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作者著重就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模式如何在實施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運用能力等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 新課標高中生課堂教學原則課堂教學模式綜合能力培養(yǎng)
一、背景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革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促進英語教育向著更高目標推進作出了不懈努力,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仍然未徹底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從而導致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其次,“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再次,外語學習與實踐的環(huán)境與氛圍還不盡如人意。如,練習量少,內容死板、面窄,形式單調,幾乎沒有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
科技的日新月異,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培養(yǎng)他們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逐漸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
二、措施
(一)樹立全新觀念,堅持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原則。
1.民主平等原則。現代社會不斷進步,民主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在學校教學中,也應該體現平等、民主的氛圍,而以往課堂上那種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面無表情地聽著,唯唯諾諾地舉手,小心翼翼地回答,與現代民主觀念背道而馳,顯然,這種課堂氣氛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首要因素是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安全感,才能使他們在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努力探索,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不斷迸發(fā)出來。
2.激勵原則。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教材、不同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回答,并及時給予肯定的表揚。如:“Very good!”“Excellent”“Marvelous”等。對不能及時回答的學生,教師則應耐心鼓勵他“Think over.”“Try again.”“ 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自身價值,并產生學習的欲望;而對有精神負擔和困難的學生,教師則應給予耐心指導和幫助。
3.學生中心原則。傳統(tǒng)教學形式單一,始終以教師為中心,而教學過程只是執(zhí)行教案過程,學生從頭到尾處于被動狀態(tài),無法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思維自始至終在教師的語言軌道上運行,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也談不上能力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被慢慢地扼殺了。這就要求由以教師為中心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則應成為一位顧問、一位導演、一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切教學內容圍繞著學生的需求,教師真正成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
4.動機轉化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使人調動一切因素,始終如一鎖定目標,并投入大量精力,去完成既定目標。相反,如果缺乏興趣,缺乏熱情,學生只能被迫去學,根本談不上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學習。要把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就需要教師持續(xù)不斷地激發(fā)并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相互對話、講故事、當小老師、表演短劇節(jié)目等。也可以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陶冶情趣。這些活動可以始終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并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這些興趣就會逐漸轉化為強大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主、自覺地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的學習。
5.實踐訓練原則。英語教學重在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精講多練,放手讓學生反復練習已學內容,達到鞏固消化并日臻完善。
(二)構建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由于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材的編寫靈活多樣,這就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在備課時,可以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加操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這種大量訓練中使學生成為功能性目標實踐者,超越具體的語言結構和功能,最終成為駕御語言者,達到交際目的和提高自身素養(yǎng),直至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并創(chuàng)造出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的語言。
毛澤東曾說:“實踐出真知?!币磺兄苯踊蜷g接的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只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教育活動”,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語言教學核心所在。
(三)智能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教師應結合學生認知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五個方面。
(1)情感態(tài)度: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國際視野;
(2)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
(3)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4)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話題;
(5)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
2.利用多元理論開發(fā)與整合新教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所有感覺器官,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地進行推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各種潛能,或語言的、邏輯的、視覺空間的、節(jié)奏的、運動的、交際的等。學生的各種能力有所側重,通過訓練都能得到的發(fā)展,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打好基礎。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教案,突出重點,注重難點,列出語言要點,以便學生課后鞏固。
4.營造寬容、友好的課堂氣氛。友好的課堂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5.鼓勵、幫助學生克服非智力因素。教師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及時了解學生情況,以便采取相應措施,幫助他們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專心學習。
(四)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系。
從英語教學的整體來看,聽說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為讀寫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聽說交際活動應作為外語教學突破口。課堂內聽說訓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重掌握語言,后者重運用。在外語教學中采用情景交際法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剛剛開始上課或下課前,使用情景交際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讓學生興奮起來,并讓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備課時教師要精心準備,周密組織,那么效果會錦上添花。
在具體的操作中,宜遵循先模擬后應用,先機械后活用,先語言訓練后交際的總原則來安排和開展課堂活動,即呈現(Presentation),機械性訓練(Meahanild Drills),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 Drills)到交際性練習(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下)L115先呈現:How many/much do you want?How much is/are the...,再組成對話進行有意義操練:May I help you?Thank you,I’d...,How much is/are...?How many do you now?然后出示圖片或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性練習,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在各種購物場所如clothes shop,food shop,supermarket等創(chuàng)造性地綜合訓練交際。
在經過一定的操練之后,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交際練習的時機已經成熟,教師應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其語言能力,培養(yǎng)其交際能力。這種練習特點要求學生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學到的語言進行交流。
在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要設計與所教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詞組和句型,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適應交際訓練。教師要成為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觀眾及評價者,也可以成為小組活動的參加者。
實踐證明,運用這樣的思路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而且促進了讀寫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取得了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變?yōu)檎n堂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意識,提高了學習效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了綜合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克服各種非智力因素,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加德納.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3]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