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畫專業(yè)的素描教學應該具備自身的特殊性,它可引進油畫素描教學體系中成熟系統(tǒng)的部分,同時也有必要切合自身學科特點加以變化,以更有利于本專業(yè)的教學。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國畫專業(yè)素描教學的幾種可能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國畫素描教學注意點
高等美術院校的國畫專業(yè)歷來很重視素描教學。在很長的時期內,國畫素描教學一直沿用油畫素描的教學體系,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但中國畫畢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工具材料、技法語言、畫面形式、美學思想等方面同油畫還有很大區(qū)別。盡管油畫素描教學體系具有極大的普適性,但從長遠著眼,為適應本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國畫素描教學在初期階段便應適當地向本專業(yè)方向有所傾斜,在素描教學中有意識地引進國畫的某些技法和觀念。如此一來,學生在造型訓練的早期階段即可接觸國畫的一些理念性的東西,有助于較快地過渡到更高階段的學習?;诖?,筆者認為,在國畫專業(yè)的素描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適當強化線在國畫素描教學中的地位
線是中國畫最根本的造型要素,也是中國畫最富特點的畫面形式語言之一。也許有人會說,在西方繪畫中,也有畫家能嫻熟地運用線條作畫,如安格爾、荷爾拜因等便是此中高手,后來的現代主義畫家們,如馬蒂斯等人的作品也可令人感受到線的魅力,但這和中國畫對線的運用顯然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前者只是在素描習作中有意或無意地用到了線條,線并不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或者說只是對東方藝術形式語言的某些方面的汲取和借鑒,而在中國畫中,線條卻上升到了造型根本的高度。歷經幾千年的發(fā)展,無數代畫家的集體努力,中國畫形成了極強的程式性,這其中,線的錘煉更是達到了高度圓熟的境地。中國古代畫家曾總結出用線的“十八描”之說,相繼搜羅了線條可能出現的種種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畫中線條變化的無比豐富性。工筆畫主要靠線來完成勾勒物象形象的任務,在上色之前,完全依靠線來造型,因而有“以線立骨”之說。有時,一幅純用線條表現的白描畫也可稱為一件具有獨立意義的完整作品。這就要求畫家在用線時注重顯示各種變化,如線的輕重、緩急、剛柔、方圓、區(qū)直、粗細等。在這里,線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線的好壞決定一幅畫的成敗。在寫意畫中,線的變化則更復雜,它可變現為藤蔓、葉脈等細線,也可變現為更加抽象化的粗線,有時甚至以不同寬窄的面的形式呈現,可謂極盡變化之能事。在觀看一幅寫意畫時,除了那豐富的筆墨變化令人產生無限美感之外,極富變現力的線條能在更大的向度上拓展畫面的張力,并和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對觀者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梢?,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都離不開對線的得心應手的應用。當然,作為造型基礎的素描畢竟還是同獨立意義上的中國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素描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造型基本功,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正如筆者前面所提到的,如果在素描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線的功能和意義,對學生加以這方面的引導,那么他們可能在造型訓練的早期階段便能接觸進而熟悉國畫造型中這一根本性的因素。同時,如果在素描訓練中堅持作這方面的引導,學生們在素描繪畫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進行用線的嘗試,隨著經驗的積累,對于線條這一獨特的形式語言的掌握必然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有利于對國畫形式語言的掌握和感悟。因此,在國畫專業(yè)的素描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且適度地強化線的功用。
二、長期作業(yè)訓練和短期作業(yè)訓練穿插進行
這里首先說一下長期作業(yè)的必要性。有過美術高考經歷的人都清楚,美術考生在進入大學前所接受的素描訓練大多是短期的,基本上兩到三個小時就可完成一幅作業(yè),因為高考是有時間限制的。這種訓練模式可能會使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甚至是一種習慣性的作畫套路,但是,大學美術專業(yè)進行的是一種學院式的嚴謹訓練,要求學生在素描寫生時能充分地觀察、理解對象的形體結構等造型因素,進而深入地把觀察到的東西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在作業(yè)訓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和表現,不是怕他們畫得慢了,而是怕他們畫得快了。由于思維定勢、作畫習慣、觀察表現能力的不到位,學生往往是草草地完成一幅作業(yè),出現深入不下去的現象,相應地,畫面上便會出現“空、假、概念化”等毛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好長期作業(yè)的思想準備,向學生灌輸這種觀念,讓他們靜下心來“磨”幾張作業(yè)。當學生畫不下去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循循善誘,指出那些尚可充分深入而學生看不出來或感受不到之處,讓他們繼續(xù)塑造,培養(yǎng)他們深入刻畫對象的能力。