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說,巴西人是在街道上踢出名的。在意大利呆過兩年的我堅信,意大利球迷是在吶喊聲中出名的。這聲音里,有球會間的較勁,有媒體人的亢奮,有家人的崇拜,有球場的冷暖。所以,我們看到眼前是一張大網(wǎng),裹住了亞平寧半島的每個角落,從延綿的北方山區(qū)到旖旎的南部海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球員是職業(yè),球迷是身份,他們可以合為一體,也可以化為對立,但首先他們是平等的。這是我現(xiàn)在的感受,恰恰與曾經(jīng)以為的“明星崇拜”南轅北轍。
拋開足球,我們讀到一個傳統(tǒng)的意大利是如此:
它為它的歷史和文化資源而驕傲!
它對它的家族忠誠,看作一種尊嚴不可被侵犯!
它喜好表現(xiàn)自己,渴望得到關(guān)注和尊重!
它不在乎做什么,只要做好就是榮耀!
它善于雄辯、思想活躍,因為古羅馬的共和制告訴他們,雄辯是值得欣賞的素質(zhì)!
于是,意大利背負著類似中國的悠久歷史,卻表現(xiàn)得像個孩子!毫無貶義,孩子總能保留成人們學不來、回不去的純真。這無疑是一個民族的財富。
球迷-家庭
常聽到一句話:意大利的男孩都夢想當足球運動員。意大利歌謠這樣描述兒童的夢想和現(xiàn)實:“7歲的時候坐在父親的腿上看比賽?!?/p>
意大利的街道并不常見足球,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足球故事,孩子的房間里掛滿了足球明星的海報。很顯然,在這樣的氛圍里,足球明星與娛樂明星沒有任何界限;國家電視臺的各個頻道、各個地方臺每天都有體育新聞,每周都有足球?qū)n}節(jié)目,體育日報和綜合日報每天對足球輪番轟炸;每家俱樂部都有自己的梯級球隊或者夏令營活動,甚至球員的生日可以上國家電視臺,上各報紙專欄,可以讓新聞主播直接送上祝?!绻獯罄瞬欢闱?,那才叫奇怪。
家庭是個很有趣的話題。有人告訴我,曾加(昔日國米和意大利隊門將)是國米球迷,他兒子卻是尤文的支持者。他們會吵架嗎?以意大利人的個性,斗嘴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今天可以看到電視里吵架吵到要退場,明天可以聽說同事抬杠抬到工作不能繼續(xù)。不過,他們不會鬧翻的,回到各自座位重新稱兄道弟,直到爭執(zhí)再次爆發(fā)。這是一種有趣的循環(huán),也許是一輩子的。因為一旦他們認定一支球隊,應該是一件可以帶進墳墓的事情,不是一件容易放棄的事情。
全家人都是同一支球隊的球迷,在意大利很平常。巴喬家最典型,不僅兄弟姐妹都成功繼承了父輩的喜好,甚至已經(jīng)影響到了他們的下一代。哥哥羅伯托對國際米蘭的活動有求必應,弟弟艾迪在踢好自己聯(lián)賽的同時,也不忘以藍黑軍團球迷的身份裝扮自己,他們的侄女也同樣在自己的空間里放置了一顆藍黑色的心。
值得顛覆的是女性形象,不再是舊報紙上所說對男人的不能容忍。意大利的女人或者專心家務,或者為球瘋狂,也可能兩不誤。像卡納利斯(意大利著名主持人、評論員,曾以花瓶形象人行)那樣能評球的女明星在意大利還有很多。更神奇的是維維亞諾(意大利國奧隊門將,現(xiàn)效力于博洛尼亞)的妻子,他們的孩子8月16日出生,臨產(chǎn)前的她還在球場看比賽。而出生的女孩按父愿取名為“Viola”,顯然經(jīng)過了一場激烈的家庭決議,這位母親在“冠名權(quán)”上沒有占得上風,于是孩子掛有“紫百合”的頭銜。
當然也有強悍的妻子。當年,博洛尼亞隊主教練烏利維耶里的妻子聽說丈夫沒讓巴喬上場,立馬還以顏色,一臉不高興。布雷西亞的主席也說過,他幾乎放棄引進巴喬了,結(jié)果是他妻子的冉三鼓動決定了結(jié)局。只有身處亞平寧半島的人,才會感受到意大利家庭每天發(fā)生的足球故事。
球迷-媒體
媒體對球迷的影響是深遠的,且不說是何等級別,何種形式的媒體。媒體有自己的風格,或者足球記者自成一派,在足球文化根深蒂固的國家,至少在意大利,很難找到對足球比賽的統(tǒng)一認識?!睹滋m體育報》上至主編,下至每位記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鐘愛的球隊。在平面媒體上,很少出現(xiàn)攻擊性的語言,總是盡量就事論事。只是發(fā)行商會適度提出報道重點,這就是為何在中國會出現(xiàn)《米蘭體育報》、《羅馬體育報》和《都靈體育報》這類名稱的緣故,事實上,報紙本身并未冠以地名。
和中國記者相似,意大利足球記者也是球迷出身,但不同的是,意大利人更專業(yè)。不過,這并不代表意大利媒體會客觀和專業(yè)地評價賽事,曾對比過同一場比賽的若干評論,《米蘭體育報》的現(xiàn)場比分(網(wǎng)站上)更新遲緩達十分鐘之久,所有球員的賽后評分都是非常中立的六分。如果你看過了意大利地方性媒體的報道,你會覺得可以忽略國家級報刊對中下游球隊的報道了。因為在意大利,每一個城市都有專業(yè)的隨隊記者,他們自小就不斷積累對俱樂部的認識,以便更準確地報道當?shù)氐淖闱颉?/p>
當球迷轉(zhuǎn)型為媒體人,他們會容易疲倦嗎?我看到的是,意大利人數(shù)年如一日的堅持,從聽廣播的一代到買季票的年代,再到守著付費頻道以及手機電視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聽到解說員說到喉嚨沙啞,也可以聽到嘆息連聲……我們可以看到周末兩天,照相機被從意大利北部扛到南部,哪怕拍攝對象根本不是球員,只是球迷。足球媒體人的樂此不疲,他們的一周七天“工作制”,他們在擴大球迷團隊事業(yè)上的自覺,因為,愛好是他們心中真正的事業(yè)。
球迷-球會
你愛球隊嗎?愛!你愛俱樂部嗎?不!
