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言測試是隨著外語教學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而測試對于教學又有著反撥效應。設(shè)計好的測試形式并加以有效利用能夠促進教學,反之則會對教學起破壞作用。本文旨在探索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讓語言測試為教學服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 語言測試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問題建議
一、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
語言測試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隨著語言教學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建議。語言測試以語言學、語言教學法、語言習得理論為基礎(chǔ),兼顧社會學、心理學等各門學科,其目的是要測試受試者的語言能力。圍繞著語言教學的任務——培養(yǎng)學習者應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測試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對學習者的語言方面的行為樣本進行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
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以反饋的形式對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進行監(jiān)控。AldersonWall(1993)從學生—教師、學習—教學兩個角度和兩個方面,提出了15個反撥效應假設(shè)(Washback Hypothesis)。兩條基本假設(shè)是:(1)測試會影響教學;(2)測試會影響學習,據(jù)此引出相關(guān)的假設(shè);(3)測試會影響教師教什么;(4)測試會影響教師怎么教;(5)測試會影響學生學什么;(6)測試會影響學生怎樣學;(7)測試會影響教學進度與順序;(8)測試會影響學習進度與順序;(9)測試會影響教學的廣度與深度;(10)測試會影響學習的廣度與深度;(11)測試會影響教學和學習的態(tài)度;(12)重要的測試才有反撥效應;(13)不重要的測試沒有反撥效應;(14)測試對所有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15)測試只對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不會對其他人產(chǎn)生反撥效應。根據(jù)其研究,一個測試本身不一定會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反撥效應,反撥效應的產(chǎn)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再補充一個假設(shè):測試會對不同的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不同程度和類別的反撥效應。由此可以看出,語言測試對教學產(chǎn)生多大影響,產(chǎn)生何種影響牽涉到方方面面。要使其促進教學,科學的測試內(nèi)容和形式,以及教師對于測試的后期處理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二、英語測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語言測試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過于以四級考試為中心。
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高校中,四級考試成績和過級率仍然是衡量英語教學效果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四級考試考什么,上課就教什么;老師從大一開始就為四級考試制定教學計劃;課堂上講解的詞匯也常常以四級真題為例,而期末考試和平時測驗則以四級題型為模板。四級考試實際上是一套完整的依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目標而設(shè)計的、在《考試大綱》指導下實施的規(guī)范化考試。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負責向全國高校報導考試成績,以便為各院校教學行政部門利用考試后的反饋信息對大學英語課程實行宏觀指導,以便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學生實際英語的應用能力。因此,現(xiàn)階段過于應試化的教學和開展四級考試的初衷是相悖的,也是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和語言學習的根本任務相悖的。
2.測試頻率較低,測試形式單一,試卷結(jié)構(gòu)不合理。
據(jù)筆者了解,一些大學英語教師平時很少進行英語測試,一個學期僅有的一次測試就是期末考試,而進行的測試也局限于聽寫所學單詞,或出一張由單詞、詞組和句子的英漢互譯或者由幾十個選擇題組成的卷子,聽力、閱讀、寫作等方面完全不涉及,更不用說口語了。語言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其能力也必然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當中。劉潤清教授在《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一書中,將語言測試作了多種分類:根據(jù)學習階段可以分為編班測試(placement test)、隨堂測試(classroom test)、期中測試(midterm test)和期末測試(end-of-term test);根據(jù)用途分為水平測試(proficiency test)、成績測試(achievement test)、潛能測試(aptitude test)和診斷測試(diagnostic test)。語言使用是豐富多樣的,語言測試也不是單一籠統(tǒng)的,若測試頻率過低,便不能及時得到教學反饋;若測試形式單一和結(jié)構(gòu)不合理,那么所得到的結(jié)果就是片面的。
3.測試的后期工作草率。
一個測試結(jié)束以后,教師所做的工作就是公布成績、正確答案,并就其中的一些題目進行解釋,有些教師甚至不作講解,由學生根據(jù)正確答案自行弄清楚錯誤的題目。對于考試的信度、效度,以及考試成績所反映的情況,部分教師往往沒有科學地統(tǒng)計和總結(jié),對整體情況沒有很好地把握。在考試后,教師和學生缺乏交流,學生僅僅知道自己某個題做錯了,分數(shù)多少,對于自己前一階段的學習有何缺陷,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在知識掌握上存在什么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和方法都無從知曉,也不深究。所以有些時候,一次測試帶給學生的只是心理上的打擊而已。
三、關(guān)于大學英語測試的一些建議
針對大學英語測試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使測試輔助教學,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目的——學習語言,最終是為了能夠使用它。使用語言肯定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作為基礎(chǔ),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使用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dynamic process),各種知識、技能和心理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1]。
