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和獵人們一起開始拉網(wǎng)。網(wǎng)很重,因為有一頭體型龐大的鯨魚已身陷其中。這是一頭身上有斑點的黑色的雌性獨角鯨,它的尾巴和頭部都被繩子套住了。獵人們叫喊著,努力地想把這頭鯨魚拉上岸,以便科學家對它進行測量并安裝無線電跟蹤器。人們似乎已經(jīng)控制住它,萊德的手甚至都摸到了它那橡膠般光滑的皮膚。沒料到它突然從繩套中滑脫出來,轉(zhuǎn)瞬間便游入漆黑如墨的海水中,不見了蹤影。
這里是格陵蘭西岸,海水冰冷刺骨,獵人們根本無法在水中跟鯨魚進行較量。
2009年,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表示,獨角鯨正處于“接近瀕?!睜顟B(tài)。為了準確了解獨角鯨的生存境況,科學家在格陵蘭雇傭漁民捕捉獨角鯨,以便進行相關研究。
“要想見獨角鯨一面,真的是很難很難?!?/p>
33歲的克里斯汀·萊德,是一位研究獨角鯨的女專家。你一定想不到,她原來的夢想是當一名芭蕾舞明星。高中畢業(yè)后,她已成為全美最頂尖的芭蕾舞團之一——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團的臺柱之一。然而,一次足傷為萊德的芭蕾舞生涯畫上了句號。如今,她已經(jīng)在華盛頓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每年,萊德都要來到格陵蘭,雇傭當?shù)貪O民抓捕獨角鯨,以便進行相關研究。獨角鯨是一種含蓄而喜歡獨居的動物,因頭上有一根角而得名(其實這是一根巨大的牙齒)。這種珍貴的鯨魚只見于格陵蘭和加拿大的北極海域。獨角鯨有可能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動物之一,它們在一年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生活在海冰的縫隙里,遠遠躲開機動船和直升機。人們無法像引導白鯨那樣把它們引到岸邊,而且作為鯨魚來講,它們的個頭太小,速度卻飛快,要想用氣步槍發(fā)射無線電跟蹤器來跟蹤它們幾乎是徒勞的。研究它們的唯一方法就是捕獲它們。
萊德說,“要想見獨角鯨一面,真的是很難很難。它們遠遠地避開海岸,而且總是潛游?!薄澳阋詾?周內(nèi)就能抓獲一頭獨角鯨,但實際上很可能不行。整個研究期過去了,你可能連一頭獨角鯨也沒看見?!?/p>
在萊德最初開始研究獨角鯨時,科學家對這種鯨魚可謂還一無所知。迄今,萊德已經(jīng)研究了數(shù)十頭獨角鯨的尸體,還設法對大約40頭活體獨角鯨進行了跟蹤研究,并獲取了大量有關獨角鯨如何潛水,如何遷徙,對殺人鯨作何反應,以及它們與海冰的關系等信息。萊德還發(fā)現(xiàn)這種鯨魚吃東西很挑剔,例如在冬季只吃烏賊、北極鱈魚和庸鰈(大比目魚)等。
即使這樣,關于獨角鯨仍有許多奧秘待解,例如全球總共有多少頭獨角鯨,它們怎樣旅行,等等。
獨角鯨最驚人的特征,是從它們的左上顎冒出的長牙。
獨角鯨作為條紋鯨的暗膚色的近親,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漂亮動物。在挪威語中,獨角鯨的俗稱是“尸鯨”,這是因為它們斑駁的皮膚讓挪威水手聯(lián)想到溺斃者的尸體。科學家指出,一般鯨魚的皮膚都是單一顏色的,所以獨角鯨的膚色在鯨魚家族中算是一個“另類”。 獨角鯨與其他鯨魚的不同之處還在于,雖然它們有可能活上100歲,但一旦被抓捕就會很快死亡,其他鯨魚則不會。正因此,獨角鯨提供給人類的研究機會非常少。
