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對養(yǎng)生學頗有研究。其代表著作《論衡》,對后世影響很大,其內容以哲學為主,也涉及到養(yǎng)生學。在該書的《氣壽篇》里,對人的壽命長短與先天稟氣(母體里承受之氣)的關系進行了論證,頗發(fā)人深省。
“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蛱摿佣浫?。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身。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物有為實,枯死而墮。人有為兒,天命而傷。使實不枯,亦至滿歲。使兒不傷,亦至百年。然為實兒而死枯者,稟氣薄,則雖形體完,其虛劣氣少,不能充也。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著夭。何則?稟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也。婦人疏字(指生育稀少)者子活,數(shù)乳(指生育多而且密)者子死。何則?疏而氣渥,子堅強;數(shù)而氣薄,子軟弱也?!a(chǎn)子死,所懷子兇者,字乳亟數(shù),氣薄不能成也?!?/p>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人在母體里承受之氣,有的充實而堅強,有的虛少而軟弱。充實堅強的,他的壽命就長;虛少軟弱的,就會喪失他的生命。
天地生出萬物,萬物中有的長不成;父母生下子女,子女中有的長不大。萬物長成了果實,卻會枯死落下;人生出了子女,卻會短命死亡。假使果實不枯死,也能夠長到成熟;假使子女不死亡,也能夠活到百歲。而長成的果實之所以會枯死,生下的子女之所以會短命,那是因為在母體里承受的氣太稀薄,雖然他們形體完整了,但是實質卻很虛弱,因而不可能充分生長發(fā)育。
嬰兒出生時,啼哭之聲洪亮、高亢而又順暢的壽命就長,聲音嘶啞無力而又低微的就會短命夭折。為什么呢?因為人的年壽長短是由所承受的生長之氣多少來決定的。
婦女生育稀少的孩子容易成活,生育多而密的孩子容易早死。這又是為什么呢?理由很簡單,因為生育少則氣充足,子女體質就堅強;生育頻繁則氣稀少,子女體質就軟弱?!暮⒆釉缢?,所懷的胎兒低劣,這是由于婦女生育過多過密,使子女承受的氣過于薄弱而導致的。
王充認為,人的壽命長短,與其先天承受之氣的厚薄密切相關,而先天承受之氣的厚薄,又與婦女生育的多少與稀密息息相關。生育多且稠密者,對母親的健康和壽命都很不利。只有婦女少生稀育才能使孩子承受的氣厚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王充對氣壽的論述頗合乎科學觀念,至今仍然很有積極意義。我國現(xiàn)今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一般一對夫妻只能生一胎,也有的經(jīng)過批準可以生二胎。只生一胎或二胎,不但有利于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對孩子和婦女自身的健康及壽命都很有利。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超生游擊隊”,不僅有生育三胎、四胎者,竟然還有生育五胎、六胎之多者,這不但違反了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極其不利于社會和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對孩子和婦女自身的健康及壽命都是很有害的。奉勸這些人認真讀讀王充對氣壽的論述,也許能夠從中得到某種教益。
(本文作者系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