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現(xiàn)金為王的年月里,你有沒有對保險動過心思?新《保險法》10月1日即將實施,為了適應法規(guī)新要求,近來多家壽險公司集中停售旗下保險產品,準備調整升級在“十一”之后重新面市,保險重新成為話題中心,甚至引來消費者對壽險產品的大搶購。本期我們選擇了4位有代表性的職場人進行健康保險心態(tài)調查,并特邀“中國家庭理財DIY第一人”的理財專家陳昱點評,希望會讓你了解更多,糾結更少。
據(jù)記者從各保險公司的業(yè)務部門了解,自去年“5·12”地震和金融危機以來,人們花錢變得謹慎了,買健康保險的客戶卻比以前反而有了增加,甚至包括一些帕金森癥、老年癡呆這樣的新病種在內的險種,開始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尤其是30歲以上收入比較高的群體。
理財專家陳昱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保險就是將不確定的風險通過確定的費用來解決。無論你是否買保險,其實你已經(jīng)投保了,所不同的是你向保險公司投保還是向自己的錢包投保。如果是前者,你可能獲得以一賠十的保障,而如果是后者。你只能以十賠十,甚至可能入不敷出。
保險不是花錢是存錢
人生就好比一場跳高比賽,人們往往更關注標尺上的高度。然而,再出色的選手也不會選擇在沒有海綿墊子的時候就起跳。而且隨著標桿的升高,海綿墊子也要增厚,否則摔下去會很慘。當我們被高額回報率所吸引的同時也要問問自己,我的海綿墊子準備好了嗎?而保險,就是那個海綿墊子。
重大疾病是絕大多數(shù)人一生中必然會遇到的事情,或早或晚,40歲到60歲之前是發(fā)病高峰。這筆錢對個人的財務規(guī)劃是必要的支出,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把這個風險轉嫁出去。
有人覺得為了保證用錢的時候能有錢用,我從年輕就開始存錢不好嗎?其實大病的資產需求很簡單,就是現(xiàn)金,為了應對這個需求,如果沒有保險,我們就得在家儲備大量足夠的現(xiàn)金。而投資健康保險,就是在發(fā)生合約約定的重大疾病時,向保險公司購買了一個很大的現(xiàn)金使用權。而且很多保險都是可以返還本金的,因此保險并非要花錢的奢侈品,而是幫你存錢的必需品。如果能夠利用每年較少的保費盡可能在風險來臨時為你創(chuàng)造大額的現(xiàn)金使用權,那么這就算是成熟的保險計劃。
買保險不如定存?
最近在一個媽媽理財論壇上,人們在激烈討論到底應該買孩子教育保險還是應該選定期存款。反對派認為,現(xiàn)在教育金的利率太低,如果拿來儲蓄,不如定期銀行存款,至于投保人豁免功能,不如從教育金中拿出幾百元給父母單獨買定期壽險,這樣的收益還是比單純教育金要高。
在陳昱眼中,所有的保險都是長期計劃,因為貨幣價值波動太大,在中國很難去計算長期年金的價值。兒童年金的長處在于提供保障,它的優(yōu)勢是:
一、兒童教育有明確的時間性 都是從6~18歲,當然這是定投也可以解決的。
二、收益明確 合同里已經(jīng)寫明,到多大年齡會領到多少現(xiàn)金,外加紅利。兒童年金的利率一般比銀行定期的利率強,現(xiàn)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會超過5年的固定利率,年金能讓你看到更穩(wěn)妥的收益。而且即使銀行利率在未來調高,年金的紅利部分可以沖抵銀行漲息。
三、最核心的部分 大部分兒童年金都有保費豁免條款,這個補充部分很便宜,每年就一兩百元,但是很有用。在合約生效繳了首期保費以后,如果父母出現(xiàn)意外無法繼續(xù)繳保,那么不需要繼續(xù)繳足保費,一樣到期可以拿到全部現(xiàn)金,保證孩子照樣有錢上學。不同保險公司在合約的細節(jié)規(guī)定上會有不同,但原則是一樣的。
四、主險外附加兒童重大疾病保障 這個也很便宜,每年就兩三百元,給孩子一個保障。
如果一定要選擇在銀行定存,陳昱建議不如選擇銀行的“兒童儲蓄計劃”。有的人現(xiàn)在手里有現(xiàn)金,決定多買房產,以便將來留給孩子。但是房價總體上說是不穩(wěn)定的,風險太高。而且兒童教育是現(xiàn)金需求,房產是固定資產。這是互相矛盾的。
在購買保險的先后次序上,不管孩子和父母在你心里的地位都多高,還是應該按照經(jīng)濟貢獻力量的大小來考慮。對于家里的經(jīng)濟支柱——可以下金蛋的金雞,在家庭購買保險時當然是保險對象的首選,意外險、重疾險應該排在保險計劃的前面,而年金計劃(包括兒童教育、結婚、養(yǎng)老等)可以放在稍后的位置。
靠天靠地靠公家靠別人都是靠不住的。最后只能靠自己。希望我們都能坦然說一句:未來,你好!