隆冬時節(jié),獨角鯨在漆黑寒冷的海冰縫隙里交配。洋流和勁風使海冰開裂,獨角鯨得以游出水面呼吸。它們必須不停地游動,否則就有可能被困冰中。為了抵御嚴寒,獨角鯨天生強壯,幼鯨的體長竟然可以達到成年母鯨的1/3(雌性成年獨角鯨的平均體長接近4米,平均體重為900千克)。跟同樣生活在北極海域的白鯨及弓頭鯨一樣,獨角鯨身體的約50%是由脂肪構成的,而其他鯨魚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僅為20%~30%。從未有人見過獨角鯨在水下覓食的情景,但萊德等人對121頭獨角鯨的胃內(nèi)物的研究顯示,獨角鯨在夏季可能不進食,但在冬季會大吃特吃。
獨角鯨最喜歡的食物是生活在海底的格陵蘭庸鰈,由此可知獨角鯨是驚人的深海獵手。20世紀早期,有生物學家用發(fā)射器跟蹤研究獨角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發(fā)射器在水下經(jīng)常發(fā)生爆裂,可見獨角鯨的潛水深度之大。究竟有多深呢?500米?1000米?還是1500米?事實上,獨角鯨的最大潛水深度達到1800米!在如此深度,獨角鯨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腹部朝上地游弋。獨角鯨之所以能潛這么深,是因為它們擁有能夠自如收縮的肋腔。
當然,獨角鯨最驚人的特征還是從它們的左上顎冒出的長牙。獨角鯨的學名的含義是“一牙一角”,但實際上只有3%的雌性獨角鯨擁有長牙,而有些雄性獨角鯨卻有兩根長牙。和一般牙齒一樣,獨角鯨的長牙中也有牙髓和神經(jīng)。獨角鯨的長牙能長到路燈柱般粗,比成年人還高。對于活體獨角鯨來說,長牙上常因覆蓋海藻而發(fā)綠,牙根處則生活著海虱。獨角鯨的長牙的用途是什么?目前還無人能確定,只能推測:或者是一種武器,或者是碎冰錐、插冰棒、水溫或鹽度感受器之類,或者是一種獵物誘餌。
包括萊德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科學家傾向于認同達爾文在其名著《人類的起源》中的猜測:和鹿角一樣,獨角鯨的長牙也是次級性特征,有助于確立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事實上,有人曾觀測到雄性獨角鯨在雌性獨角鯨面前輕輕地用牙比武。萊德相信,不管獨角鯨的長牙起什么作用,它都不是生存必需物,因為絕大多數(shù)雌性獨角鯨無需這根長牙也一樣活得很好。
在這里,隨處可見獨角鯨的痕跡。
據(jù)估計,目前全球至少還存活著80000頭獨角鯨,但究竟有多少無人能肯定。2009年,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表示,獨角鯨正處于“接近瀕危”狀態(tài)。格陵蘭政府于2004年,在漁民的一片反對聲中首次對獨角鯨的獵捕量進行限制,同時還明令禁止出口獨角鯨長牙,從而終止了已有上千年歷史的獨角鯨長牙貿(mào)易。但令環(huán)保組織擔憂的是,2008年,在格陵蘭東部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十頭獨角鯨尸體,它們的長牙已被砍下,肉則任其腐爛。
為了跟蹤獨角鯨,萊德等人在來到格陵蘭西海岸的一個叫做“尼阿科納特”的漁村,并在那里建立了研究站。從2008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科學家們一直待在這里。他們推測,隨著北極漫漫長夜的降臨和海冰一直延伸到峽灣,夏季待在北面好幾百千米外的梅爾維爾灣的獨角鯨群此時就要向南遷徙了。
尼阿科納特村是一個只有60人的小村子,坐落在北極圈內(nèi)巴芬灣岬口的一小塊陸地上。漁村的生活紛亂而有序,到處散落著油桶、船錨以及漁民們的敞口船,其中一些船上還裝飾著北極狐的尾巴。海濱的晾曬架上掛著海豹肋、蠟一樣的鯊魚肉條及其他魚肉條,偶爾還可見到覆蓋著冰的麝牛頭。村里到處都拴著雪橇犬,其數(shù)量是村民數(shù)量的3倍。
