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作者針對英語聽說課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聽說能力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提高的特殊性,通過例舉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的較為有效的教學具體方法,例證了在高職英語聽說課中引入激勵機制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 高職英語聽說課激勵機制
一、前言
英國語言學家科德曾經說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阻礙學習,而要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英語聽說尤其是口語方面的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師的教學效果優(yōu)良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學生的言語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極富實踐性和靈活性。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激勵形式,積極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把提高學生的實踐素質放在首位,以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
二、激勵機制在聽說課教學中的實踐
對于大學生的激勵是一個開放性、實用性的選題。其核心是對大學生符合學生期望行為的驅動(正激勵),以及對違背學校期望行為的抑制(反激勵)。激勵的功能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美國心理學家維康·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人要是沒有受到激勵,就只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足且正確的激勵,則能發(fā)揮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這個研究在具體數(shù)據上可能不一定精確,但足以說明激勵的重要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普遍看重別人的夸獎表揚,榮譽感特別強,這種心理特點在大學生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同時,因為人人都有成就感,他人或社會承認其成就往往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這就決定了激勵機制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地位。
具體到高職英語教學上,結合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成績評定方面來說,高職院校一般都采用“平時分+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模式,不單由一次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本校來說,學生的總評成績一向是平時分20%,期中考試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50%的成績分布比例。在上學期的教學實施前,考慮到聽說課的特殊性,尤其學生平時在口語方面的展示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因此平時的課堂教學最適合引入激勵機制,提高平時分的比例勢在必行,經過本教研室全體同仁的分析最終定為40%。
1.平時的課堂教學
1.1 對于激勵機制引入聽說課之前的聽說教學的總結與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教師課堂重點指出的課后作業(yè)、有針對性的口語作業(yè)的布置,還是能夠完成得非常飽滿充實和令人滿意的。比如安排一次課作為電影欣賞課,而在電影的選擇上,個人認為時間最好控制在一次課90分鐘以內,可選擇迪斯尼、夢工廠等出品的動畫片或節(jié)奏輕快、有一定寓意的生活化短故事,如《功夫熊貓》、《休旅任務》、《閃亮圣誕節(jié)》等。這幾部電影都在8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3-5分鐘簡單介紹即將播放的電影,而觀看結束后可抽出3-5分鐘布置任務。一般來說,電影觀摩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發(fā)揮寫一篇觀后感是對學生寫作上的鍛煉。而針對口語課的特點,要求則相應調整為根據所觀看的電影從某一角度切入,寫一篇小文章并且要求以口語展示的方式在下節(jié)課或可以將時間安排得充裕點,在特定的某次課,要求學生以脫稿的形式作口頭演示。
如上所述,這是40%的第一部分——課后作業(yè)。而課后作業(yè)的話題不僅僅可以是一部電影,畢竟看一部電影需要的時間較長,每個學期按教學安排頂多也就2次機會,所以可以結合所選教材的話題,根據具體情況稍加改動。話題的選擇應該涉及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知識較本國相關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對話題發(fā)表看法。要求學生課后準備,以個人展示或結對子的形式練習口語并在課堂表演。這部分定為15分,由于大班教學,學生較多,所以每次課后作業(yè)可以自選,學生自我感覺愿意暢談的話題就利用課外時間準備,每次課后作業(yè)的展示滿分為5分,3次則可得到最高分。
1.2 第二部分則是課堂自主答題,同樣為15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都不夠活躍,即使心里知道,一般也礙于面子問題怕被別的同學認為出風頭而選擇沉默,因此課堂氣氛很難調動。引入激勵機制,每遇到課堂討論題或是比如聽力的填空部分這些學生的薄弱點和難點,只要自主答題的學生,都可以得分,答得好答得正確的每次2分,即使不正確也給予1分的獎勵,每次都認真記錄,將記分冊公開化,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
1.3 第三部分是點名答題,這部分占5分,這是考慮到高職院校有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跟不上教學的節(jié)奏和步伐而情緒消極的學生設計的。以往的教學中總有一些學生哪怕被點到名字站起來,連嘴巴都不張開,對于這部分學生,要求他們起碼能夠用簡單的英語口語表達自己不會的原因,也給予適當?shù)莫剟罘郑@樣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很快得到提高,并且逐漸能跟上課堂教學進程。
1.4 最后一部分是出勤情況,也是5分,考慮到個別學生經常遲到,所以也將此列為考核要點。例如,曠課一次扣1分,曠課兩次扣5分,曠課3次那么平時分就不及格;遲到1次扣0.5分,三次則扣5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都能保證到堂學習,這也要求教師能夠盡量在最快的時間內記住學生的名字,通過幾次課堂的點名,令學生知道教師不是在糊涂地教學,而學生也就不敢擅自曠課甚至遲到了。
2.口語隨堂考試
高職公外英語課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往往是大班教學,兩個班合班授課,人數(shù)達到80—100之多,所以口語考試可以說是耗時相當長又難操作的一項大工程。如果把口語考試安排在期末,學校在考試時人力和財力方面必然要加大投入,有了更好的辦法這就顯得不必要了;統(tǒng)一在學期的后一階段,又難免對正常的教學造成影響,而作為學生本身來說,長時間做聽眾難免會疲勞。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將冗長的口語考試分散到每次課,題材和內容自選,要求學生將時間控制在3-5分鐘,每次課課前抽出時間要求例如4個學生按學號脫稿進行口語的展示??谡Z考試占總成績的30%,當場打分,記分冊公開。因為時間寬裕,如果不滿意自己本次表現(xiàn)而又要求上進的學生仍可以有第二次機會再次進行口語考試,這也是激勵機制下對學生口語方面一種有效的鍛煉。
3.聽力
聽力方面的教學則借助教材的內容并適當作增加或刪減??梢猿浞掷镁W絡資源,選取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實事與話題,將激勵機制中的主動答題與課后作業(yè)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聽力考試因為操作方便,可以安排為期中考試(10%)和期末考試(20%)。這也要求教師很好地掌握計算機方面的技能,能夠熟練下載音頻并能嫻熟地進行音頻剪輯,作為聽力考試和平時增加的聽力材料的來源。
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細化到學生的最終成績上,引入激勵機制到高職英語聽說課為大部分學生贏得了高分,甚至有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氛圍相當活躍,經常出現(xiàn)類似于搶答的景象。學生通過課后的準備,能夠較好地完成一項任務,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增加了其信心,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以上只是結合本校的實踐舉例,在具體的聽說課教學中,激勵的分值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作細節(jié)的調整。
三、結語
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需求引起的,而行為的結果是為了滿足需求。因此,如果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求,并使人們看到滿足需求的可能性,那么我們就可以實施激勵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表明,激勵在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地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激勵會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極大的動力,使學生更有信心面對困難和挫折。而對教育工作者而言,激勵意味著在教學實踐中,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強制管理為自我管理,在潛移默化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奮發(fā)成才的能動性。經驗豐富的教師本身在口語教學中的作用是無法用教學課件來替代的。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從學生的體態(tài)、表情、語言和聲調等方面獲得大量信息,及時、巧妙、富有人情味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切實尊重學生,課堂內外與學生和諧互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幫助學生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最終成為“我樂學”,唯有如此才能彰顯教師的作用。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還要從行動上將課堂還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的高職院校聽說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Corder,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陳璟.我國大學生激勵機制優(yōu)化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武漢理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