在隨堂測試中,我們應摒棄單純的漢英互譯和多項選擇的形式,力求根據(jù)語言運用的各方面和各種因素來選擇測試形式。詞匯的聽寫和多項選擇分裂了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筆者將其改成聽力當中的聽寫(要求在所讀句子和文章中識別此單詞并聽寫下來)和根據(jù)已知單詞、詞根詞綴判斷詞義的形式。此外,還增加了其它題型,如用所給單詞串寫短文、自主造句和根據(jù)上下文用所學此單元單詞填空等。這樣就聯(lián)系了一定的情境,促使學生注意所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和積累,將消極詞匯(passive vocabulary)轉(zhuǎn)化為積極詞匯(active vocabulary),使知識不再僅停留在識別和記憶階段。
關(guān)于閱讀,筆者認為應當多采取主觀題的形式。在目前的隨堂測試中很少涉及閱讀,而期末考試中的閱讀一般都是多項選擇。此間學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猜測現(xiàn)象,選項也不易設(shè)計,而且與學習者在語言使用中的真實情境不符,在實際生活中,被測者一般不會以多選的形式處理問題,而是直接通過理解分析獲得信息。筆者建議將閱讀測試和每單元的課文特點和閱讀方法訓練結(jié)合起來。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每單元都設(shè)有閱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了解闡述主旨的事實和細節(jié)及闡述方式;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區(qū)分觀點和態(tài)度等,這些都是對于較高層次閱讀能力的要求。而且其選取的課文和閱讀訓練緊密相關(guān),具有典型性。在設(shè)計閱讀試題的時候,教師也要有針對性地選材,采用簡答題和多選、判斷、完成信息等相結(jié)合的方式,或者直接要求考生對一個篇章的某個方面進行分析。在這個任務中,教師可以引用對比的方式,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觀點和事實,對比和比較寫作方法的運用,或在兩篇內(nèi)容相似的材料中區(qū)分其歸納和推理的運用和寫作語氣、視角的差異。采用這樣的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精讀課不能再拘泥于傳統(tǒng),集中于逐句翻譯和長難句的語法分析等,而應引導學生對整個篇章有所把握,讓學生明白對文章的理解不是知道意思就可以了,從而使學生改變不會聯(lián)系上下文,碰到生詞不管影不影響理解先頭痛,永遠依賴老師和字典的僵局。
除此以外,我國學生的聽力和寫作能力都很弱。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方面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只會用一種語氣,即介于正式與口語之間的語體寫作,永遠是三段式的議論文,應用文和記述文基本不涉及。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熟悉各種文體的寫作,可以事先要求學生收集某一主題的信息,再統(tǒng)一考試。而聽力也應該是多種形式的,教師可多采用填寫表格、簡答和聽寫的形式進行測試。因為這兩種題型要求學生有很強的信息轉(zhuǎn)化能力,不僅要理解語篇中的信息,而且要以另一種形式產(chǎn)出,顯然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由于課時的限制和測試對學生產(chǎn)生的壓力和引發(fā)的焦慮,測試可以分散進行,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luò),把隨堂測試和自主測試結(jié)合起來。對于一些基礎(chǔ)相對較差的學生,測試難度應當適當降低,如:在詞匯測試的填空題中給出首字母,閱讀的分析中適當提示,聽寫內(nèi)容不要過長等。因此,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教師就要盡量做到對每個學生都作詳盡的診斷測試。
測試之后的工作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對測試成績要采用科學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了解整體情況,從而對教學方法、進度作出調(diào)整。學生也要對測試自行作分析、總結(jié)。教師應做到在每個學生的試卷上評價和總結(jié),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學生的自我分析和教師的評價交流,有助于雙方對于英語學習和教學狀態(tài)的了解,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隱性的問題,如學生失去自信、對學習方法迷惘等,并予以解決。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情況有意識地逐漸形成一個檔案,一有進步就獎勵,遇到困難則鼓勵,如此測試就不再是學生的夢魘,而是其學習過程中交流的有力工具,是其繼續(xù)努力的動力。
基于口語考試存在耗時長,工作量繁重,且很多學校并未開設(shè)口語課等問題,口語如何做到小型的、多階段的測試還有待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來研究和探討。
總之,教學和測試是相輔相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試考什么對教和學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合理利用測試,設(shè)計好測試方式,做好測試后的工作可以使測試很好地輔助教學,激勵學生學習。若馬虎地對待測試,起到的很可能就是負面反撥效應大于正面反駁效應。我們要擴大正面效應,把負面效應減小到最低。對于語言測試這一課題,還有待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1991:22-23.
[2]Alderson,C.L.Hamp-Lyons.TOEFL preparation courses:A study of washback[J].Language Testing.1996.13/3:280-297.
[3]Alderson,C.Wall,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4]高淑玲.焦慮感與英語測試方法的交互作用——一項基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調(diào)查與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2008.5/3:168-171.
[5]張科榮.CET4/6與英語測試的辯證思考[J].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3.12/6:36-38.
[6]吳文華.大學英語測試及試題庫建設(sh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4/4:118-120.
[7]張新元.大學英語測試質(zhì)疑述評[J].外語界,2004/2.
[8]丁展平.等級式聽寫和選擇式聽寫作為英語測試手段的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9/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