雖說獨角鯨行蹤難覓,但在尼阿科納特村卻隨處可見獨角鯨的痕跡,尤其是在獨角鯨長牙貿(mào)易被禁止后,獨角鯨的長牙被村民們串起來掛在門廊上,就像掛在繩上的晾衣架。在同時作為村政廳、學校、圖書館和教堂的一幢小型建筑物的頂部,傲然聳立著一根粗大的獨角鯨長牙。
村里的獵人們熟諳獨角鯨的習性。獨角鯨通常在每年11月到達,因為它們要游進峽灣追殺烏賊,這時獵人們就坐著摩托船用步槍射殺獨角鯨。春季,獨角鯨在北上過程中再度經(jīng)過此地,獵人們則用傳統(tǒng)方式捕獵獨角鯨。他們坐狗拉雪橇進入冰封的峽灣,接著以單一縱隊形式埋伏,他們腳上穿的海豹皮靴絕不會發(fā)出任何大的聲響。獵人們盡可能地靠近浮出水面的獨角鯨,然后投擲魚叉。哪怕四周一團黑暗,獵人們都能根據(jù)呼吸聲分辨出是白鯨還是獨角鯨。就算什么聲音也聽不見,他們通過氣味也能加以分辨。
獨角鯨的長牙曾被作為傳說中的“獨角獸”的獸角進行交易。
在中世紀甚至更早期,獨角鯨的長牙被作為傳說中的“獨角獸”的獸角在歐洲和遠東地區(qū)進行交易。當時的醫(yī)生們相信“獨角獸”的獸角粉可以治療包括瘟疫和狂犬病在內(nèi)的各種疾病,甚至能讓人死而復生。當時的人們甚至還把獸角粉作為催情劑和探毒藥使用。由于中世紀盛行用毒藥殺人,所以獸角粉在當時的歐洲是最熱門、最昂貴的商品之一,其售價是相同重量黃金的10倍。法國王室當時流行用“獨角獸獸角”制作的餐具,國王死前被灌服獸角粉,“獨角獸獸角”還被用來制作權杖和王劍等。
1638年,一位丹麥學者首先打破了“獨角獸”的神話。他指出,所謂“獨角獸獸角”其實就是獨角鯨的長牙。1746年,在堆積如山的證據(jù)面前,英國的醫(yī)生們突然停止把獨角鯨長牙作為一種靈丹妙藥來處方(不過,當時的倫敦藥劑師協(xié)會已經(jīng)把“獨角獸”作為自己的會徽)。今天,獨角鯨長牙的價格已經(jīng)便宜了許多,大約是每30厘米1700美元。
歷史學家迄今未能弄清楚最早使用獨角鯨長牙的地方究竟是哪里。一種理論認為,獨角鯨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圈被捕獵的(由于迄今未知的原因,如今這里早已不見獨角鯨的蹤影)。公元950年~1000年,海盜偶然來到了格陵蘭,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生活著眾多的獨角鯨,其長牙比他們兜售給阿拉伯王子的北極熊毛皮和活的獵鷹更珍貴。為追逐獨角鯨,挪威船只不畏夏季風暴駛向北方,水手們跟他們所鄙視的因紐特人進行獨角鯨長牙交易。
對獨角鯨來說,全球變暖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
從格陵蘭向南,一直到英國的諾??丝?,都曾發(fā)現(xiàn)過獨角鯨的化石,這是因為50000年前冰層曾覆蓋到了那里。獨角鯨的命運和海冰緊緊相連。海冰能夠保護獨角鯨不受或少受殺人鯨的攻擊,這是因為殺人鯨的背鰭既高又硬,兇猛得像海盜船的船帆,但卻無法越過海冰的屏障。更重要的是,在海冰的保護下,獨角鯨可以獨享獵物,尤其是格陵蘭庸鰈,這可能正是獨角鯨在冬季吃那么多魚肉的原因。
不過,生活在冰冷世界也有風險。在峽灣中停留太久的獨角鯨有時會隨著海冰擴張、裂口收縮而被困,破冰呼吸常常使它們遭遇致命傷害。在加拿大,光是2008年秋季,就有大約600頭獨角鯨被困冰中,注定了在被獵人獵殺之前被淹死的結(jié)局。萊德相信,在上一次全球大降溫中,一定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類似悲劇,最終導致今天的獨角鯨的基因多樣性是如此之差。
