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強調(diào)“以人為本”。而語文與人的生命有著最恒久最直接的關系。每一次生命的躍動,都可以用語文清晰記載,這是其他任何科目所不能替代的?;谡Z文科目的這一獨特性,語文教師要有鮮明的個性,才可以最有效地發(fā)揚語文的人文精神,形成成熟成功的教學風格。
一、遠大的教育理想
一個胸懷遠大理想的人才會產(chǎn)生無窮的動力。教師首先要樹立遠大的教育理想。語文教師的理想應是完美的人文追求。語文有了理想,心存勇于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具備獨立運用教材、靈活改變方式的能力,才能讓語文教學最終帶著個人完美的理想主義色彩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一種完美的理想主義情態(tài)下接受輕松易懂的教育。
我認為,堅定的教育理想是語文教師擁有優(yōu)秀健康個性的首要前提。
二、豐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一)對文本獨特的語感
語感,是一個人的言語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個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他的語感是他開展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證他的教學個性的不可缺少的素質(zhì)條件。從心理語言學這個角度來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教師語感向?qū)W生的轉(zhuǎn)移,也就是把教師的語感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感。
目前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于課程的實施,是跟著參考書一絲不茍地走著,或者尾隨前人的腳步一路順遂,然后很坦然地說:“我把該教的教好了,問心無愧了?!逼鋵?,真的把該教的都教到了嗎?大家都跟著“教參”上課,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跟在別人后面看見的風景有限,收獲更有限。這樣的教學怎么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呢?正因為他沒有自己獨特的語感,對課文不能獨立感悟,沒有投入到課文的意境中,當然沒有切身的體驗,更難說內(nèi)心的震撼和感動了。
一個語文老師如果從自己獨特的語感出發(fā),這堂語文課就一定獨具匠心。反之,則會枯燥單調(diào)。語文課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是老師按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教,按語感教。
2009年的5月我聽了幾位語文教師的公開課,其中一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堂古詩詞鑒賞課,選了蘇軾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我覺得她的課堂蘊涵了老師獨特的語感。
我們是在一片悠揚也略帶傷感的古箏樂曲聲中被引入課堂的。也正是在這樣的古典氣息濃厚的氛圍里,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走進我們的視線,她親切自然樸素大方,親切地說:“學詩乎?不學詩無以言?!边@引起了學生對詩詞的興趣。整個課堂中她時而是一位憂郁的女子,時而是多情的詩人,時而又是曠達的才子,不落痕跡地引導學生走進了課本的情境,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這樣的課聽起來賞心悅目,浪漫氣息彌漫。而這不也正是詩詞教學所要達到的境界嗎?我想這節(jié)課之所以如此生動,是因為這位語文老師對語言的駕馭特別熟練準確,對詩歌所蘊涵的人生理解得十分透徹獨到,學生可以領略到語文教師獨特的語文個性魅力和語感。
可見,深厚的語感是深切感悟現(xiàn)實人生、文章的人生的重要內(nèi)涵。
(二)對人生獨特的感悟
一個人的語感是由這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受教育經(jīng)歷、思想感情共同形成的,因此,語感是感悟人生的過程中形成并不斷變化著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語感力強的人,往往也是精神豐富、內(nèi)心充實的人。這種獨特的人生感悟,往往體現(xiàn)為語文教師的人生激情,體現(xiàn)為語文教師對生活發(fā)自內(nèi)心的詩意追求。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指的就是語文教師對生活的這種美學志趣??v觀歷史,那些名垂教育史的大師正是那些能用獨特的方式引領教學的人。語文這個隨時可以散發(fā)人格力量的科目,教師更要注意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將自己的價值觀變成言行變?yōu)榕囵B(yǎng)目標,并融入各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讓獨立思想、獨特生機和審美體驗,帶領思想舞蹈,而不能讓更多規(guī)范湮沒自己的個性教學。教師要使語文課堂真正人文,真正鮮活,真正陶冶人的品格。
(三)對教學獨特的領悟
在武俠小說中,大凡能行走江湖者必懷有一技之長。語文教師也要有這樣獨特的教學能力,讀書聲情并茂;寫字龍飛鳳舞;行文妙筆生花,這樣才能立足于個性化的課堂教學。這些本事將讓你從語文教學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散文和詩歌,所以愿意和同學共同欣賞古典詩歌的風韻。我上了一堂《我讀詩韻》的課,簡單總結(jié)了詩韻之美,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的:
1.細膩之美。我喜歡李煜的詩歌,于是我選了他的詩——“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因為學生喜歡唱的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歌詞中就有“車如流水馬如龍”,很容易就能觸發(fā)他們的激情,讓他們感覺詩歌距離他們也并不遙遠。很多學生甚至還哼起歌曲來了。
2.恬淡之美。對于田園詩,我選了陶淵明的《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并讓學生當場說說誰的家鄉(xiāng)這樣恬淡安逸?于是他們理解了恬淡之美,抒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自然、物我兩融的語文人文素養(yǎng)。
3.豪邁之美?!熬坪ㄐ啬懮虚_張,鬢微霜,又何妨!……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可以帶領學生在豪情中感悟人生豪邁的境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情向上的英雄氣概,可以進一步深刻領悟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經(jīng)過這樣一節(jié)生動的課程,同學們學習古詩歌的熱情高漲,一個學期下來他們不僅背誦了課文的詩歌,每個同學還利用課余時間背誦了二到三首自己喜歡的詩歌。有的學生甚至用自己對人生的感悟?qū)懥嗽姼?
“在映山紅開滿山野的季節(jié)/我選擇了放棄,/離開了屬于我們的世界/你不再是我的全部/我也不屬于你的純潔/感覺變冷了一些/在這春天開花的季節(jié)……”
這使我再一次深深地感悟到語文的博大精深。語文對一個人個性的形成,真是可以用“潤物細無聲”來描繪。我也品嘗到我愛散文詩歌這個語文特長給語文課堂帶來春色滿園的甜蜜,而學生好奇歡喜的神情令我記憶猶深。
三、健康的性格態(tài)勢和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人文教育,而人性的感悟是需要心靈的共鳴的。我對學生經(jīng)常講的一句話是:“你想感動別人,要先感動自己?!苯處熛朐谡n堂上跟學生心相融、言相通、神相悅,首先要讓自己的心先沉浸去,只有這樣才會呼喚到學生的真心。寫一篇風景散文的作文課堂,教師可以是風花雪月的浪漫詩人;教《勇氣》時,教師是一個英姿颯爽充滿頑強的士兵;欣賞《小橘燈》時,教師是一個朦朧而善良的進步文人;講《孔乙己》時,教師則要客觀理智地評價人物和社會的同時,不掩飾對主人公深刻的同情……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自己”,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做回自己。教師要利用語文課程的人文資源,不斷完善自身的個性,為培養(yǎng)有靈性、有氣節(jié)、直立的人,塑造精神飽滿、獨立豐盈的靈魂而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