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過程中,由于人類生活與文化具有共性,各種語言之間存在相關的對等成分。而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及其個性又使不同語言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沒有對等成分的現象,即詞匯空缺現象。本文主要探討了詞匯空缺產生的原因及分類。
關鍵詞: 英漢詞匯詞匯空缺原因及分類
一、詞匯空缺產生的原因
(一)地理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
語言通常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載體。人們在什么樣的客觀環(huán)境中從事社會生產活動,便會產生與之相應的語言??陀^環(huán)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基礎不同,決定了不同人群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差異。如漢語中只有“駱駝”一詞,而英語中除了camel外,還可分為dromedary(單峰駱駝)和bactrian camel(雙峰駱駝)。阿拉伯語中有400多個詞表示“駱駝”,因為駱駝曾是大多數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這400來個詞可以區(qū)分駱駝的年齡、性別、品種、大小等,甚至還可以區(qū)分駱駝能否馱重物。
(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不同
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差異,其所形成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的引領下,形成各自不同的詞匯群。語言是文化的反映,確切地說,語言反映的是文化現象。而語言通過某一特定的詞匯群來反映各民族基于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特色文化。許多中國人信仰佛教、道教、儒教,所以西方文化中就不會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陰陽八卦、天干地支、中醫(yī)、太極等術語。若將它們譯成英語,多數情況下譯者只能采用音譯或釋譯的方法進行翻譯,如將“陰”“陽”分別譯為yin,yang。在《漢英詞典》中“陰”“陽”兩詞分別注釋為: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etc.yin,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雖與《朗曼現代英語詞典》解釋相一致,但這種音譯詞對于一般英美讀者來說并不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涵。
(三)思維方式、價值觀上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一方面,思維方式與文化密切相關,是文化心理諸特征的集中體現。思維方式也體現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領域。思維方式的差異,正是造成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維方式又與語言密切相關,是語言生成和發(fā)展的深層機制,語言又促使思維方式得以形成和發(fā)展。語言是思維的主要工具,是思維方式的構成要素。思維以一定的方式體現出來,表現于某種語言形式之中。思維方式的差異正是造成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語言的使用體現思維的選擇和創(chuàng)造。翻譯的過程,不僅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而且是思維方式的變換(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是歷史的產物,不同時代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時又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在以上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響下,造成了英、漢語言的詞匯空缺現象。
二、詞匯空缺的分類
詞匯空缺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在此我們依照在符號的完整意義運用于語言研究時,為符號學理論的發(fā)展作出貢獻的美國芝加哥的哲學家和行為語義學家莫里斯根據符號學理論將語言意義分為三個方面:言內意義、指稱意義、語用意義,而對應詞的空缺是非常典型且明顯的一部分,所以此處將其分列為一類。
(一)詞匯語義的空缺
1.上下義詞匯空缺
英語中的professional是clergyman,doctor,lawyer,architect和accountant等的上義詞,而漢語缺乏相對應的上義詞來涵蓋教士、醫(yī)生、律師、建筑師和會計師等職業(yè)。另一方面,漢語的“知識分子”一詞可指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教師、醫(yī)生、或記者等,而英語的intellectual或intelligentsia所指對象與漢語的“高級知識分子”接近,而且往往與其說是指某種職業(yè),還不如說是指具有某種氣質的人。
2.指稱意義空缺
指稱意義指符號與所指對象之間的關系所體現的意義。指稱意義空缺是指由于文化空缺導致源語里符號所指在譯語里不存在。文化專有詞在空缺詞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指那些為一定民族文化所專有或蘊含特殊文化信息的詞語,英語中具有文化背景的詞語在漢語中的詞匯空缺現象也十分常見。如“American Dream”指美國標榜的立國精神、自由和機會均等;“Brompton cocktail”指癌癥止痛藥。漢文化中還有很多獨特的概念,如:冰糖葫蘆、抓周、燒餅、章草、八行書、三八紅旗手等,在英美文化里是沒有的。漢語里的有些節(jié)氣,如雨水、驚蟄、清明等在英語中也找不到對應詞。
3.言內意義空缺
言內意義是指符號與文本中其他符號之間的關系,它幾乎完全是由語言本身的資源決定的。由于語言的不同首先在于它們各自內部資源不同,所以語言的言內意義在譯語中往往沒有對應成分。這種現象主要反映在語音層、詞匯層和語法層。英語的頭韻、尾韻和半韻都是言內意義在語音層的體現。言內意義空缺主要是從語言的形式上來劃分。例如《紅樓夢》里有這樣一段話:
“……湘云走來,笑道:“愛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玩,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理兒?!摈煊裥Φ?“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上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下圍棋兒,又該你鬧幺二三四五了。”……湘云笑道:“這一輩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著明兒得一個咬舌兒的林姐夫時,時時刻刻你可愛呀厄的去!阿彌陀佛,那時才現在我眼里呢!”說的寶玉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Just Xiangyun burst in on them and reproved them smiling for abandoning her:‘Couthin Bao,Couthin Lin:you can thee each other every day.It’s not often I get a chance to come here;yet now I have come,you both ignore me!’Dai-yu burst out laughing:‘Lisping doesn’t seem to make you any less talkative! Listen to you:“Couthin!”“Couthin!”Presently,when you’re playing Racing Go,you’ll be all “thicktheth” and “theventh!”‘I shall never be a match for you as long as I live,’Xiang-yun said to Dai-yu with a disarming smile.‘All I can thay ith that I hope you marry a lithping huthband,tho that you have“ithee-withee”“ithee-withee”in your earth minute of the day.Ah,holy name! I think I can thee that blethed day already before my eyeth!’Bao-yu could not help laughing;but Xiangyun had already turned and fled.(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霍克斯通過對譯文的靈活變通,以典型的英語咬舌音代替湘云“二”“愛”不分,成功地再現了兩個女孩子唇槍舌戰(zhàn)的精彩場面,充分展現了她們的性格。而原文中極為關鍵的“愛”卻走失了?!皭邸弊质窍嬖乒赭煊竦挠辛ξ淦?,對刻畫黛玉的性格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皭邸弊衷谧g文中的走失,無疑使黛玉的性格大打折扣。這便是言內意義空缺所造成的問題,由于不同語言的內部資源不同,不可避免地在處理過程中丟失一些信息,使原文的表達效果有所減弱。
(二)詞匯語用的空缺
語用意義指符號與符號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是符號使用者對符號產生的聯想意義。與指稱意義相比,它具有更強的文化特性。文化差異是導致語用意義空缺的主要原因。例如:棒球在美國英語中產生了許多隱喻,She field my questions well.(She answered my questions well.);He made a grandstand play.(He did something spectacular in order to get approval.)。漢語中的“你這人真阿Q”、“她是個林黛玉式的人物”、“他們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是由于源語詞和譯語詞因一個有語用意義而另一個沒有導致的語用意義空缺。
詞匯空缺的產生依賴于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人類的發(fā)展歷史悠久,沉淀物多,而伴隨人類發(fā)展的語言扮演了人類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篇文章所探討的詞匯空缺便是最能體現文化空缺現象的元素之一。
參考文獻:
[1]顧家祖.語言與文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程彩風.詞義空缺與文化的不可譯性[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2,(1).
[3]秦建棟.英漢詞匯空缺現象芻議[J].鐵道師院學報,1999.
[4]王菊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吳悅.英漢翻譯中詞匯空缺的文化因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9.
[7]張全.文化負遷移對英漢互譯中詞義理解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國內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論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