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事在網上閑逛,QQ上突然收到一條信息:“你還認識我不?我看了你在作家坊照的相片,幫你處理了一下?!贝蜷_他傳過來的照片,經過他處理確實比原來那張照得黑乎乎的照片效果好很多。整張照片顯得光線充足。人物清晰。
我查了一下這位網名叫“曼蝶思”的資料,努力在腦海里搜索,可翻遍儲存在腦海里所有的記憶,我還是對這位朋友一無所知。
于是我給他回復:“不好意思,我實在想不起你是哪位了。”他提示我:“你想想,一個你曾經幫助過的人……我可是一有時間就關注您的。”
我再次打開記憶的筏門,找出曾經給予過幫助的幾位朋友的名字。但都被他一一否認。
他發(fā)信息過來:“還記得當年有個不懂事的小伙子。硬求著讓你幫忙做擔保人找工作不?那個小伙子還在你面前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是不抽煙也不喝酒的家伙——我就是那小伙,您還代我收取我媽發(fā)到珠海的信呢!你是我的恩人啊!”
他這么一說,早已從自己記憶中遺忘的這件往事和與之相關的一些細節(jié),慢慢地在腦海中清晰起來。
那是大約八九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事。那時的我在一個郵政報刊亭里面賣報紙雜志,有一天有個約二十歲年紀的小伙子,跑到我跟前,拿著一份用工擔保書,一臉焦急地對我說:“大姐,不好意思,麻煩你一下。我是剛畢業(yè)不久從外地來到珠海的,現(xiàn)在經過努力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但這份工作需要有戶口在本地的人作擔保,我在這不認識人,可我很在乎這份工作,大姐,你能不能做我的擔保人?”
我本能地搖頭拒絕,這世道那么紛繁復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親人與親人之間、熟人與熟人之間還沒安全感呢,何況我根本就不認識他,怎么可能平白無故地為他承擔那不可預測的風險?
小伙子見我不答應就更加著急了,可憐兮兮地不斷哀求我:“大姐,我也知道自己與你萍水相逢,你信不過我,但我真的不是壞人,我平時不抽煙不喝酒的,是正派人。求求你了大姐,你幫幫忙吧,這份工作對我真的很重要……”
無論他怎么哀求,我都咬緊牙根不答應。我害怕萬一他在工作中出了什么差錯連累到自己,到時自己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小伙子看著無論自己如何信誓旦旦,也無法讓我點頭答應為他作擔保人……于是他失望地拖著一雙沉重的腿,無可奈何地走了。
我以為這事就這么過去了,但當天下午,這位小伙子又來到我的報刊亭前,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眉目清秀的年輕姑娘。小伙子跟我介紹說,這位姑娘是他的女朋友,之后再次苦苦哀求我為他做工作擔保人。他的女朋友在旁邊也跟著哀求我,并一再說明這份工作對她男朋友的重要性。她不斷地用一些他們在一起相處的事例來證明她男朋友確實屬于品德正派之人。
看著他們臉上越來越焦急的表情。經不住他們的再三哀求,我終于同意為小伙子作擔保。說實話,我同意成為他的擔保人之時,自己心里還是七上八下的,那種害怕他出事我要受到連累的擔心,確實讓我忐忑不安。當我在小伙子的用工資料上擔保人一欄,填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小伙子與他的女朋友如釋重負般連連對我說著感謝的話。我再三交代他,一定要好好工作,別在工作上出什么差錯,不然會給我惹上麻煩的。小伙子不斷點頭,對我交代的話一一應答著,千恩萬謝之后,才和女朋友高興地牽著手離開。
記得小伙子成功進入那個單位上班后,曾幾次到我的報刊亭找我聊天,跟我說說他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情況。他還懇求我如果他母親寫信給他,地址就寫到我這兒,他到時候會直接來拿,我也點頭應承了。
后來他和女朋友要了我的QQ號,加了我,跟我在網上聊了幾次。再后來,不知怎么就跟他失去了聯(lián)系。多少年過去了,沒想到直到今天他依然保留著我的QQ號碼,依然關注著我的一切信息。
在日往月來、星移斗換的八九年時間,我早已不經意地遺失了太多曾經執(zhí)著的堅持;遺失了太多曾經感覺美好的回憶:也在行走的路上遺失了太多曾經牽手相伴風雨同舟的朋友。而且我也早已在成長的歲月中丟掉了純真,丟掉了對周圍生存環(huán)境和對別人的信任;聽多了看多了種種負面的新聞,惟恐哪天輪到自己受傷,于是草木皆兵;學會在跌倒后吸取教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心的周圍筑起一道厚厚的信任防線;恨不得生有一雙慧眼,清楚分辨人與人之間的真心與假意;用自以為是的經驗繞過自己感覺出來的“危險”,縮回雙手拒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此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怕自己掉進防不勝防的陷阱……總之,年齡越大,我越是用懷疑周圍一切的眼光打量著自己所生存的世界。
可如今,這么多年還被小伙子牽掛著,讓他感動于心的一樁我早已遺忘的小事,以及他對我時刻的關注和給我的QQ留言,反過來又讓我感動……小伙子對我說:“我覺得你很美,因為你用自己善良的心幫助了我,心靈美永遠比外表美更持久。”
我沒有對他說出我心中的慚愧,只是暗自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冷漠地拒絕一個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自己曾經伸出援助的手和現(xiàn)在藏于他心間八九年的感激,讓我們都感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中并非只呈現(xiàn)灰色,其實城市間還有溫暖,人與人之間還有溫情。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責編:宋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