你愛球隊嗎?不!你愛俱樂部嗎?愛!
這些對話,在意大利都成立。首先,俱樂部是英國版footballclub的翻版,其實在意大利,人們傳統(tǒng)稱之“Societa”,和企業(yè)集團同詞。我們可以理解球隊是球員的團體,球會是經(jīng)營球隊這個產(chǎn)業(yè)的公司。第一一種場景,你喜歡這支球隊的傳統(tǒng),哪怕它易主,但俱樂部的經(jīng)營卻讓你難堪。第二種場景,你不喜歡現(xiàn)在這支球隊的構(gòu)成,從教練到球員,但它是你支持的球會,無論經(jīng)營如何,都必須堅持對它的熱愛。
當然,球會破產(chǎn)這回事不知道是何滋味,好像重新投胎……
球迷-球場
球迷百態(tài),盡在球場!如同意大利之夏的T臺表演,男女老少悉數(shù)上陣,有家庭聚會的,有朋友聚會的。球衣也可以一競高下,當然有不少赤身裸體的。
意大利的球場大大小小,大多建在郊區(qū),不過總能在市區(qū)的交通指示牌上看到標示和限行通告。球場內(nèi)的中央看臺一般是留給“散客”的,側(cè)翼的看臺往往是承包的,這個區(qū)域通常稱為“Curva”,意為彎道。客隊球迷的專用區(qū)域在此,而球迷組織的承包區(qū)往往也在此。于,是眾多南南北北的看臺,成了比賽中最亮的風景線。
球迷全部武裝可不是蓋的,特別是在決定結(jié)局的比賽場次,人在曹營心在漢。給球隊鼓勁的同時,還要關(guān)注別的場次。一般有好消息,現(xiàn)場廣播會及時報道,但終究敵不過球迷揪的心。曾聽見一位父親掛了電話沖他兒子說:“那邊還是平局”。整場比賽,通話次數(shù)不下三回,看來在電話那頭盯梢的也夠勤奮啊。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的意大利球場,只要在街上這個球迷行頭的,跟著跑就行了。在意大利能說好英語的人并不多,跟他們交流有一定的障礙,好在有些語言是共通的……意大利的街頭沒有足球,但只要是在有人出沒的草坪,便能找到足球的影子。
球迷-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是真正的club,屬于球迷自己的團隊。
意大利最成規(guī)模的球迷俱樂部,非“Ultras”莫屬。雖然他們總是背負極端者的形象,卻在意大利的每個球場燎原,同時成為媒體的焦點。常聽說因為一些利益和口角問題,他們會與球隊作對,以至于辨不清他們的身份。不過,這不影響他們的號召力。并且作為一個全國范圍的特定團體,每個城市、每支球隊的“Ultras”,經(jīng)常有互動,充滿了兄弟情誼。
顯然,“Ultras”更像是年輕人冒險的樂園,球迷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有條件地成立自己的俱樂部,不過要去警察部門登記。除了看比賽外,聚會也可以僅僅是聚個餐、會個面或秀一下自己的收藏品。如果有本事,邀來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沒有問題。在意大利,明星也好,百姓也好,都對生活有著質(zhì)樸的追求,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的距離感。
這個民族是高傲的,但他們卻無比好客。他們會相當感激你對意大利球隊的支持,會告訴你很多為什么,會耐心地告訴你報紙上沒有出現(xiàn)的故事;會以球友的身份給你些小驚喜,會邀請你參加當?shù)氐那蛎跃蹠?,甚至負責幫你搞到門票、填飽肚子,接送服務……至少,我在意大利做一名外國女球迷,享受到了很多很多的禮遇。
不經(jīng)意間,獨自一人踱出球場。陌生人靠近,問你來自何力……傻傻地站著,只是被眼前散場的人群所深深吸引——三五成群地揮舞著大旗,汽車喇叭此起彼伏,不同賽季的球衣背后印著不同的號碼和名字,好似一場跨時代的MVP競爭……這是他們再平凡不過的一刻!
那么就讓習慣傳承下去吧,不假思索地去夢想,去踢,去說,去表演。這項運動就像那個哈姆雷特:既然有人拒絕卡薩諾進國家隊,那么就會立即激起各種理由、各種表述的不滿。因為沒有什么,理智抑或極端,都不能阻止這個民族去崇拜藝術(shù)以及表達這種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