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先簡要闡述了指稱論的一些理論,然后從這些理論出發(fā)闡釋語義三角圖示中的符號、所指物和概念三者之間的關系,旨在賦予語義三角理論中的三者以新的聯(lián)系。
關鍵詞: 指稱論語義三角符號所指物概念
1.引言
對于語義三角這一老話題,有太多的人作過研究,也有許多人對語義三角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構想。語義三角首先是由C.K.Ogden和I.A.Richards在《The 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的,主要是討論是“符號—概念—所指物”這三者的關系。對于符號和概念的關系,并沒有明確界定。語言符號(一切符號)的本質特點是任意性(索緒爾,1982),是指語言符號和所指物之間沒有本質的關系,但是從指稱論視角來看似乎不是這樣。筆者希望通過指稱論來淺談符號和所指物,以及符號、所指物和概念之間的關系。
2.指稱論
所謂指稱(reference),主要指專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對象,也包括限定摹狀詞(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狀詞(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語句所指的對象。名稱(name)具有各自的內涵(intension)和外延(extension),也就是具有各自的涵義和指稱,名稱的外延由名稱的內涵決定,或者說名稱的指稱由名稱的涵義決定(閆坤如,2008)。這里所說的涵義包括內涵和外延,也就是說從指稱論視角來看,符號和所指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決定關系。
指稱理論與意義理論相連,主要研究語言表達式和與其相關的非語言事物之間的關系。指稱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依據(jù)什么來確定指稱對象,對此西方哲學界有三種觀點:摹狀詞論、語境論和歷史因果論(景秀輝,2007)。也就是說,指稱論其實也就是在討論符號和所指物之間的關系,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從指稱論的角度來看待語義三角。
3.指稱論視角下的語義三角
語義三角理論表明:兩種語言的不同,從表面上看就是符號形式的不同,然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在概念上是大體相近的,否則不同地方的人們將無法溝通,這也源于所指物的一致性,即某些東西對全世界的人而言都有同樣的概念反映,例如太陽是圓的,公雞是不會下蛋的,還有“高低”“前后”“左右”和“冷熱”“軟硬”等日常的方位和屬性的觀念,等等(葉寶奎,1992:52-53)。世界各地的人溝通是因為所指物的相同,但是如果語言符號表達的,讓人不理解,估計很難繼續(xù)溝通下去。所以只有在語言符號所表達的意義能夠被人理解的情況下,才可以使溝通順利地進行下去。這也就是說符號只有在和所指物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時,交流才能夠順利,才能夠知道對方在講的到底是什么。
傳統(tǒng)的指稱理論,如柏拉圖(Plato)、奧古斯汀(Augustinus)、密爾(Mill)和維特根斯坦(Wittengenstein)前期的理論等,把詞語與其所指事物之間的關系視為意義,這是一種語言事物與非語言事物之間的關系(王寅,2001)。在此筆者還想補充一點,符號是概念和所指物的總括。不論是這個詞所表達的事物或者意義,都賦予在詞這個符號之內了,而指稱論也概括說明了一個詞應該具有內涵和外延,內涵就是事物本身,而外延則是對詞義的延伸或者是多事物本身特點的延伸。
3.1符號和所指物的意義關系
符號和所指物兩者是統(tǒng)一的,也是一體的。它們之間最大的聯(lián)系就是意義,語言符號的意義解釋或者闡釋也就是所指物所具有的內涵特質。
當我們看到一個語言符號,比如說“狗”,便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狗的概念及狗的形象,正因為這里的這個符號“狗”具備了狗所應該包含的含義,就像字典里所說的那樣:“哺乳動物,種類很多,聽覺嗅覺都很敏銳,善于看守門戶,有的可以訓練成軍犬、警犬:走狗”,才容易使人們想到這個具體事物“狗”。我們可能會罵別人是“走狗”,這里的狗明顯是用了“狗”的引申含義,也即他具有狗的特點。這是說“狗”這個詞具有指稱意義,而現(xiàn)實世界存在的狗這個動物就是它的內涵意義,符號“狗”這個漢字和動物狗本身的最大連接點就是意義,因此,也可以說符號和所指物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意義。
3.2符號、所指物和概念的關系
“摹狀詞說”是指稱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他們的觀點不盡一致,但都可追溯至密爾關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論。弗雷格認為專名既有涵義又有指稱。在他看來,對于“亞里士多德”這一專名而言,既可以理解為“亞歷山大的老師”、“工具論的作者”,又可以理解為“柏拉圖的學生”,等等。“專名(詞、指號、復合指號、表達式)表達它的涵義并且命名它的指稱”(涂紀亮,1988)正如弗雷格所講的雖然只是符號代指專名,但是通名也是如此,也是表達涵義和命名指稱。專名只能在同一意義上被正確地用于某一對象,通名則能在同一意義上被正確地用于某一類事物中的每一個事物(付志楊,2005)。在談到意義的理解問題時,羅素首先引入了意象概念。意象是某種不同于感覺的東西,是出現(xiàn)在人們頭腦中的類似于事物原型的圖畫式的觀念。意象的重要作用在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作為一種中介出現(xiàn)于作為物質對象的詞與其所指的對象之間(賈可春,2007)。這里所說的“人們頭腦中的類似于事物原型的圖畫式的觀念”其實也就是語義三角中所說的概念,兩者是類似的,它是符號和所指物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是個中介。用指稱論來解釋就是說,一旦一個文字符號出現(xiàn),被聽到或被看到,這個聽者或觀看者就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對事物原型的圖畫式的觀念,這一所指事物也會明確下來。其中頭腦中的觀念也就是語義三角中的概念就把符號和所指物聯(lián)系起來。比如說一旦聽到天空這個詞,人們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一幅圖畫,這個畫面上有白云,有陽光,或者有星星有月亮,人們腦中建構的這個圖式便是我們頭頂?shù)奶炜?。概念把符號和所指物巧妙的?lián)系起來了。
由以上兩部分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從指稱論的角度來說,就如同符號和所指物之間是意義的關系一樣,符號和所指物之間的中介是概念。如此看來,符號和概念的關系就是符號是通過概念聯(lián)系著所指物。符號、所指物和概念三者是緊密聯(lián)系的。
4.結語
筆者從指稱論的角度出發(fā),闡釋了語義三角中的三個組成部分,符號、所指物和概念之間相互關系,關鍵是指出了語義三角與指稱論的可聯(lián)系之處和內部聯(lián)系,但是鑒于篇幅有限,有些方面論述不全,希望更多的人對此問題作出研究。
參考文獻:
[1]付志楊.從時空論指稱[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5.
[2]賈可春.論羅素的意義指稱論[J].中州學刊,2007,(5).
[3]景秀輝.從羅素到斯特勞森——簡論指稱理論的發(fā)展[J].江蘇大學學報,2007,(9).
[4]索緒爾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2.
[5]涂紀亮.語言哲學名著選輯[G].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6.
[6]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7]葉寶奎.語言學概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