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數學課堂教學,已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與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潛在個性的挖掘與開發(f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面對不同的學生,如何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本人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淺出,生動趣味
數學,注重講道理,反復演練,熟背定義、定理,是一個冷學科,教師就要想辦法把數學變“形象”變“生動”變“熱鬧”。實際上,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來源于生活,是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fā)建立起來的,為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這些方法和策略的實際背景,就成了數學模型,再把這些數學模型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一個新的課題就誕生了。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觀察問題,提出問題,找出其中的關系式,設計問題,解決策略等,這樣就減輕了記憶的負擔,使知識存放有序,便于更有效地提取遷移。學習知識結構是通過認知結構的不斷充實完善實現(xiàn)的,認知結構又是通過主動聯(lián)想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起來的。
二、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尊重學生的理解方法。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再進行綜合,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獲取一種數學結果,比不上過程重要。數學學習重在發(fā)現(xiàn)、體驗。這就在于他研究知識的過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經過自己本身積極地探究發(fā)現(xiàn)了數學結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是幸福而自信的,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一定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要營造適用學生發(fā)展的環(huán)境,為他們創(chuàng)設發(fā)展的空間,提供發(fā)揮他們潛能的機會。
三、教會合作是數學教學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加大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使學生合作進行討論交流,是一種有效途徑。學生合作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地商議,每個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班級中進行小組討論意見,教師參與,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教師從細微處著眼,進行指導,這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可闡述自己的意見,對于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在小范圍內給予發(fā)言的空間,彼此交流。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通過合作交流拓寬思路,教學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新課標環(huán)境下的數學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課堂,合作交流的課堂,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課堂。作為教師,應當盡量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探索,主動參與。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提高師生互動的正面效益,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與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達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縣果松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