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工作比作故事情節(jié),那么,組織就是故事發(fā)生的場所,人物是組織中的各個角色,而“時間”是其中最有意思的變量,一個人進入一個組織,他的工作表現(xiàn)、性情品德、發(fā)展?jié)撡|(zhì),在各個時間點上顯現(xiàn)出來的狀況大不相同。工作表現(xiàn)在短期內(nèi)最易被人感知;而性情品德、發(fā)展?jié)撡|(zhì)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才能真實顯現(xiàn)。
這也意味著,一時的良好工作表現(xiàn),其內(nèi)在動機可能有多種取向。一種取向是,投機性地取悅他人,凡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做,對自己無利的就不做,這個“利”直白地表述就是影響工資升降的重要事件和因素;另一種取向,來自自我的一種表達,展示自信、自強,不怕挑戰(zhàn)、向往成功、愿意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其價值認知首先來自自我認同和肯定,然而因為太突出自我,而忽視了組織的共同目標,并且缺乏團隊意識、集體觀念、大局眼光,這樣的人常常陷自己于孤立無緣的境地,即使有一些小才華,也很難得到組織大多數(shù)人的認同;還有一種取向,從心底里熱愛自己的組織、了解自己的組織,最重要的是透過組織所做的事業(yè),洞徹它的內(nèi)在品質(zhì)、價值觀念,它的行為方式、做事準則,它的生命動力、成功基因,由此,比照自我,在“德”與“才”兩個方面不斷向之靠近,與之契合。
動機不同,過程與結(jié)果亦不同,時間可以說明一切。沒有品德與才華為支撐的工作表現(xiàn)不能持久。一個人進入一個組織容易,與組織融為一體并不容易,如果不是彼此興趣相投、志向一致,很難相處長久。維系組織成員紐帶的不是利益、也不是權(quán)位,而是撒播于空氣中的精神、文化、品性、氣質(zhì)。當你走進一個組織,感到很舒服、熟悉、親切、且自在,非常愿意投入其中,為他做些什么,與他共同面對風雨、享受陽光……,那么你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投入組織生活,會有很多故事,但每一段故事都在彰顯一個主題,這就是組織的精神歸旨;每一個故事都少不了各種人物,他們因完成同一件事、實現(xiàn)同一個目標而結(jié)合在一起,從言語到情感,從情感到思想,從思想到行為,從行為到價值追求,從價值追求到人生信仰。不可想象,如果只見事、不見人;只有人與物的作業(yè),沒有人與人的溝通,組織何以成為組織?一個好的組織必是把所有人的心智凝聚在一起,精氣神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信念,并將這種信念傳達到每個組織成員的心靈深處,轉(zhuǎn)化為組織共同的行為密碼、生存方式。組織,最終要回答的是,我們應(yīng)該怎樣活著、為什么活著,如何活出精彩、活得有意味。
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活法”中,個人經(jīng)歷著最寶貴的生命體驗。他指引我們發(fā)現(xiàn)人生中更多的“閃光點”,事物的成敗生滅、漲跌起伏是變化無常的,但當我們走過一段人生歷程再回首時,我們能夠清晰記憶的,一定是那些閃閃發(fā)光的精神與信念,那些為了堅定的精神和信念而走到一起來,彼此鼓勵、相互欣賞、真誠面對、生動鮮活的人與事。而承載這些人與事的,就是比“國”小、比“家”大,最能歷練人、成就人、發(fā)展人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