隨著全球變暖,海冰越來越少,對獨角鯨來說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自1979年以來,北極圈失去的海冰面積大約相當于兩個阿拉斯加州,2007年則創(chuàng)下了有史以來海冰面積的歷史最低紀錄。迄今為止,海冰面積消失最快的是格陵蘭以北地區(qū),而尼阿科納特村的獵人們也已經(jīng)注意到峽灣的冰凍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了。從2007年到2008年的海冰情況來看,北極變暖的趨勢似乎有所逆轉(zhuǎn),但氣象學家警告說,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現(xiàn)象,全球變暖的根本趨勢不僅不會改變,而且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假如北極圈繼續(xù)升溫,獨角鯨還可能因基因單一、飲食挑剔和遷徙模式死板等因素而深受其害。萊德指出,獨角鯨、北極熊、冠海鷗及其他北極物種將成為全球性氣候災變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獨角鯨,由于其適應環(huán)境改變的能力較差,并且多達半年的時間都待在密集的海冰里,一旦海冰結(jié)構和形成時間發(fā)生變化,獨角鯨就可能會因無所適從而一命嗚呼。
等明天吧。明天總是令人期待。
每當一頭獨角鯨被捕獲的消息通過廣播傳遍全村,村民們便立即涌向海灘,每家每戶都可分享鯨肉,這種分配方式在其他地方早已見不到了。村民們說,他們的生存全依賴于獨角鯨的到來,假如規(guī)定新的獵捕限額,他們的生活可能會更加艱辛??茖W家希望查明現(xiàn)在的獨角鯨總數(shù)。他們認為,只有在確信獨角鯨并未瀕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適度放開對這種鯨魚的捕殺限制,而在此之前政府應該增加對漁民的生活補貼,同時對那些幫助科學家捕捉獨角鯨的漁民也應給予相應的報酬。
當萊德首次求助獵人們用網(wǎng)抓捕獨角鯨、然后又放生時,獵人們覺得這簡直太荒謬了,盡管科學家“像當年海盜一樣出手大方”地付給了他們報酬。不過,隨著捕獲到的獨角鯨越來越少,他們也很好奇,想知道獨角鯨都到哪里去了。
在過去好幾年中,萊德一直在被捕獲的獨角鯨身上安裝溫度感應器及跟蹤器。2008年的一天,她在尼阿科納特村接到一個有關水溫分析的電子郵件,由此獲得了從2005年到2007年跟蹤15頭獨角鯨所獲得的海水溫度數(shù)據(jù)。她發(fā)現(xiàn),與歷史數(shù)據(jù)相比,巴芬灣深海水溫升高了1攝氏度。這令萊德感到不安,雖說只有區(qū)區(qū)1攝氏度,但要知道才兩年時間就升高了1攝氏度,與歷史上的情況相比,其速度算是很快了。當然,水溫升高對海洋生態(tài)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在暴風雨過后的一個完美的“獨角鯨天氣”(因為頭天晚上狂風呼嘯,氣溫驟降,而獨角鯨總是與寒流接踵而至),萊德等人隨獵人出海張網(wǎng)。獵人們讓船與三趾鷗(一種漂亮的灰翅海鷗)同步前進。他們都不戴手套,而是直接用手給網(wǎng)打結(jié),但其他人的手很快就被凍得不能動彈了。獵人告誡他們把手放進水中,然后用力搓手,可這樣做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或許是不得法,或許是他們不像當?shù)厝四菢釉缇土晳T了。
此行幾無收獲,但這并不出乎科學家的預料——獨角鯨本來就行蹤難覓嘛。
沒多久,一個好消息傳來:出海的漁民在北邊幾百千米處的墨黑的海面上與一小群獨角鯨相遇,這可能是本季出現(xiàn)的首批獨角鯨,這些鯨魚正向南游向峽灣。此刻,萊德想起了村民們愛說的一句話:等明天吧。沒錯,明天總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