的要求,這就使學生在校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得到了保障,從而打破了原來體育活動被其他學習活動擠占的情況,使學生可以在充裕的運動時間內開展適合自身的體育運動,有利于形成鍛煉習慣,終身受益。
4.體育課程資源的需要
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注意時代性,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健美操、活力板、蹦蹦球、彈力球、橄欖球、三人街頭籃球等新興運動類項目。教師應注意把學生的時尚追求與健康向上、參與性強、安全有益的內容引入課程,同時還可對新興運動項目進行改造,使其更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學校體育還應該與家庭體育活動、社區(qū)體育活動和競賽、節(jié)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等體育活動相互配合。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校外體育活動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活動場所越來越多樣化,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引導、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家庭體育活動、社區(qū)體育活動和競賽、區(qū)縣鎮(zhèn)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少年宮體育活動、業(yè)余體校訓練、體育俱樂部活動、節(jié)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等,把這些活動納入課程范疇有利于課程資源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