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中國教育呼喚著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培養(yǎng)是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落到實處的重中之重。語文學科是一門富有創(chuàng)新內涵的學科。所以,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重點,應該是創(chuàng)新時代賦予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培養(yǎng),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上,就是要注重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訓練學生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激發(fā)情感,喚起興趣
只有語文教學注重情感的激發(fā),學生才容易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也才能在課文的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深刻的思想啟迪,從而成為一個富有情感、善于表達情感的人。
(一)激情導入,營造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自如地采取多種形式營造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錄音,創(chuàng)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能在學習中充分享受到自然之美,享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的潛意識。又如教學馬信得的《藍藍的威尼斯》,教師可通過播放一段介紹威尼斯的課件,讓學生對威尼斯的水都之美、建筑之美、秋色之美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為與作者對世界江山如此多嬌的濃濃的贊美之情形成共鳴打下堅實基礎。這樣,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江山、熱愛世界江山的情感就被極大地激發(fā)調動起來了。很顯然,學生的愛美意識、環(huán)保意識、人文意識都在潛移默化中被培養(yǎng)起來了。教師若能像這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就不難造就一代富有情感,且善于表達情感的人。
(二)重點突破,故留空白。
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文中的重點加以點撥,這樣,便于學生很快領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學《背影》時,教師可就“我的眼淚又來了”的“來”字,剖析作者復雜的情感世界,激起學生對強烈的父愛產生共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再者,語文教學可借鑒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常用的留下空白技法,讓欣賞者自己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故留空白,讓學生去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棗核》、《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不去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學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以便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愛師之情。一旦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那隨之而來的學習上的爆發(fā)力常常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倡導自主閱讀
(一)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思的空間。
訓練自主閱讀,首先要解決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問題,若是統(tǒng)得過死、教得過細、求穩(wěn)怕亂是無法訓練到位的。因此,教師要毫不吝嗇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敢于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自學時間。
當然,學生自主閱讀并不是教師撒手不管,任其自然。無論什么時候,學生的學都不能離開教師的導,如自讀前明示讀的要求、自讀中把握讀的動態(tài)、自讀后檢查讀的效果,等等。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自學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紀律的掌握及調控,以免少數(shù)學生“濫竽充數(shù)”混時間。
(二)設法讓學生嘗到努力后的成就感。
由于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和課文難異程度的不同,學生每學習一篇課文,在閱讀理解方面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設法激起學生努力學習的欲望,并通過具體內容訓練讓他們嘗到成就感:一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盡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給出現(xiàn)成答案,要善于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提示,善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跳”得勤一點、高一點,要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頓悟”的喜悅。
(三)強化學法交流、溝通、指導。
自主閱讀強調以自學為主,因此學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閱讀過程中如何操作的有關知識和實現(xiàn)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關技巧教給學生,使學生對于閱讀理解的操作過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
教師還要訓練學生在掌握關鍵性操作要領的基礎上,講究操作的靈活性,使學生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文章而選用不同的學法,主動地把握理解的契機。學法指導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講究科學,注重滲透,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學法,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自然領悟并牢固掌握。
(四)營造溝通學法的濃烈氛圍。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準確把握并及時溝通學生的學路,讓學生之間產生閱讀理解的“互感”,同時,還要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其他同學從發(fā)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啟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學生“豁然開朗”,從而學到閱讀分析的正確思維方法。
三、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
1.合理地計劃。
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個活動階段應該做什么。基本原則是:教師精心設計學
習情境,學生明確任務,有組織、有章法地開展活動。
2.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研發(fā)。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fā)掘利用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千萬不能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開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等特點,它與閱讀教學有著顯著的區(qū)別,教師要矯正過于依賴課本和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的傾向。
3.注重教育目標的生成性、多層性。
目標在活動過程中,在不斷生成中,從一定意義上講,過程即目標。因此,教師不能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和手段,而要發(fā)掘活動過程的教育價值,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言行及時評價、激勵和督導。例如,“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收集當?shù)貝蹏耸康奈墨I資料”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游玩,而應如同課文的要求那樣,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學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語方式,而這正是要達到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fā)、激勵,而不能僅僅只是在活動結束后來甄別優(yōu)劣。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之下,語文教師如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習慣,這將能使學生的成長更迅速。只要我們立足課堂,以情感教育為契機,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培養(yǎng)就會是輕車熟路,而不會再是什么感到棘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