必要時,教師可動手給學生修改作業(yè),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認識能力必然會有所提高。然而,長期作業(yè)訓練固然重要,甚至是國畫基礎素描訓練的主要方式,我們卻不能忽視短期作業(yè)訓練的作用。短期素描作業(yè)可分為速寫和慢寫兩種形式,它們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該種方式的練習,學生能增強快速捕捉客體對象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大關系、大特征、總體感受等。如果能準確地抓住這些大的方面,在繪畫的過程中,便不會被客體對象牽著鼻子走,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表象時被眾多的繁瑣細節(jié)所迷惑,陷入孤立刻畫的狀態(tài),畫面畫得很“花”、很“碎”,而是保持鮮活的印象,始終用整體的觀念來統(tǒng)攝畫面,那么,當你的作業(yè)完成之后,它會是一件整體性很強的作品,而不僅僅是細節(jié)的堆砌。同時,由于長期寫生磨得時間過長,學生往往會失掉新鮮感和激情,容易出現厭倦的情緒,此時穿插進行速寫或慢寫的訓練,能夠起到調節(jié)情緒、豐富教學手段的作用??梢?,這兩種教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所在,二者之間可以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在國畫專業(yè)的基礎素描教學中,在確定了以長期作業(yè)為主要訓練手段的前提下,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將這兩種教學方式靈活搭配、穿插進行,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取恰當的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采用恰當的教學評價方式,無疑會極大地增強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肯定其積極的好的一面,同時也要指出其不足之處,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把這作為促使學生進步的參考。同時,教學評價的對象其實是某一階段教學成果,最直接的指向應該是學生作業(yè)完成的情況,以及他們在現階段學習中掌握了些什么。對國畫素描教學來說,這些東西可以很直觀地體現在學生的平時訓練和作業(yè)中,因此,品評學生的素描習作,即通常所說的“評畫”便成為美術教學中一個主要的評價方式。這一過程可以出現在某一教學階段的尾聲,也可以出現在教學過程的某個中間階段,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具體到國畫素描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一幅習作后,把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集體評畫,但如果在專業(yè)輔導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某個學生的問題,亦可當場指出,并給以可行的修改建議,如果問題具有普遍性,則可適時打斷教學進程,進行集體的評價和建議。這時,評價的方式甚至技巧是很重要的。根據教學的側重點,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使自己特意引進推介的一些東西自然地或不自覺地被學生所接受。如筆者前文所提到的在國畫素描教學中要重視線的功用,學生在接受這一觀念之后必然要在自己的習作中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教師要敏銳地發(fā)現這一點,在評畫時給予積極的肯定。而學生則可感受到鼓勵所帶來的力量,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教師進而再指出其畫面上關于線的一些不足之處或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學生便會虛心接受、認真思考。如此一來,教師在該階段的教學目的便得到了較為有效的實施。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無論采取何種評價方式,都不能輕易地否定學生。這并不是說不能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否定和批評是兩個概念,批評是為了進步,而否定則會嚴重地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挫敗感。具體到國畫素描教學,由于學科的特點,學生的習作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和框框。有些學生囿于能力,其畫面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應該對其進行否定,而應著重在對其努力探索的方面的肯定。如此一來,就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傊鯓硬扇∏‘數慕虒W評價方式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它是值得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的。
綜上所述,素描教學在國畫專業(yè)的基礎訓練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緣于自身學科的特殊性,國畫專業(yè)素描教學在初始階段亦應有所側重,以有利于本學科今后階段的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仇永波,馬也.素描形式語言.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6(3).
[2]魏為.線描藝術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
[3]王彥發(fā).素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